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5068163762D/2025-00008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海珠区林业和湿地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5-02-19
名称: 海珠湿地再现全球新物种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2-1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海珠湿地再现全球新物种

发布日期:2025-02-19  浏览次数:-

  近日,广东省“世界湿地日”暨红树林保护宣传活动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在海珠湿地发现的全球新物种——“海珠微瓢虫”。这是继2021年和2022年发现的“海珠斯萤叶甲”和“海珠珐轴甲”后,发现的又一世界昆虫新种;该成果已在国际期刊《Zootaxa》上发表,标志着海珠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也再次彰显了广州在生态修复和科研监测领域的卓越成效。

  海珠微瓢虫,学名Eidoreus haizhuensis sp.nov.,隶属于微瓢虫科微瓢虫属,是中国新记录科微瓢虫科的一员 。它的发现地点分别位于湿地二期及湿地三期研学空间,周边主要是龙眼、荔枝等果树为主。体长仅有1.2~1.3mm,比芝麻还小,身形椭圆,背侧和腹侧都圆鼓鼓的,像一颗袖珍的红豆;浑身红棕色,足和触角颜色稍浅,在显微镜下,能清楚看到它表面无毛,被稀疏和短的黄色刚毛,仿佛是给它披上了一层轻柔的薄纱。

  从学科角度来看,“海珠微瓢虫”的发现丰富了中国昆虫区系数据,弥补了部分类群分类研究的空白,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海珠湿地发现昆虫新物种,说明城市中心可孕育特有种,打破“水泥荒漠”的刻板认知,重估城市生态系统的进化潜力。

  海珠湿地新物种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近年来,海珠湿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相关条例,遵循“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生态修复理念,逐步实现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