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要闻 > 部门要闻

“沉睡”近百年!焕新免费开放!

发布日期:2024-03-11 09:19:16 来源:海珠发布
分享到:
浏览量:-

  在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敬和里龙溪新街,有一座百年不可移动文物——双清楼。3月8日,结合“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海珠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海珠区举办双清楼改陈布展揭幕仪式,青砖石脚古老大屋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对外开放。




  焕新 年年此夜 人月双清

  据悉,双清楼是民主革命家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在1897年新婚后居住的地方,为避免喧闹干扰,二人在天台自搭阁楼作为“婚房”,命名为双清楼,取“人月双清”之意。在双清楼居住5年后,廖何夫妇受革命思潮的影响,远赴日本认识了孙中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可以说,这座老房子既见证了两人鹣鲽情深的爱情,也是他们革命的启蒙地。


图片

  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海珠区近年来对双清楼进行修缮维护,以“修旧如旧”的方式极大程度恢复建筑原貌。2022年,在省、市宣传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海珠区委宣传部积极推动南华西街开展双清楼活化利用工作,申报省级红色革命遗址保护项目并获得资金支持,省市有关部门多次现场指导,有关文史专家、文物保护专家对项目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此次揭牌的双清楼改陈布展项目,通过翔实的文字、生动的图片、珍贵的历史文献向观众生动地展示廖仲恺、何香凝革命事迹和在双清楼生活的点滴故事,以及厚朴的良好家风。

图片

图片


图片


  项目引入了投影、体感翻阅史料等交互体验式设备,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展中获得多维度、全包围式的感知体验,将双清楼打造成为全新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与沉浸式文化空间。


图片


  配合此次项目,属地街道对周边人居环境也进行了整治提升,打造了“双清”广场活动空间,“沉睡”近半个世纪的双清楼再“归来”。

  活化传承保护 创新利用

  使用是最好的保护,为提升双清楼宣传教育功能,尤其是发挥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统一战线阵地的功能,双清楼在试运营期间,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探索对文物的创新利用,先后举办了《亲密战友——廖仲恺、何香凝与中国共产党图片展》、龙年新春挥毫、花鸟画公益课堂等活动,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活动当天,双清楼聘请汪晓曙、叶泉、陈永康等书画名家担任艺术顾问,旨在为双清楼建设再赋能。

  1924年,何香凝提出了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的建议,廖仲恺发表演说《国际妇女日与中国妇女之关系》,讲述国际妇女日的来历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应该追求的目标。同年3月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活动在广州举行,何香凝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讲,她鼓励妇女坚决地走“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和妇女自求解放的道路”。揭幕仪式当天,双清楼举办“红棉花开巾帼美——走进非遗香云纱”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设置了香云纱现场展示、互动体验和作品展环节。


图片


  “通过参加这场活动,我才了解到了原来妇女节与广州以及两位革命家有这样深的渊源关系,能够在他们曾经居住的老宅参加妇女节活动,我想,这是对何香凝先生100年前第一次在中国提出‘纪念国际妇女节’倡议最好的纪念,也是革命精神的一种特殊传承。”参加当天活动的海珠区妇联工作人员说道。

  共赢 功能融合 探索创新

  近年来,海珠区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模式的多样化,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活化利用历史旧居建筑,链接资源、融合功能以传承历史、弘扬传统,让“沉睡”的老屋敞开大门,让市民共享文化遗产红利。

  如今走进双清楼,兰草幽静、竹叶青葱、整洁开阔,史料展陈、多媒体互动、花城书房,应有尽有,空间利用更充分,书香气息更浓郁。通过以政府为主导、第三方运营的模式的探索创新,双清楼实现了文物保护事业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结合,这不仅从侧面反映了“中华第一街”南华西街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为文物建筑活化保护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图片


图片


  海珠区南华西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化运营”的模式,将双清楼打造成为集展示教育、文物典藏、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宣教基地、文艺人才培育基地和统一战线交流阵地,并常态化开展学术交流、宣传策划等活动,彰显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不断提升双清楼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以双清楼活化为范本,逐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蝶变焕新,汇聚文化赋能发展动力,助力街道文旅产业创新性发展迈上新台阶。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