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琶洲管委会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1-07-02 14:54:32 来源:本网
分享到:
浏览量:-

  2020年,琶洲管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区的部署,立足琶洲实际,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积极响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署,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2020年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推动琶洲创新发展平台扩容升级

  一是牵头编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经区大湾区领导小组会议、市大湾区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大湾区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省大湾区领导小组以2020年1号文印发实施《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广州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3月31日,市委市政府在琶洲举办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琶洲发展摁下快进键。8月,中共广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把琶洲核心片区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二是争取在琶洲打造更多创新平台。积极跟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筹建工作,协助落实临时办公场所。推动琶洲创建省级高新区,认定名单已经省科技厅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并报送省政府,待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进行认定。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琶洲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琶洲成为广东省首个聚焦大数据方向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争取更多创新政策落地琶洲。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制定《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对比深圳前海等地梳理形成《建议琶洲试验区争取省、市层面支持的政策及事项表》,争取省、市支持建立广州试验区协调推进机制,不断争取更多优惠政策、资源、平台向琶洲核心片区倾斜。

  四是开展琶洲试验区整体谋划。积极参与区围绕推进琶洲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化谋划,编制琶洲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列入海珠区“十四五”规划重点专项规划;开展琶洲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研究,为琶洲试验区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在细分领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奠定工作基础;开展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评价体系研究,探索建立琶洲试验区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琶洲试验区产业生态建设,构建链条完整、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集群,推动琶洲试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是充分发挥琶洲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作用。编制《海珠区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琶洲试验区部分)》,制发《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报》,不断优化提升工作办公室运转效能。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牵头梳理2021年琶洲试验区工作要点。逐步承担起督查督办任务,已承接琶洲试验区建设工作挂图作战分表、产业项目(在建项目)进度统计表、市委书记专题会议有关要求等督查督办工作。

  (二)积极推进琶洲地区规划建设

  一是《琶洲地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同意,于1月22日印发实施,成为广州首个重点区总体发展规划。

  二是配合区规划资源分局加快推进琶洲中区、东区和南区城市设计和控规优化,结合《琶洲中东区概念城市设计》成果及意见,跟进深化琶洲中、东区城市设计,以及琶洲中二区储备用地与留用控制性规划调整工作。《琶洲南区概念城市设计及国际工作坊》项目已完成终稿成果并上报市政府,正积极协调市规资局、市土发中心开展琶洲南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规项目开题等工作。持续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会同区规划资源分局,围绕琶洲核心片区乃至整个海珠区,草拟《关于梳理分析琶洲地区居住和公服配套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与广州移动、广州联通、广州电信等三大运营商对接,探讨运用移动通信大数据技术,对琶洲地区就业人口、居住人口进行测算。

  目前,琶洲地区有广报中心、邦华、保利天幕广场、万胜广场等30余栋写字楼投入使用,招租率达90%以上。琶洲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唯品会总部大厦已入驻办公,阿里巴巴、复星南地块等2个项目主体已竣工,国美信息、国美控股、环球市场、小米、省自然资源厅、粤科金融、TCL、华邦控股、广州交投、赫基、欧派、星河湾、合鸿达、广铝华新等14个已封顶。基础设施方面,港澳客运码头、广佛环线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段、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和地铁11、12、18号线均已动工。琶洲西区地下空间、综合管廊等基础市政工程按计划推进建设。阅江路碧道示范段一期1.5公里建成开放。

  (三)推动琶洲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采用多种渠道加强对琶洲的宣传推介,积极配合人民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对琶洲的采访和报道,结合助力属地企业摆脱疫情影响、集聚人才,从需从要组织开展“广州琶洲企业知名高校行”系列活动及2020年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人才线上招聘会,实现全渠道超80万人次的活动曝光量,2400余人次在线投递简历。

  二是梳理琶洲重点招商载体信息,重点汇总新增招商楼宇及园区的有关情况,通过拓展以商引商、楼宇联动等招商渠道,挖掘一批招商项目,对接新奥能源、商汤科技、深兰科技、恒建基金等一批龙头企业,2020年累计挖掘项目引进线索30条,新洽谈项目23个,签约项目9个,落地项目8个,协议达产年产值65.6亿元。

  三是加强服务配套提升人才服务品质,出台琶洲核心片区重点企业人才绿卡申领细则及流程指南,联合区仲裁院举办企业劳动人事用工管理与争议预防讲座,推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规范化、透明化、精细化。

  (四)推动琶洲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质

  一是组织覆盖面显著提升。积极开展非公企业党建摸排和组织建设“双同步”工作,不断强化党建指导,促进有意愿且符合建立党支部的非公企业顺利完成组建工作。今年以来,琶洲集聚区新增基层党组织18个,新转入党员280人。

  二是党建宣传服务阵地升级。建设琶洲数字红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具有吸引力、引导力和服务力的基层“红色阵地”。目前,琶洲数字红党群服务中心已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

  三是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检查。围绕落实“三会一课”、党组织书记述职等6项内容开展督导检查,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五)推动星级支部与模范机关共建互促

  一是强化党建赋能,融合推进琶洲试验区建设重点工作。抓好机关支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高政治站位,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形成向党中央看齐、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立足部门职能,凝心聚力推动琶洲成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片区,全力推进琶洲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促使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互促、相得益彰。

  二是在落实巡察整改中进一步规范支部建设,争创星级支部。深入实施“双培”工程,坚持“三化”干部培养机制,围绕深入推进模范机关、星级支部创建工作,对标机关党建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巡察整改事项,执行机关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支部工作机制,推进支部工作标准化。

  三是打造“数字琶洲”亮点,形成自有品牌特色。突出互联网特色,借助省党务系统、微信和粤政易工作群等平台,探索推进微党课、微教育等新媒体学习。突出打造活动品牌,申报创新项目,开展“红色琶洲映初心”系列学习活动,整合学习资源,丰富内容形式,拓宽学做新内涵,拓展党建新阵地。

  (六)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开展安商稳商工作。发挥联系属地企业优势,动员琶洲地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敦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征集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赋能疫情工作的案例并推广实施,收集防疫物资采购渠道信息提供给企业,全力推动琶洲地区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收集并上报琶洲地区符合应急物资保障条件的16个楼宇31家运营或物业方企业信息,重点保障商业楼宇防疫物资。开展国家专项贷款优惠政策摸查申报工作,指引协助属地6家企业申报。协调属地企业为琶洲商务楼宇、学校提供无人机消毒、设置智能取餐柜、在线互动教学等防控举措。配合区开展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及安商暖企工作,帮助12家企业调剂购买口罩。

  二是派员脱产支援一线。响应区疫情防控号召,动员6名同志组建党员突击队,全脱产支援挂点街道、机场、隔离酒店疫情防控,其他人员全部排班流动支援,同时抽调1名同志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区的统一部署下,尽最大努力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三是加强物资保障管理。进一步规范做好防控物资的使用管理,建立物资使用管理台账,指定专人负责,做到接收有登记,发放有签收,确保账物一致,并规范存储管理,科学选择存放地点,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切实杜绝安全隐患。

  二、2021工作计划

  (一)打造产业生态

  开展琶洲试验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持续深化、拓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细分领域研究,跟进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建设。打造“相约琶洲”系列生态圈建设活动,持续做好资源摸查,做好企业常态化服务,推动琶洲行业组织建设。

  (二)推进产城融合

  开展人口动态监测,动态评估公服配套匹配度,为琶洲开发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参与编制产城融合规划,对琶洲试验区职住平衡和产业发展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提出包括规划整合、人口专项研究、产业专项研究及公服配套规划专项研究的产城融合发展策略。

  (三)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完成组建琶洲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探索构建“政府+平台型智库机构”模式。搭建“琶洲人才通”线上人才对接服务平台,配合琶洲试验区内园区、楼宇、文旅区域“人才服务驿站”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平台。加强与高校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

  (四)强化招商引资

  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争取更多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在琶洲投资注册项目。联合琶洲企业,梳理零售电商、金融等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环节及代表企业名录,组织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组建专项工作小组,跟进入驻龙头企业产业链招商工作。

  (五)优化政策供给

  继续开展政策梳理工作,推动琶洲试验区认定为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持续做好琶洲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事宜,高标准建设琶洲试验区已评定的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

  (六)健全工作机制

  制定和落实区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制发琶洲试验区简报,推动领导小组高效运转,加强数据、信息的高效汇总和便捷共享。

  (七)加强试验区党建工作

  不断提升琶洲试验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和组织力。巩固非公企业党组织“双同步”组建成果,采取单独建、联合建、龙头领建等多种形式,突出抓好商务楼宇和产业园区非公党组织、商会协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协会的覆盖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围绕琶洲试验区建设,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星级示范点创建工作。

  (八)融合推进机关党建业务

  围绕推动琶洲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常态化思考、谋划、深化党建工作,探索创新发展,推动党建和业务相辅相成、同向同力、融合发展,在抓落实、保目标,在奋力打造琶洲为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中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