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浓时,群山连绵,车子连续转弯一路蜿蜒驶向深处,白云翠微,清流趣长,指引着我们来到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永和镇红岩村。
黔山有佳源,一直以来,优质天然水滋养着红岩人民,也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源泉”。自新一轮粤黔协作以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以下简称“海珠区分局”)全力帮扶支持红岩村结合实际将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致富发展优势,坚持把丰富的水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饮用水品牌,为当地绿色经济再注新活力。
品质保障,做大“水产业”。走进2025年初落成投产的红岩村现代化饮用水厂,件件清澈透明的矿泉水整齐划一“流”下全自动生产线,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把控好每一道关口。水厂负责人抹去额头的汗珠,介绍道:“目前我们的生产线有3条,可回收桶装水、一次性桶装水和瓶装水生产线各1条。为了避免污染,生产线按照国家标准设计,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确保每一滴饮用水都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饮用水品质有公证保障,自动化生产可全程视频直播。年产量可达60万桶以上,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稳定就业10余人。把甘甜、健康的优质天然水送到千家万户是我们的初衷。”
规划护航,谋划“水经济”。据了解,近年来,海珠区分局围绕红岩村山地特色农业产业谋篇布局,多方筹集帮扶资金60多万元,支持红岩村发展温泉旅游、流水养鱼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饮用水池、便民桥等基础设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结对帮扶工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悄然催生产业基因,创造当地就业机会,助力村集体经济产业增收初见成效。2023年以来红岩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60万元,突破发展滞后局面。
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2023年,该分局协同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海珠分院智援团队,积极与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对接,在红岩村挂牌成立东西部协作广东在黔首个“乡村规划师工作室”,科学编制红岩村的规划及产业提升策划,从资金、技术、政策等多角度全面帮扶助力。协助指导村里利用两岔河半山处优质山洞泉水,依据政策科技化、智慧化、一体化规划建设饮用水厂,为保护利用自然环境,拓展延伸当地水产业链条出谋划策,支撑广州—黔南州东西部协作从“输血”到“造血”,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贵水出山,打响“水品牌”。专业检测显示,红岩村天然泉水富含锶、偏硅酸等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与国内其他知名长寿之乡的水质相似,对人体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目前,红岩村正在为一次性桶装水申请“黔思粤”饮用天然泉水注册商标,寓意着粤黔山海情深永续不绝,成为山泉水助力红岩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崭新起点。
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村支两委协商决定进一步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广阔市场。永和镇红岩村党总支书记娄利友多次奔赴广州调研市场对接洽谈,期待打开饮品、茶叶等土特产销售市场新渠道。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各级部门的关怀下,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我村招商投资建设的饮用水全自动流水线生产稳步提升,目前月销量7000余桶,主要销往贵阳、遵义及周边县市。下步如果能在广州开拓一次性桶装水自营市场销售渠道,预计每天多销售3000-4000桶,可支持盘活饮用水厂,打造本村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解决脱贫户稳定就业7-8人,每年提供灵活就业机会300余人次,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以上,促进大家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娄利友憧憬着未来。
红岩泉涌。随着“百千万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红岩村将进一步延伸山水特色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写好贵地水文章,拓宽黔货出山路,推动自然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成财富价值,为深化拓展乡村振兴探寻源头活水,以昂扬斗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