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凤阳街道办事处、广州市海珠区司法局凤阳司法所携手广东中立法律服务社(以下简称中立社)联合举办新质调解力培训交流会。中立社社员、街道工作人员、社区调委会调解员、行业调委会调解员、高校法学生、公益律师及党员志愿者共计近100人参加。
中立社梁承雍秘书长在致辞中提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群众法治需求的不断增加,新时代矛盾纠纷日趋大额化、复杂化、专业化,传统的以情感疏导为主的调解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调解的需求。中立社汇聚全省法律专业人才,主动对接基层法治机构,直接下沉矛盾纠纷化解一线,直面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宜,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影响。中立社前期参与了新质调解力的研讨和实践,认为新质调解力符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要求,拓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新内涵。后续,中立社将继续支持新质调解力的发展,并助力新质调解力在社会面进行推广,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广州市海珠区司法局凤阳司法所所长马胜佼向与会人员宣讲了新质调解力的内涵,指出新质调解力是具备高内驱、高标准、高智能特征的新型调解力。新质调解力通过夯实基层调解网络,规范调解方法路径,持续激发调解组织和工作人员的内驱力;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及时调”“专业调”“多元调”三步走,推进“谁专业谁协助”“谁执法谁协助”协作机制,打造高标准支持融合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探索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调解场景,赋予新时代调解高智能。新质调解力系统解决了如何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受理纠纷?具体个案如何化解?如何实现纠纷的有效分流?如何融合多元调解力量?如何持续提高调解效能等问题,形成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全流程闭环。为构建新时代大调解格局提供基础化、标准化、智慧化的调解参考指南,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化解。
随后,马胜佼运用新质调解力中的“一案通体验式培训法”,通过“扮演当事人、指出瑕疵并更正、分享心得与建议、预判案例结果”的“四互动”方式,和与会人员按通常适用顺序逐步适用“九步调解法”,引领与会人员沉浸式体验新质调解力的调解魅力与价值。大家一起以亮明身份法获得初步信任、挖出事实法挖出事件真相、公开法例法找到法律的“度尺”、多元聚力法增强调解的公信力、分头疏导法融合法理情、层层化解法从易到难逐一解决、果断建议法给当事人搭台阶、临时中断法促成达成协议、特事特办法解决特殊事项,最终圆满完成模拟案例的成功化解。
在宣讲的最后环节,马胜佼还特别推出了“基层法治实务锦囊”二维码活码。该活码承载的文档内包含基层调解、综合管理和法治小助手三大部分内容,覆盖了与调解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相关事件的法院判决、相关查询路径及常用调解文书范本等。更重要的是,上述内容工作人员会在后台及时动态更新,而供大家参考的活码保持不变,真正实现一次收藏,长期受益,这也是新质调解力利用信息手段的有力体现。该活码不仅是调解相关法律知识的集成平台,更是促进调解从业者不断进步的好帮手,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也帮助他们在处理实际纠纷时更具信心和能力。
互动交流期间,参会人员以新质调解力为主调,深入探讨法律的刚性与社会关系的柔性之间的平衡。大家群策群力,探讨如何使法律制度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需求,强调法律不仅是冰冷的规则和条款,更可以成为沟通对立双方的桥梁。在这种桥梁作用的引导下,误解和敌意可以在互谅互让中得到化解。倡导法律应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努力使每一个个体在调解中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和人性的关怀。参会者纷纷表示培训交流会为调解工作注入新活力,收获颇丰,对未来调解工作信心满满,会将所学方法用于实践,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