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以高品质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海珠湿地不断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开拓“湿地+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启动“海珠智慧湿地建设”项目,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整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技术为湿地赋能,提升管理效率。其中生物多样性体系中的海珠湿地鸟类自动识别平台,是广东首个汇聚湿地与鸟类专家之智慧,以专业视角打造的新型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系统,自动识别监测鸟类,展现湿地监测领先科技之魅力。该系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湿地鸟类及环境指标的全时监测、实时分析、即时决策,实现湿地生态监测调查与数据分析管理的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地掌握湿地资源种群动态,从而为海珠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措施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该系统的建设,能够对海珠湿地海量多元的生物环境数据进行不同分析维度展示,感知现在,洞察变化,构建生物多样性可视化感知和体验体系。海珠湿地鸟类自动识别平台利用AI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鸟类的智能化系统,通过野外摄像头自动抓拍识别鸟类,已累计记录数据1400多万张,抓拍识别发现100多种鸟类,为实现湿地鸟类多样性智能监测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海珠湿地鸟类自动识别系统,打破了传统的鸟类调查主要基于人工现场调查识别的方式,通过识别算法让计算机认知世界,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为基础的识别算法,高效、精准的识别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创新湿地鸟类监测技术,提升湿地鸟类监测及管理水平。通过长期、全方位的数据积累形成珍稀的数字资产,在目前国内湿地具有稀缺性和良好竞争优势,有利于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和长期监测体系的建设,为研究城市与湿地协同发展提供研究样本。
截至目前,海珠湿地鸟类自动识别监测体系已累计集成监测设备157个,包括摄像机39个、红外相机40个、监测杆39条以及环境监测设备39个,累计监测到228种野生动物,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8种,通过AI自动识别捕捉到野生动物有效珍贵影像数据1.5万多条,除用于鸟类监测,还为海珠湿地生态保护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宣传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素材,有力提升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