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沙园街道综合事务中心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推出“双夜巡+小组制”网格管理模式,通过机制优化、科技赋能、多元共治,织就社区安全防护网。新机制运行以来成效显著,居民安全感得到提升。
针对出租屋夜间管理难点,沙园街道综合事务中心创新网格化巡查机制,将原每周一次全员夜巡调整为每周两次双夜,并推行“2人小组责任制”,通过错峰巡查、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出租屋人屋管理及消防安全水平。新机制运行一个月以来成效初显,截至3月上旬,累计排查出租屋1532间,隐患整改率提升26%。
实行新的夜巡机制后,除每天派出网格员参与科级干部带队的多部门夜间整治外,中心夜巡频率由每周2次增至3次,遇有重大节假日及重要安排部署,则整周覆盖全夜间巡检,灵活采取更多时段,破解日间巡查“到访不遇”难题。全体网格员由原来1人负责一个社区,升级为以固定2人组队形式,联合沙园派出所人员,对责任社区开展“清单式”巡查,通过以老带新、专长互补提升出租屋排查管理专业性。针对夜间出租屋开门率比日间巡查提升80%以上的特点,重点突击黄金时段,尽量做到“户户进门、人人见面、应查尽查、应登尽登”。
沙园街道夜巡模式聚焦多个核心维度,构建起全方位社区安全防护体系。
通过核查流动人员信息,更新“人屋”数据库,确保登记率、准确率双达标,实现人屋信息动态管理;工作人员严查消防器材缺失、电动车违规充电、逃生通道堵塞等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并跟踪回访,进一步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街道通过“检查+宣教”融合模式,向居民发放消防安全手册,演示灭火器使用方法,强化租户“三清三关”(清楼道、清阳台、清厨房,关电源、关燃气、关门窗)意识,切实做好安全意识入户宣教工作;工作人员排查违规改变房屋用途、非法群租等行为,建立风险台账,联动相关部门联合整治,真正实现经营状态实时摸排。
今年以来,累计整治电动车入户问题21个,燃气违规87宗、堵塞消防通道17余宗。
沙园街道将智慧烟感建设作为社区安全升级重点工程,在重点区域织就"技防+人防"立体防护网。街道主要领导挂帅督导,带领网格团队深入实施"四下基层"攻坚行动,实现重点地区联网式感烟探测报警器的全面覆盖,有效强化了火灾预防的监控能力。目前已成功推动安装1300余台智能烟感设备,荔福、华苑、奋勇、沙园新村等重点区域,自建房、群租房、集体物业、公寓等重点出租场所实现100%覆盖。
通过接入全街微型消防站,形成“屋主租户-微型站-指挥中心-消防大队”四级联动机制,建立“135”快速响应模式:1分钟核实警情、3分钟到达现场、5分钟完成处置,实现“小火不出屋、大火不亡人”的防控目标。数据显示,平台已成功发出236次烟感告警,成功防范1起火警,实现了火灾事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截至3月上旬,沙园街道创新实施的网格化夜巡机制累计排查出租屋1532间,发现消防隐患131处,即时整改率达90%。该机制实施“检查+宣教”模式,通过“双人组”同步开展隐患排查与安全知识普及,使租户安全知识知晓率提升至85%。通过建立“夜巡问题清单”和“房东约谈机制”,街道推动房东主动加强安全管理,形成“自查自改”良性循环。“晚上在家就常有人上门检查消防器材,还能学到灭火技能,安全感更足了!”不少租户对夜巡工作连连点赞。
沙园街道综合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优化巡查机制,持续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要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安全屏障时刻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