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海珠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9-04-08 17:12:00 来源:海珠区政府
分享到:
浏览量:-

    

  ——2019320日在广州市海珠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区长 李海洲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广东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重要指示要求,强调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着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海珠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过去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4”工作举措和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较好完成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我区经济增长稳中提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首批项目封顶,创新集聚和产业导入加快;一系列国际性会议在我区举办,不仅提升了海珠区在广州市的核心地位,而且彰显了广州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显示度;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荣获中国营商环境创新奖;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拆违、治水力度空前;海珠湿地保护建设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十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战略定力,狠抓打基础、优环境、利长远工作,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1.4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7%。税收收入243.97亿元,增长1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07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9.8亿元,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6.49亿元,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08亿元,增长3.2%。外贸出口增长9.2%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编制《海珠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035.2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115.184.8。新引进优质企业77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8家、中国500强投资企业16家。认定区重点企业175家,新认定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51家。新增四上企业544家,增长81.3%41个区重点项目实现投资83.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8%。琶洲地区举办展会225场,展览面积1022.1万平方米,保持平稳增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落实“放管服改革,建立多领域容缺受理机制,全区马上就办政务服务事项达363项。实施证照分离涉企事项106项,推出港澳居民一人一元开公司服务措施,各类市场主体16.31万户。开展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琶洲分中心设立海关会展服务专属平台、涉税事项全国通办专窗,出入境平均通关时间提速18%。设立会展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组建高层次人才联盟,发放人才绿卡122张。成立企业服务、民营经济、涉税专业等工作服务站。推行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工作。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被列入省民营经济10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国际金融论坛在我区成功举办。 

  (二)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把握海珠区创新发展的机遇和优势,持之以恒抓科技创新、促高端集聚,增强区域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琶洲建设成效明显。市区联动、政企合力,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进展顺利21个拍地项目全部立项,17个项目动工,环球市场、唯品会、阿里巴巴、复星4个项目7栋建筑封顶。集聚区内企业实现营收182.42亿元,增长94.5%。琶洲加入中国商务区联盟,入选省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启动创建国家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核心区,全国第三家互联网法院在此落户成为展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创新要素快速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7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5家,总面积66.7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8.6%32%广州启盛会展产业孵化器、中山大学科技园入选首届中国孵化器50。众创空间22个,增长29.4%中大国际创新谷正式挂牌,科大讯飞A.I.创新产业园改造稳步开展。推动国家级广告产业园一园两区建设。专利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64.6%7.2%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推进国家级标准化试点3个,制(修)订各级标准256个。海交会、创交会、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广东云栖大会、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创新发展大会、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投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在我区举办,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实施新兴金融集聚发展促进政策,发挥金融资源对科技创新的催化效应。中国风险投资大厦挂牌。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50家,增长11.1%。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开展非法集资清理排查专项行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风险总体可控。 

  (三)坚持功能品质提升,城区面貌日益优化 

  主动对接广州市面向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强化海珠区作为中心城区功能,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都市核心区规划引领作用彰显。组织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海珠区发展战略大纲,配合市国土空间规划先行先试工作,构建一区一谷一湾发展布局。配合开展琶洲中区、东区控规优化。做好中大国际创新谷示范区前期方案研究和控规修改必要性公示。海珠创新湾(沥片区)控规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完成海珠湿地慢行交通系统改善规划。海珠湿地只征不转用地报批工作全部完成。首次实现以区为主体的土地收储,强化土地供后监管,启动闲置土地调查8宗。全市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执法监察考核获评优秀。城区建设进展顺利。着力推动环岛路建设,滨江西路至厚德路段正式通车,大干围至南洲路段征拆取得突破。提升新港东路等主干道品质。黄埔涌桥、石榴岗河水闸完工,赤沙大桥完成主体工程,海珠涌大桥进场施工。优化广州大道(海珠区段)、素社街基立北街等交通微循环。地铁广佛线(燕岗开通运营11号线、18号线征(借)地工作基本完成,11号线海珠区站点全部启动建设。加强城市更新工作,完成36个老旧小区微改造、129栋老旧楼道改造,新加装旧楼宇电梯150宗,村、新市头村改造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面铺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案件109件、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37件。整治大气污染,加强工业锅炉监管执法,完成7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41家机动车维修企业治理,全面落实工地、道路、拆违、运输等各类扬尘污染控制行动,健全餐饮单位监管机制,空气达标天数比例83.8%,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5.6%。贯彻落实市总河长12号令,全力推动海珠涌、土华涌长制久清,促进磨碟沙涌、康乐涌、黄基涌、大塘涌、石溪涌、瑞宝涌等6条河涌初见成效。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各级河长巡河5.3万次。开展51项水环境治理工程,排水口整治、支管完善、黑臭河涌整治等38工程完工。完成沥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征收工作。持续推进四洗行动,清理整顿散乱污场所2089家。拆除河涌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1792宗、67.5万平方米。完成船舶清理整治。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成3个危险废弃物规范化管理示范点。基本完成海珠湿地三期建设。七星岗古海岸遗址公园一期建成开放,二期基本完工。在海珠湿地、珠江南岸等地开展主题花景建设,城区绿化水平得到提升。 

  (四)坚持精治共治法治,社会治理扎实有效 

  围绕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在精细管理上下功夫,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城区管理有力推进。落实环卫保洁六定要求,在全区实施16小时保洁,在重点区域实行18小时保洁。完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垃圾强制分类单位749个、样板居住小区36个。实施厕所革命,完成组合式环保公厕布设选址,20座公厕升级改造项目完工。6家肉菜市场实现升级改造。新增管道燃气居民用户3.3万户。整治查扣五类车”11.2万辆。查处六乱”4.7万宗。加大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治理力度,违法建设立案370宗、拆除273.9万平方米,整改违法用地170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综合治理创新优化。制定《关于切实加强街道工作 进一步调动基层积极性的实施办法》。从党建引领、环境提升、产业升级、协同共治等方面推动大塘、康乐鹭江片区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基层议事协商工作,实现社区、联社民主议事厅全覆盖。试点设立社区环境与物业管理委员会。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刑事认罪认罚从宽和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两项司法改革试点。深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提供各类法律服务1.28万次,增长36.6%。加大出租屋人员登记纳管力度。完善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体系,新增积分入学501人。社会保持平安稳定。铁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团伙65个,涉黑恶警情降幅全市第一。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全区刑事治安警情、立案数分别下降20.9%22.4%,破案率上升6.9个百分点。实施全民禁毒工程,缉毒打击效能进一步提升。推动劳资纠纷高效处置。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立区、街两级调解中心,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37万宗。受理信访案件2186件次,下降22.2%。探索互联网+群防群治模式,海珠平安使者队伍超过14万人,已在18个街道成立平安促进会。建立普法责任制清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机制。全力做好台风山竹防御和应急抢险。防控登革热、非洲猪瘟等疫情。实行生产经营风险分级分类管理,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省挂牌督办的中大布市管委会片区火灾隐患整治,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财政支出中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占比达81.6%民生保障工作卓有成效。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城镇新增就业3.75万人,促进创业3721。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扩面任务,五大险种参保数为290.94万人次,低保标准提高至950元,城镇三无人员标准提高至1721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3.83万人次,完成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37户。实施养老大配餐服务提升工程,全区长者饭堂和配餐点增至52个。新增养老床位1113张。老人公寓投入使用。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32户,分配公租房1408户。精准扶贫梅州大埔县35个村,实现脱贫4733人,脱贫率95.6%。对口帮扶梅州大埔县、丰顺县建设产业园。东西部扶贫协作贵州福泉市、瓮安县,对口支援西藏波密县、新疆疏附县、三峡库区巫山县等工作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再上台阶。中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数居全市首位。树立优质教育品牌,新创建1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新组建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开办8所学校、幼儿园(校区),新增学位5845个。引进7名高层次教育人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师103名。完成5个校园改扩建工程和6个校园微改造项目。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加强优质医疗资源引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院址落户,广州和睦家医院投入使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组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省中医院等医联体,专家下沉诊疗1.13万例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82.6%。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开展省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试点建设,文化馆分馆实现18个街道全覆盖,图书分馆增至16个。配合做好广州文化馆、美术馆建设。举办岭南书画艺术节、广东咸水歌会等赛事活动430场。建设健身路径65条。不断强化历史建筑保护和文物修缮,11个单位入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数量居全市第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六)坚持行政效能升级,政府建设不断深化 

  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落实到政府建设中,切实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守政治方向,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依法行政能力增强。依法依规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117件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128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工作。出台区政府规范性文件4件、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6件,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5万条。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获评优秀等级,综合排名全省第一。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严格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面谋划推进机构改革。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征缴核发工作。规范权责清单管理,公布29个政府部门105319项行政权力事项,印发街道办事处权责清单。12345政府服务热线解决群众诉求8.9万件,办结率100%。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全力落实审计整改。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深化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监管,全区三资交易4517宗,溢价率4.14%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力整治庸政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公车改革深入开展。坚持雷厉风行、久久为功,紧盯目标、挂图作战,确保政府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打私、打假、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贸促、科普、气象、地震、民防、档案、保密、供销、修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这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部署的结果,是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海珠区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海珠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新兴产业增速快但体量小,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二是改革的系统性、深入性有待加强,营商环境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三是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艰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难度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尚未得到彻底遏制,三旧改造进度需要加快,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海珠区推动新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我区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应该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广州市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为海珠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使命。 

  2019年,政府各项工作必须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落实,谋定而动,久久为功,让海珠区的布局更优化、品质更提升、创新更强劲、产业更高质、人才更集聚、人民更幸福。做好政府工作,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推动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全面上水平,勇当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将海珠区打造成两个重要窗口的一颗明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我们将在以下八个方面狠抓落实: 

  (一)在更高层次上建设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进一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立足更高定位,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和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深化与港澳地区在投资贸易、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会展产业、人才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服务创新在琶洲叠加,为港澳资金、企业、平台、项目落地提供便利,支持港澳青年我区创新创业。争取将琶洲纳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平台,先行先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粤港澳合作的若干创新政策,建设琶洲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平台。探索引入港澳服务标准、管理规则,积极引进港澳现代服务业优势资源。高标准开展琶洲规划建设。配合编制《琶洲地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琶洲中区、东区和南区产业规划、城市设计和控规优化。推动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佛环线、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物流轮候区、琶洲会展塔综合体、广交会四期展馆等设施建设,加强与港澳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琶洲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及道路、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实现3个产业项目竣工验收、新增5个产业项目封顶。引入更多更具竞争力的资源。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抢占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推动3个以上互联网、智能制造知名企业落户。推进广州市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海珠核心区)创建工作,重点培育以数字技术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办好海交会等引智平台,更好发挥人才绿卡聚才效应,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核心区,着力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深化海珠创新岛建设,使科技创新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强化人才、技术、资本等全要素协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商务、科技服务、现代商贸会展、文化旅游为主导,都市型工业、绿色建筑、交通装备、新兴金融、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生态,推动互联网和先进制造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工业互联网中心、行业云等产业平台落地发展。开展金融业专项产业规划研究,力争新兴金融重大项目落户。开发广州塔、海珠湿地、南粤古驿道、海珠环岛等文化旅游资源,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提升创新载体质量。打造一园区一特色一主题,支持高校院所、企业、社会机构等投资建设创新载体。推动园区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开展星级商务楼宇、园区评选。统筹推进旧城、旧厂、旧村改造,加快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整合盘活国资、村社物业,加强市场对接和招商推介,导入新经济新业态拓展创新发展空间。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速构建科技创新小巨人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的培育体系,扶持独角兽企业和行业创新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实施发明专利授权灭零倍增和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大户培育工作。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支持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科创板运营中心运作,发挥风险投资集聚区作用,推动科技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三)加大改革攻坚和开放交流合作步伐 

  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主动参与区域合作、国际交往和全球竞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加强与国际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对接,深入推动数字经济、专业服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加国际商事推介活动,紧密与沿线国家经贸交流。加快琶洲会展业国际化进程,继续擦亮广交会品牌,推动广州新国际会议中心规划落地,协助办好中国(广州)国际物流装备与技术展览会、《财富》全球科技论坛等展会活动,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探索把琶洲作为自由贸易区的拓展区域,利用达沃斯论坛等高端平台,吸引外资企业到我区投资。聚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城拔寨行动,推进市区88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203.06亿元,其中区重点项目61个,完成年度投资102.36亿元。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层级责任、征地拆迁、审批服务、招商投资、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严把项目进度、质量、安全关,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秩序,深化审批服务便利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探索产业扶持申报一窗受理、一键查询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强区工作。率先试点全容缺+信用增值审批模式。完善市区联动机制,把市政务服务中心琶洲分中心打造成集企业服务、涉税业务、通关贸易、文化金融为一体的政务服务综合体。落实民营经济10民营经济20,注重中小企业培养,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落实招商引资年工作,拓展构建市、区、街三级首席服务官工作体系。发挥创交会、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小蛮腰科技大会等平台优势,持续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力推进机构改革工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符合海珠特点的机构职能体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铺开雇员规范化管理工作,分类推进雇员用工方式改革。落实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改革政策,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细化落实信用联合奖惩、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重点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 

  (四)增强现代化中心城区综合功能 

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区功能品质,更好服务和支撑高质量发展。优化城区规划布局抓住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契机,谋划海珠区战略发展空间。深化中大国际创新谷示范区控规修改,继续推进海珠创新湾控规编制和部分地块控规调整。加快上涌片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等重大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优化。实施以区为主体和市区合作模式收储土地。优化城区规划布局。推动环岛路跨海珠涌大桥段、石岗路至大干围段的征拆建设,沙渡路至石岗路段前期工作,大干围至南洲路段基本完工。推进地铁10线12号线征收补偿。启动新增49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开展旧楼宇加装电梯,试点老旧小区成片加装电梯工作推进海珠体育中心二期、海珠101人防工程、珠江堤岸防护工程等一批民生工程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城中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党组织建设、产业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和人才培育等工作。继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组织村社两委换届审计,进一步完善村社基层治理和集体经济发展配套制度,探索创新三资交易监管机制。加快推进沥村、新市头村改造,做好石溪、赤沙村等一大批城中村改造的基础性工作。扎实开展精准脱贫、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让海珠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坚决打赢蓝天净土保卫战。深化重点锅炉监督管理,实施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引导机动车维修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加强对餐饮业的布局引导和行业监管。强化污染天气应对,落实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和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污染联防联控。继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固体废弃物执法监管。坚决打赢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彻落实市总河长令要求,推动沥涌、西头涌、东头涌、小涌、五凤涌、墩和涌、大干围涌等7条河涌达到初见成效,全区基本消除黑臭河涌。完善河涌治理责任体系,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湖长责任,深入推行河道警长制。开展支管完善、黑臭河涌整治、城中村污水治理等24项水环境治理工程。深入实施四洗行动,完成五清散乱污场所清理整顿。全面遏制河涌管理范围内新增违法建设。加快涉及东朗、猎德断面河涌治理工程进度。配合完成沥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优化美化城区生态环境。继续推进精品珠江建设、城市主题花景建设、市政道路景观升级工作。擦亮海珠湿地名片,按市的部署,着力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完善经典游线景观和园区基础设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育修复,显岭南果林湿地特色,同时申请加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启动国际湿地馆项目,打造世界一流湿地公园。 

  (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下足绣花功夫抓好服务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做实做细城区管理。提高环卫保洁标准,深化学校周边、城中村、内街巷等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推进资源回收与环卫收运两网融合,实现源头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处理。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全面完成第一批51座环卫公厕升级改造,启动第二批130座项目建设。严查严控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拆除违法建设350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六乱”“五类车整治。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借鉴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经验,抓好街道工作政策文件实施。推进6个共建共治共享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基层社区服务效能。加强居民议事厅规范化建设促进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品牌化发展。持续开展来穗人员融合行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赢城中村治理攻坚战,打击涉黑恶、电信诈骗、黄赌毒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四标四实应用,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事项处理机制。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健全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闭环管理,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七)以高质量发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用心用情多办民生实事、多解民生之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化海珠创客坊创新创业功能。健全社会救助机制落实社保降费减负政策,建设社保基层服务平台,稳步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创新,提升长者助餐配餐服务,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养老机构项目落地。落实优抚安置工作。全面加强直管公房管理和修缮维护。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优化教育布点规划,完成2个公建配套设施接收和3个校园微改造工程,新增中学学位12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2300个。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动规范化幼儿园占比达95%,民办义务教育实现标准化学校占比达90%,再创1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深化课程、教学、评价改革。试点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提升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水平。推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院址建设、市红十字会医院扩建等项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医联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增强全科医生服务能力,优化妇幼健康服务供给,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化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改革。深入实施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增强文化综合实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利用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展第六批11处历史建筑挂牌,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做好琶洲塔接收利用。推进黄埔古港古村规划和保护工作,擦亮海上丝绸之路名片。开展南石头粤港难民历史遗址等文物修缮。打造岭南画派展示区。做好全国、省文化馆(站)评估定级工作。配合加快广州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新馆、科学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更新健身路径30条以上。开展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广州国际9球公开赛等活动,做强文化体育品牌。 

  (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快转职能、提效能,以实际行动体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规范权力运行。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引导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合法性审查。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加强行政应诉管理,完善政府法律顾问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施放权强区改革,持续完善权责清单管理,加强机关绩效考核。坚持高效施政。扎实抓好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深化马上就办改革,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运行。建设数字海珠,推动实现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构建区、街、社区三级政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打造标准统一、信息互联的一站式基层审批服务平台,出台第一批全区通办事项清单,实现街道民生类服务事项80%当场办结。加强廉政建设。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审计监督,健全整改机制。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基层减负工作要求,让干部把精力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健全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新担当新作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新时代鼓舞人心,新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奋力开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