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如何从政治生态严起?”
“如何将政治生态分析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如何将政治监督成果有效转化?”
……
这些问题是纪检监察机关在开展政治监督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也是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面临的新课题。对此,海珠区纪委监委把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作为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的重要抓手,建立《政治生态分析指标体系框架》,为精准把握全区政治生态状况,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基础依据。
明确规范、细化指标,解决“分析什么”
“政治生态分析指标体系采取‘三看’‘四对照’方式细化量化评价内容,对政治生态进行全面‘把脉问诊’。”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道。
“三看”,即重点看一个单位和部门政治观念是否得到牢固树立,政治纪律是否得到坚决执行,从政环境是否得到不断改善。“四对照”,即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关于政治监督内容的重要讲话为依据,对照“党和国家制度执行情况、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保障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情况”4个方面进行指标架构。
为了使“政治生态”这一抽象概念向可量化、有形化转变,该体系共设置12个一级指标90个二级指标,其中既包含履行政治责任、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方面的指标,也包含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突出强化“干事创业”导向方面的指标,还包含发案情况、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问责等能够反映政治生态状况的具体指标。
指标体系中,“关键少数”成为研判重点。区纪委监委紧盯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重点发现班子自身建设、选人用人等方面存在问题,摸清病灶原因、开出“药方”。同时,全方位采集“关键少数”廉政信息,为区管处级领导干部“量身定做”廉政档案,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努力做到信息齐全、“画像”精准,为分析研判政治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突出重点、对症下药,解决“怎样分析”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没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成果不可能巩固发展。如何确保把政治生态“画像”描绘得更加精准、更加客观全面?区纪委监委从多个维度同向发力——
对外,建立与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机制,定期收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政治要件闭环管理台账、政情督查报告、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结果、专项审计工作报告等资料。
对内,采用“定性+定量”方式,一方面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全天候”“前沿哨”的监督优势,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加强分析研判,生成定性判断;另一方面,汇总梳理各单位近年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考核考评等工作数据,结合“海珠区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公众评议”民意调查结果,通过横向、纵向数据比对进行量化分析。以此,全方位描绘一把手的“肖像画”、领导班子的“团队画”和整体党组织的“轮廓画”,做到既找准树木特点,又体现森林全貌。
严格整改、堵塞漏洞,解决“如何运用”
有了“药方”更要抓好整改落实。区纪委监委坚持边画像、边净化、边涵养,坚决防止政治生态分析走形式、走过场。
意见反馈是关键。在开展分析研判后,区纪委监委及时向被分析单位反馈,督促其结合每半年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题分析会,进一步查找原因、研究办法、完善措施。如在对某街道的政治生态分析中,发现该街道存在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导致分管领域党员干部违纪问题多发的情况,经反馈意见,该街道组织召开了以案治本工作会议,深入开展自查、剖析、整改,政治生态得到有效净化。
对一些权力集中、资金密集、廉政风险较高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区纪委监委在进行分析研判后,形成全区的政治生态研判报告,为区委主要领导掌握全区政治生态现状、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提供参考依据。比如,通过查看“政治画像”,区委发现某街道部分领导成员不够团结的问题,与组织部门谈话考察等方面掌握的情况高度契合,据此对该街道领导班子结构作出了调整。
“为了用好研判结果,区纪委监委将政治生态分析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列为‘政治监督活页’主要内容,将整改情况纳入派驻纪检监察组日常监督和巡察监督范围,以监督促责任落实、问题整改。”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内容、流程,通过科学精准有效开展政治监督,推动全区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