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2017年,我局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人社局指导下,奋发有为、努力工作,较好完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任务,区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的12项工作均按进度完成。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一)就业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区新增就业4.03万人,按进度完成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各项指标。一是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修订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区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二是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15场。帮扶2.5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4万人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1人以上就业率100%;辖内登记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135人,就业率100%。三是组织各类群体参加创业辅导及创业培训2191人次。组织开展培训班98期,培训3080人。创业2853人,创业带动就业9407人。四是劳动者职业技能得到提升。组织开展劳动者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7837人次,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共4926人。 与区总工会联合按照国家高级(三级)职业资格标准举办“匠心筑梦,创新海珠”2017年海珠区职业技能竞赛,引导我区急需紧缺技能人员成才。五是促进“五类车”从业人员转岗就业。举办促进“五类车”从业人员转岗就业专场招聘会11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780个。 (二)社会保障网络日益完善。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17年底,我区五大险种参保数为254.01万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9556人(完成任务率为103.1%),缴费人数为6059人(完成任务率为107.6%);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扩面缴费人数为359912人(任务完成率为119.85%)。分批下沉27项社保经办业务至街道办理。二是跟进官洲国际生物岛征地社保历史遗留问题,累计为1929名官洲联社被征地人员落实社保帮扶资金。三是完成全民参保登记入户调查48791人的任务。顺利推进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参保登记工作,超额完成市下达的21914人的填报任务。四是贯彻落实援企稳岗补贴相关政策,累计办结2979家企业申领失业稳岗补贴初审工作。五是加强退休人员服务管理。举办科级以下退休干部退休前适应性培训,退休人员象棋比赛、形体舞等活动。累计接收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22.58万人,其中直接纳入社区管理20.71万人。为16.72万名退休人员办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六是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区公费医疗待遇限额得到调整提高。 (三)创新创业活力不断迸发。一是人才扶持政策得到落实。牵头拟制《海珠区关于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将人才分为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创业人才三类,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交通、入户等全方位进行扶持。2017年评定出创新创业人才82名,兑现区级扶持资金1130万元。二是人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拟制《海珠区2017年度使用引进人才总量控制类入户指标工作方案》,扩大申请企业范围,入户指标由100人增加至300人。审核通过第一批75人次入户指标申请。将人才引进、人才绿卡等业务引进市政务服务中心琶洲分中心。审核通过38人次人才绿卡申请。三是海珠创客坊推动创新创业效益日益显现。开展创业培训交流活动57场,吸引1600多名创业者参加;开展文创设计类、人工智能类等创新创意产品展示2期。举办“海创季”创业大赛3季。累计为120个创业团队提供展示平台和成长空间,共对接8个项目落地到海珠区孵化,输出参加市级以上创业大赛团队9个。四是引导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转型升级,全区共认定区级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4个。组建了海珠众创孵化联盟,推出“海盟惠约十条”,建立内部资源共享机制。 (四)人事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和管理工作。招录328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审批56个单位200个职位(岗位)的科级提拔方案,指导28个事业单位做好岗位设置调整工作,办理公务员转任交流75名、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用854人。做好12365名政府序列机关事业单位人员2016年度考核备案工作。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培训5期,培训学员867人。二是有序开展2017年度63名(其中我局负责安置49名)军转干部和40名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三是做好区机关事业单位住房改革性补贴结构调整、标准审核以及发放工作。四是拟制机关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短期休养体检工作方案,并做好工作布置和落实。 (五)劳动关系总体平稳可控。一是联合区公安分局印发了《关于加强“两法衔接”协同处置劳资纠纷工作机制》(海人社发〔2017〕10号),推进“两法衔接”工作任务的落实。今年以来按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移送公安部门处理案件8宗。处置劳资矛盾纠纷185宗,其中,由区职能部门联动处置30人以下的劳资纠纷19宗,30人以上劳资纠纷7宗,由属地街道调处化解劳资矛盾159宗;受理投诉、举报个案511宗;日常巡查企业17050家,企业信息采集更新18258户;督促用人单位与2960名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为2995名劳动者补办劳动用工手续;为8434名劳动者追回工资6767万元;行政处罚违法用工企业6家。二是增强综合协调治理能力。开展劳动政策法规、社会保险等宣传咨询活动,累计为450多家企业、2200余群众提供法律法规咨询,印制派发各类宣传单张3万余份。全区134家企业、2个工业园区、1个示范区获评2016年度广州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业园区和示范区。办结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许可99件,办结劳务派遣经营许可51件,办结劳务派遣分公司备案1件。全区共受理工伤认定案件855宗,结案761宗。三是仲裁院规范化试点建设通过验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效能稳步提升,国家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领导对仲裁院规范化建设成效高度肯定。指导龙凤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建成广东省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所(中心)调解组织建设综合示范单位。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2290宗(2882人),立案受理1411宗(2003人),调解结案1037宗(1453人),终局裁决比例为44%,案件累计结案率为94%,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为82%。 (六)行政审批改革初显成效。紧扣“制度减法”做文章,按照“法律政策无硬性规定的一律精简,无充分理由保留的一律精简”的原则,以信息共享能获得的资料不再由当事人提供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从今年8月1日起全面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备案精简提速:在所有26项业务中,22项业务办理得到提速或实现即时办结,占总数的84.6%;16项业务办理所需材料得到精简,占总事项的61.5%,平均简化或减免所需材料2种以上。梳理优化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才服务、退管服务等4个方面145项公共服务事项,其中我局独立办结的95项事项中,90项实现即时办结,占94.7%,未能即时办结的5事项中有3项提速办理。此次提速后,我局独立办结的公共服务事项中即时办结事项占比为95.8%。 (七)信访维稳工作落实到位。在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和《财富论坛》特别防护期,加强涉军退、社保、劳资纠纷等领域的信访维稳工作,由局领导牵头包案,主动依靠属地街道,妥善化解了一批信访案件;国庆及党的十九大期间每天(含节假日)由1名局领导带班24小时在岗值守,落实每日“零报告”工作;成立劳资纠纷、社保、涉军退领域三支全天候应急小分队,确保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妥善处置,保障了全区人社领域信访形势总体平稳。 二、2018年工作计划 (一)不断推动社会充分就业。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完成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指标。健全完善职业培训平台和机制,着力培养适应本区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和技能人才。推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构建开放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吸引大众创业者、高校毕业生、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更多创业者到海珠创客坊等区内平台创业,引导和扶持优质创业项目成长,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业务指导,推动社保经办业务下沉至各街道,积极推进建立“互联网+”社保经办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经办服务。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稳步开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监督。加快推进社会化退休人员人脸建模工作、退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三)加快建设人才高地。贯彻落实好《海珠区关于扶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好人才总量控制类入户指标,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和区重点企业人才服务工作,加大对创新创业者的支持。继续开展各类培训、竞赛,引导人才成长。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 (四)探索人事管理新举措。进一步规范全区科级公务员调任工作,打开事业单位干部职务晋升天花板,激发事业单位干部队伍活力。探索在全省范围内择优选调急需、紧缺专业性公务员,拓宽公务员队伍的进人渠道,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队伍专业素养。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补贴的有关工作。做好街道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人员晋升的工资兑现以及补发工作。积极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完成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任务。 (五)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和谐企业创建力度,健全完善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提高预防化解和处置能力。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利用好《关于加强“两法衔接”协同处置劳资纠纷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劳资纠纷隐患。总结仲裁规范化建设经验和成效,提升仲裁化解争议效能。 广州市海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