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细化落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1516”工作安排和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紧扣全面深化改革主题主线,立足规划和自然资源主责主业,以谋改革、建机制、优措施、提效能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推动规划编制实施、土地要素保障、自然资源管理、行政审批服务等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为全区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发挥支撑作用、作出积极贡献。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科学谋划再发力再提升,着力增强规划设计统筹引领城区发展整体效能。一是注重发挥总体规划统筹引导作用。对照落实国家赋予广州的“6+4”总体定位,优化完善《海珠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顺利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深化2049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形成“一轴两环三区”发展布局。二是注重发挥详细规划管控约束作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协助市局完成新中轴线南段和琶洲东区城市设计“一成果一竞赛”,推进琶洲眼、南区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和场地设计,推进10个项目控详规调整修正,积极引导城区集约融合发展。三是注重发挥规划引领城市更新作用。牵头制定印发《海珠区城中村改造行动方案》,集中攻坚康鹭片区实现“首拆”到“首建”的历史性突破,推动联星(南箕社、东方红社)片区更新单元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开展东风村、三滘村启动区控规调整,推进沥滘、凤和片区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海珠19个城中村实施改造。
(二)聚焦精准保障再发力再提升,着力增强土地供给支撑促进经济产业整体效能。一是全力推进土地储备出让。编制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70亩。规范土地储备和出让工作机制,完成20宗红线储备、2宗实物储备。创新土地出让“全流程”服务模式,召开供地前土地推介会、供地后服务对接会,完成东晓路东侧地块等14宗地块土地出让,划拨4宗地块。二是全力推进土地盘活利用。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数据建库和专项研究,创新运用“政府收储出让+配建物业返还”模式推动南泰市场地块开发利用,统筹工业仓储用地“免申即享”规划扩容,加快推进小洲村村镇工业集聚区盘活利用,促进同质产业、低效空间实现更大发展效益。三是全力推进土地利用监管。落实“全生命周期”用途管制,按照“先易后难,以用为先”推进分类盘活,依法落实超期项目“三金一费一收回”工作,完成处置总量净减少率超15%的目标任务,提升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三)聚焦全域管理再发力再提升,着力增强保护机制夯实强化资源保护整体效能。一是健全资源资产管理机制。规范有序开展全区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和国土变更调查,推进城中村集体土地登记。推行产业项目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一窗办理”“一小时办结”服务,升级推出企业专区服务、上门服务机制,累计核发不动产权证书7.4万本,做优非公证继承登记告知承诺措施并获央媒专题报道。二是健全耕地资源保护链条。以落实“田长制”为主抓手,从前端保护和末端执法双向发力,全力完成耕地恢复指标任务。出动1500余人次开展巡查,完成存量违法用地整改,全力推进专项行动,以“长牙齿”硬措施维护“零占耕”良好局面。三是健全名城保护传承体系。组织实施海珠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方案,制定全市首份区级历史文化遗产应急处置方案,编制第二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图则,新认定海珠区传统风貌建筑42处,确定预先保护对象65处,促进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四)聚焦高效运行再发力再提升,着力增强制度改革规范优化政务服务整体效能。一是提升审批服务质效。落实全市规划资源系统“六个批次”146项惠企利民措施,聚焦企业需求做优专项审批、专责保障、专场宣讲、专窗服务、专人对接等“五专”服务,落实海珠区“交地即开工”实施举措,累计办理业务案件4800余宗,推动辖内“万亿投资项目”规划资源保障环节完成率超90%。二是提升机关建设质效。实施法治建设工作,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出声”和“一把手”提级审批办理依申请公开案件。做好街道综合执法涉规划资源事项收回工作。规范办文办会、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工作。三是提升安全防护质效。坚持以安全“头等大事”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加强危化项目选址、测绘地勘行业监管,开展生产安全、消防安全检查。制定落实《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完成4宗地质灾害风险点治理。实行“四访一包”工作法,重点推进重复信访事项化解。
(五)聚焦党建引领再发力再提升,着力增强党建业务融合推动“二次创业”整体效能。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任务安排,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完成专项整改和省委巡视、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理论武装和宣传教育,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年度清单+季度研判”机制,增强新闻宣传主动性。办好“民生微实事”,完成6个在职党支部换届选举和班子配备。二是全面优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职工招录选调和选拔任用工作,完成在编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注重将从严管理链条向编外人员、借用人员、驻场人员延伸。三是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党组书记讲纪律党课、党组成员参加读书班为示范,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重点,对领导干部、重点岗位人员逐一建立廉政档案。落实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等专项行动,激励保障担当作为。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完善城区规划设计体系,引领优化海珠发展空间布局。一是增强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功能。深化海珠区2049战略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强化“五级三类”规划传导落实机制,引领构建“一轴两环三区”发展布局。二是发挥规划引领区域发展作用。完善新中轴(海珠)片区、琶洲片区等区域规划,开展市政交通、生态空间等专项规划研究,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三是提升规划设计精细管控水平。健全落实“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传导链条,完善地区总师制度,高效做好规划许可,保障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二)持续优化土地要素保障机制,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是规范高效推进土地储备出让。健全落实土地储备和出让工作机制,加大协同攻坚力度,全力完成土地收储和出让任务。二是探索低效用地高效开发模式。探索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方式,推进工业产业区块扩容达标和小洲村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推动留用地多元化兑现和高效开发利用。三是优化土地利用监管措施。强化动态巡查和督促指导,重点加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依法落实“三费一金一收回”工作,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持续增强自然资源管理效能,更好统筹保护利用平衡关系。一是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体系。深化“田长制”机制衔接,推进耕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完成耕地恢复任务。二是健全违法用地查处机制。增强“市—区—街”执法体系的衔接传导作用,全面结合变更调查开展卫片执法。三是提高权属登记管理质效。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土地权属调查登记,推动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数据落图落宗,推进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改革。四是拧紧名城保护管理链条。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名城保护与城区发展融合衔接。
(四)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升惠企利民服务水平。一是升级行政审批服务。落地落细六个批次惠企利民措施,用心用情做好规划建设、用地报批、权属登记等审批服务,打造“宽进易办、快速高质”的服务品牌。二是推动行政事务规范高效运行。有序推进行政机关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规范办文办会、财务管理、保密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等工作,推动行政运行降本增效。三是筑牢安全稳定防线。重点攻坚信访矛盾源头防范和积案化解,紧盯地灾防治、测绘地勘、储备地块、办公用房等领域抓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
(五)持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断强化中心工作坚强保障。一是深入推进政治建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加强理论武装、宣传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抓好专项整改和巡察整改任务。二是不断夯实基层党建。落实“强基工程”任务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开展“融入式”党建,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组织功能。三是充分激发队伍活力。树牢正确用人导向,推进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选拔任用,加强干部职工日常管理。四是着力强化正风反腐。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紧盯重点领域加强政治监督,以清风正气护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