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数据解读

经济蝶变展新姿 海上明珠放光彩——从统计数据看海珠百年发展成就

发布日期:2021-07-05 16:44:06 来源:区统计局
分享到:
浏览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海珠区奋勇拼搏、敢为人先,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仅0.33亿元发展成为地区生产总值超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足30万发展成为拥有180多万人口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都。海上明珠历经百年沧桑,正焕发出绚丽的光辉。

  一、经济总量连上新阶 财税实力显著提升

  海珠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借助毗邻港澳区位优势,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勇于突破“禁区”,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2020年海珠区克服疫情影响,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6.93亿元,同比增长2.8%,比1949年(0.33亿元)增长6323.0倍(名义增速);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55亿元,比1972年(395.9万元)增长1301.1倍;实现税收总收入203.86亿元,比1984年(0.23亿元)增长885.3倍。(注:本展览所列数据均为有记录来的最早年份数据,下同)

  产业结构经历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占主导转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1978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5:69.7:28.8。80年代开始,第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1992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09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0%,随后,保持相对稳定发展。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为0.1:16.4:83.5。

图四.png

  营利性服务业包括:

  ①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10.6%)

  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5.3%)

  ③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占比4.8%)

  ④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1.9%)

  ⑤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0.9%)

  非营利性服务业包括:

  ①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0.5%)

  ②教育业(占比9.0%)

  ③卫生和社会工作(占比3.9%)

  ④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比3.2%)

  二、工业发展更新换代 建筑行业稳健前行

  60年代左右,广州市将市属大中型工业企业布局在海珠,逐步在海珠西部形成贯穿南北的工业大道,海珠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广纸、广重、五羊本田、珠啤等知名工业企业蓬勃发展。197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六成。改革开放后,区街工业加快发展,南华西街被誉为“中华第一街”。进入21世纪以来,广州市在中心城区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战略,海珠区部分传统工业企业陆续迁出,直到2010年发展趋于稳定,并向集约高效的都市型转变。陈李济、天心、奇星等被认定广州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2016年,工业占比下降至9.0%。近年来,中石油天然气、中石化天然气相继落户,带动燃气供应业从无到有,工业注入新动力,保持平稳发展。2020年工业增加值189.36亿元,比1978年增长63.8倍,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1%。

  海珠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1978年,建筑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1%。到2020年,已拥有中交四航集团、富利建设、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等一批优质总部企业,实现增加值154.45亿元,比1978年增长307.9倍,但占比下降至7.4%

  三、商贸繁荣促进发展 服务提速引领航行

  第三产业呈现逐步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前期,海珠第三产业以商贸住餐业为主。1990年,商贸住餐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4%,占第三产业比重近60%。洪德路、江南西路是商贸发展较早的区域;中大布匹市场、华南汽贸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陆续建成并快速发展。2000年起,保利花园、金碧花园等一批大型住宅楼盘建成销售,房地产业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拉动力,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从2000年的7.5%提升至2020年的17.7%。2008年广交会迁入海珠,会展辐射带动效应逐步凸显,传统商贸住餐业转型升级,占比稳定保持在20%左右。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研等为代表的其他服务业突飞猛进,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990年的11.5%跃升至2020年的40.1%。

图片一.png

  2015年后,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动力强劲,腾讯、今日头条、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互联网巨头落户,2017年行业迈进百亿规模(121.48亿元)。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行业逆势高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453.60亿元,增长42.4%,其中,腾讯是海珠区首个突破百亿规模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

  四、人才红利潜力明显 就业容量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珠常住人口约27万人。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区功能的完善,人口总量持续增长,1996年,已突破百万人(103.79万人)。2020年“七人普”数据显示,常住人口181.90万人,比1949年增长5.6倍;15-59岁人口达到130.30万人,占比71.6%,仍处于人口红利期;但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1.02万人,占比17.1%,按照国际标准,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口大学学历人数占比29.0%,高于广州市平均水平(27.3%),比1990年(8.4%)提升20.6个百分点,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海珠贯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建立和引进海创、海社联等大型就业机构,做好求职者与用工单位的交流对接,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开展多层次就业专场招聘会,精准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全省首创仲裁就业援助服务站,建立全市首个“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2020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04.81万人,比1983年增加101.38万人,增长29.6倍。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