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南洲街道办事处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5731543447J/2019-00041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南洲街道办事处 成文日期: 2019-02-25
名称: 南洲街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19-02-2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南洲街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9-02-25  浏览次数:-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洲街团结并依靠全街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区“效率年”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夯实消防和安全生产基础,一手抓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强管理、一手抓创新驱动调整产业微改造,坚持问题导向,真抓实干,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党建根基。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街53个党组织、1198名党员通过“三会一课”、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微党课等多种方式,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做到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到实处。紧扣“效率年”活动,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引领与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抓好“治水”“治污”“治乱”“治违”“治差”,全面从严治党等紧密结合,以坚实的党的根基推动基层治理上新台阶。

  3.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完成东风、三滘、沥滘经联社党委换届选举,产生“两委”委员21人,实现交叉任职全覆盖,全面夯实党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桥南社区党支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有效探索了“重党建+强管理+微改造”的党建引领城中村社会治理南洲模式;严守党员发展标准,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全年发展党员25人,如期转正党员24人。

  4.打造基层党建新亮点。一是强化创新园区党建。紧扣全市首个创投小镇落户海珠契机,率先成立全省首个“海珠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委”,推进辖内13个非公党组织、103名党员之间的互联互动,充分发挥101名创新创业型党员在创新经济领域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强化党建阵地建设。高标准打造集党员教育、园区服务、文化服务等多功能的街道党校、广州创投小镇海珠新智荟党群服务站、唯品同创汇党群服务站等党群服务阵地。

  5.断加强基层党建力度。全面推行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全街13个社区及3个经济联合社均有街道领导及固定团队驻点联系,建立线上线下“听民声、查民情、解民惑”制度,累计走访群众32456户,收集民生信息4231宗,解决群众困难2000余件,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2300多人,组织专题党日活动80余场。

  6.持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一是扎实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制定《南洲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案》,将基层反腐建设放在重点工作日程,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工作。二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八小时以外”监管,认真查找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共排查线索31宗,立案4宗,结案4宗,处理4人,开展提醒谈话共约400人次。

  (二)共建共治,共享综合治理成果。

  1.抓重点,打造大塘片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党建引领下,纵深推进综合执法、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全面实施“白+黑”“5+2”的工作模式,形成并固化大塘治理长效机制,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累计巡查出租屋2476栋次10628套次核心区出租屋门禁安装498栋,已基本覆盖核心区内门禁安装;综合执法检查企业3461家,发出整改841份,发现隐患1632处,整改隐患739处,立案处罚447宗,处罚金额42.46万元,搬离小作坊262家;累计清拆违规搭建的窝棚、铁皮屋103间,面积约10674平方米,整治乱摆卖1738宗次,占道经营2038宗次,完成片区三线整治。通过综合治理,大塘地区整体环境明显好转,“六乱”现象逐步消除,市容环境得到优化,河涌两岸卫生景观逐步提升,产业升级项目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氛围日益浓厚,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持续加深。

  2.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全面落实河长责任制,对珠江后航道和18条河涌建立“一涌一册一档”,完成摸查我街在册排水户12265户;二是开展新鱼涌及沥滘公园码头的320条滞留渔船处理,完成新鱼涌、沥滘涌码头两岸违章建筑、窝棚栈道共13588平方米;三是扎实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工作,共计摸查登记普查对象2359家,录入国家表1602家;四是全力开展“散乱污”场所清理整顿工作,共摸查出“散乱污”场所337家,清理整治临涌“散乱污”企业77家,清拆663处河涌两岸违法建设约13.27万平方米,全面拆除了河涌6米范围内违建。

  3.强化环境治理,巩固片区综合整治成效。一是开展上涌西约南片区、“三路三片区”、桥南新街、广轩大厦周边、后滘西大街、大塘地区等片区综合治理,有序开展环卫保洁、“六乱”和“五类车”治理、消防和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构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二是全面推行立体化环卫保洁新模式。创新推行常态人工保洁与机械清运保洁的有机结合,以推广垃圾分类、工业布碎联合执法整治、科学防疫灭蚊等多维度治理模式,促进环卫工作向精细化、系统化管理转变,扎实做好环卫保洁收费,累计收费共计1067.78万元,106.77%完成全年基本任务数。

  4.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一是敢于担当,重拳开展违法建设清拆行动。以打通消防安全通道、整治河涌两岸环境为抓手,大力度严控违法建设。全年共清拆违法建设1086宗,面积约364992㎡。圆满并超额完成“效率年”拆违任务31.5万平方米的115.8%;二是“六乱”整理力度不断加大,纵深推进内街巷环境综合整理。对大塘核心区、广轩大厦周边、后滘西大街、恒洲市场、盈丰路、爱都宾馆周边、桥南新街等市、区重点督办点和关注点进行专项整治,以巡查整治和守点巩固相结合的方法,有效遏制了占道经营等现象,全年共整治乱摆卖6512宗、占道经营8127宗、乱拉挂761宗、乱堆放648宗,整治违法户外广告473宗;对工地不文明施工和其他违规现象立案查处26宗罚款12.98万元,无证施工立案查处4宗罚款13万元。

  5.持续重拳整治“五类车”。加强联合部门执法,坚持疏堵结合,强化动态查扣和源头管理力度,查扣“五类车”共11192辆,联合开展销售、运输、维修、拼装、加油档口统一清查行动,源头治理清理自行车销售、维修店共43家,结合推进围院式管理工作进一步挤压“五类车”生存空间,使辖内“五类车”营运现象大幅减少。

  (三)防治结合,持续保安全保稳定。

  把消防和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出租屋管理作为社会管理重点来抓,加大日常工作和综合整治力度,落实有效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筑牢消防和安全生产防线。创新和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全街领导进片区、全街工作人员进网格,对辖内专业市场、仓库、厂房、加油站、“三小场所”及出租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等进行“南洲模式”全覆盖的消防、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全年我街火警事故6宗,同比下降25%,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全年累计共检查生产经营场所8128家,工地48处,发现隐患10616处,排除隐患4481处,发出责改4967份,封停81处,搬离68处,立案处理4351宗,处罚金额413.35万元。

  2.“人屋”管理更深入更精确。把出租屋管理和消防安全生产大检查、平安有序、“城中村”基础信息大排查等专项行动相互融入,对出租屋开展拉网式、地毯式安全隐患大排查,提高“人屋”登记纳管率,消除出租屋安全隐患。全年累计在册登记来穗人员16.12万人,出租屋11859栋98036套,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2385宗,临时场地使用证明1111份,受理居住证8762个,出租屋安装智能门禁1989个,视频763个。

  3.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确保地区稳定一是完善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建设。打造“综治中心+信息化+网格化“的管理应用模式,全年共受理群众来访、来信203件,涉及289人;受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劳资纠纷16宗,涉及人数412人,追回欠薪743.39万元;二是切实做好重点人员防控,采取人文关怀与教育疏导相结合的措施,确保社会稳定,全年无发生因涉稳问题引发负面影响事件;三是成立南洲街平安促进会,招募平安使者达9000人。

  4.聚力发动全员参与扫黑除恶。一是坚持领导督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立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突出打击重点,切实形成严打高压态势,坚决做到黑恶必除,除恶务尽;二是宣传发动全员参与扫黑除恶。通过发动宣传、悬挂横幅、设置举报信箱等措施不断提高市民知晓率,营造同仇敌忾、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全年共收到19宗线索,聚焦深挖排除,加强打击力度。

  5.法律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一是实现“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和“8小时+”制度全覆盖,法律顾问值班总时间超过1248小时,解答咨询588人次,参与调解纠纷25次。二是做好特殊群体管控帮扶,对42名在册刑释人员进行跟踪帮教,成功解除社区矫正19名,新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8名,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区服务390人次,实现了无脱管漏管的社区矫正效果。三是提高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思维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共调解纠纷658宗,涉及1450人,协议涉及金额4104.01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9.79%。

  (四)扎实工作,地区经济稳中有进。

  1.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经多方努力,《沥滘城中村改造房屋补偿安置方案》投票表决超80%,完成立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为全面启动沥滘城中村改造和海珠创新湾打造“一江两岸三带”的粤港澳大湾区滨水新地标迈出重要一步。同时,东风、三滘联社组织了股民就整村更新改造意愿、改造模式方式进行表决,同意改造比例均超90%。

  2.微改造淘汰村社集体物业低端业态。一是探索村社集体物业老旧厂房微改造新模式。通过引进专业企业进行立面整饰、局部拆建、总量平衡改造,建成时尚生态新型创意园区,完成上涌南约工业区8.5万平方米老旧厂房升级改造项目——唯品同创汇。同时,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对老旧物业进行微改造,建成了中海启迪科技园、BIG艺术园、广州创投小镇等项目,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共赢;二是推进产业升级改造,积极推动出租屋第三方代管,推进出租屋协同共治工作,大塘片区第三方企业代管出租屋12栋,总面积达3.5万多平方米,微改造为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加快区域业态转型升级,优化出租屋环境和居住人员结构。

  3.地区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全力做好经普清查工作。对底册6789间单位开展地毯式核查,清查率达100%,个体清查数量高达11850间,为地区高效经济发展助力;二是扎实落实“五大行业”经济指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5.97亿元,完成区下达我街任务的199.77%;三是不断完善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制定街道领导对辖区重点企业一对一“暖企”服务机制,为广州之窗、创投小镇、启迪、同创汇等引进企业累计480间;四是扎实促进税收收入及村社经济稳步增长,累计征收出租屋综合税费2004.192万元,“三资”交易持续增长完成“三资”交易138宗,交易金额约1.5亿元。

  (五)优化服务,推进社会民生工作。

  1.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一是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深化惠民政策。累计保障困难人员55户101人;二是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全街新登记失业人员1140人,现共有887人就业,就业率达77.81%,举办6场现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058个。针对珠江航道渔民的就业培训转岗,先后举办3场渔民“减船转产,就业招聘”专场活动帮助23名渔民顺利转岗;三是推进老龄服务事业,发放70岁以上长寿补贴款120余万元,为老人提供爱心配餐4200多人次,同比增加了80%;四是扎实开展慈善救助打造暖心工程,募捐善款共74.7万元,为困难群众发放重病救助、学费资助等慰问金;五是建设复退军人服务体系,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六是多措并举做好惠民措施,健康教育宣讲达14场次,组织6次无偿献血活动,取缔无证诊所12间。加强开展登革热灭蚊行动,对辖内260间闲置房、1360处天台杂物和出水口进行了清理;面对“山竹、百里嘉”双台风、“艾云尼”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做好救灾应急防御工作,排查隐患妥善安置确保人居安全。

  2.人口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完成346对育龄夫妇参加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100%。强化生育政策宣传引导,广泛宣传二孩政策的意义,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共登记二孩生育702人;认真落实计生惠民政策,对228名符合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申请条件的对象及时进行受理审核;深化海珠区幸福家庭促进计划,继续擦亮“康育园”科学育儿项目的计生品牌。

  3.政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进驻政务中心审批事项105个,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全年共接待办事群众8736人次,受理群众申办事项4484件,办结4478件,办结率98.83%,满意率99.97%,极大地方便了来办事的群众。及时受理办结12345政府热线投诉2816件,完成率100%。加强政务信息公开,主动信息公开138条,发布政务微博信息572条,“e家通梦缘南洲”微信公众号每日更新单位工作动态、政策宣传、办事指引、等内容,营造正能量舆论传播氛围。

  4.助推隔背精准脱贫攻坚。积极开展惠民工作,推动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文化公园、文化墙,累计拆除危破房159间,完成了自来水工程的主体工程;推动产业帮扶工作,促进村集体和贫困户增加收入,发动街道辖区单位广东珠光集团捐资140万元建设隔背村腐竹厂。

  4.广泛组织文体活动。成立地区合唱团、老年太极队、书画会等社团,开展的各项文化艺术、群众体育、科普等活动次数达100余次,举办12场综合性大型文艺活动、各类培训22期;联合区职能部门清查网吧40间次,取缔“黑网吧”4间。

  另外,侨务、对台、宣传、应急、三防、武装、档案、保密、工青妇等各项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街社会治安环境复杂、社会管理基础薄弱,消防和安全生产隐患依然存在。二是城中村环境综合提升的工作成效与较高的城市管理要求之间存在差距。三是产业机构低端,城区精细化程度不够。

  三、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我街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党组织根基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旗帜鲜明地把党建工作贯穿为主体的乡规民约中,扎实推进联社、经济社“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扎实稳步推进经联社、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增强主体意识和监督意识;强化执纪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二)强化管理意识,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一是优化社区人居环境。持续扎实推进大塘地区综合环境治理常态化、制度化,打造市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示范点;进一步夯实河长制基础,推进水污染防治,以更大决心更硬措施更实作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查严控违法建设,落实日常巡查通报机制,重拳打击抢建加建行为;持续强化“五类车”综合治理,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整治力量,进一步整合人力、物理资源,开展全方位综合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地区环境整洁。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始终保持安监执法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红线意识,深入开展出租屋、住改仓(商)、五小场所和重点领域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大巡查力度,做好痕迹管理,及时整改隐患,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深入开展“人屋”清查整治行动,推广出租屋“门禁+视频”建设。

  三是深化社会综合治理。及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推动信访案件的处理。做好重点时期的稳控工作,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继续推进“七五”普法教育工作,切实提高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强化改造意识着力推进经济行稳发展

  加快推进沥滘城中村改造动迁进程;全面推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社参与的微改造模式,探索村社集体物业微改造渠道,通过政府租赁、引入第三方租赁企业经营等方式,逐步淘汰低端业态,清退低端产业,积极引入高端产业,助力经济稳步增长。

  )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辖区低收入群众的救助力度和救助范围,进一步落实低保救济、困难救助、社会慈善、住房保障等惠民政策,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二是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以文化站为平台,广泛组织文体居民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三是优化人口与计生服务。落实计生政策,进一步抓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不断提高计生工作管理水平,优化人口与计生服务;四是扎实完成扶贫攻坚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