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洲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联系群众工作机制
一、固定联系时间。采取“固定+灵活”的方式,街道领导班子成员驻点统一安排在每周二,除急难险重情况外,原则上不得缺席。街道原则上不在该时段安排重大会议。班子成员确实不能在该时段驻点的,需在休息日内另行选择固定时段进行“补班”,并提前三天公告。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灵活安排时间开展驻点工作。
二、固定联系地点。常态驻点地点一般安排在社区(联社)行政办公楼;有条件的社区(联社)应整合所属各类管理服务中心(站、室),作为团队接待群众的固定场所;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社区,可在工业园区等地方驻点。可与现有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有效整合,形成更加高效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街道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社区(联社)解决和完善办公场所,为驻点联系工作提供场所保障。
三、固定团队成员。按照“责任人+团队”的方式,由街道领导干部作为责任人,组建不超过10人的固定团队。团队成员可来自驻街的区和街两级“两代表一委员”、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区有关单位设在街道的直属机构和街道机关、所属局(站所)等部门负责同志或党员干部。社区(联社)“两委”班子成员、驻社区(联社)各类服务中心(站)、楼宇党支部委员、网格管理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驻社区(联社)法律顾问及各类志愿者等,组成辅助团队,配合驻点团队做好服务联络等各项工作。配备1名街道干部为驻点团队专职联络员,确定1名社区(联社)“两委”干部为辅助团队联络员。团队的构成长期稳定,如团队成员外调异地工作的,由职位继任者自然替代。
四、灵活联系方式。紧密联系实际,利用好智慧党建等信息化手段,共享基层组织建设机制,采取灵活多样、亲切务实的“面对面”与群众见面交流的模式:(1)全面接待群众。街道领导干部及团队成员要当面接待群众,确保反映情况的群众全部受到接待。(2)全覆盖走访群众。团队成员要分片走访群众,确保每年每户居民(社员)、个体商户和每个驻社区(联社)单位至少走访1遍,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应尽力联系。(3)慰问群众。发生重大灾害或群众遇到重大困难等情况时上门慰问。(4)征询意见。出台重要政策和部署重要工作前,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对征集来的意见要及时回应、公开。
五、创新联动机制。建立街道、社区(联社)上下联动机制。街道党工委制定直接联系群众实施方案,具体抓实该项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群众反映、需街道统筹解决的问题。社区(联社)发挥主体作用,积极配合做好具体组织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资源,建立电子工作台账,完善录入登记、处理、解决、督查、反馈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