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海珠 > 新闻速览

“互联网+”助力监督治理效能提升

  • 来源: 海珠区纪委监委
  • 2021-06-25 18:22
  • 【字号:大
  • 小】
  • 分享到
    分享到

近年来,海珠区纪委监委围绕互联互通、无缝对接,探索运用大数据手段构建信息化监督体系,全力打造海珠区反腐倡廉智能化监督平台,不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助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目前,反腐倡廉智能化监督平台集成22个系统,初步实现网上预警、网上督办、网上整改、网上审核、网上通报5大功能。

“互联网+清单”:清单式责任分工,找准政治监督着力点。建设“海珠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监督评估系统”,为全区各街道、区属各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纪检组织配置责任清单,并首创将经济联社纳入填报范围,填报情况与年度绩效挂钩。一是在线考评。每年年初通过系统向各单位下发责任清单,年度末对各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监督考评,切实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二是智能上报。将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谈话提醒工作情况以及各单位查处“为官不为”问题情况等需定期上报数据纳入系统,实现各单位在线填报、系统自动汇总。三是逾期督办。系统定期提醒各单位进行上报,并智能预警多次数据为“0”、不按时上报、多次排名靠后的单位,线下及时跟进检查,实现履责追责一体化。

“互联网+作风”:智能式防控措施,提高日常监督精准度。紧盯群众关注度高、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政务中心23个部门和18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纳入系统实时监控,对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两个重要环节开展监督并建立联合督办、联合通报、联合教育三联机制。2017年以来,针对智能化监督平台发现的效能类、作风类问题进行点对点督办,共发出正风反腐专项治理督办函306份,其中通过与区OA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施网上督办31份。涉及慢作为、懒作为、不作为等问题505个,开展谈话提醒489人,立案12件12人。

“互联网+民生”:靶向式聚焦问题,构建专项监督新模式。如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合同清理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管平台作用,按照不同权限分配派驻纪检监察组不同监察账号,对涉及农村集体“三资”交易的8条街道,包括20个联社、229个经济社实施一对一在线监督。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产+现状+地图+合同+权证”五合一管理模式,让每个资产都有准确的定位、现状、面积及合同履行情况,以地图、可视化等方式开展全流程监督。实现村社账户与银行流水实时对接,确保每笔资金流水实现合同内收入与合同外收入完整匹配,对合同内应收未收的收入及时预警,对除投资理财收入外未上传的合同收入及时发现。截至目前,通过系统发现超期合同466份并移交区农业农村局处理,其中完成超期合同清理整治213宗。

“互联网+群众”:在线式互联互通,发挥群众监督能动性。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海珠微监察”中,开设“我要举报”专栏链接12388网络举报平台,结合线下“信访宣传周”专项宣传工作,发布举报案例7篇及举报渠道指引4篇,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积极性。2020年,海珠区实名举报率5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将群众反复投诉且不满意问题纳入监督范畴,由相对应的派驻纪检监察组进行核实,实现点对点督办,对办理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联合区政务数据局制定压实首单责任制、联合通报制度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2020年,区、街、社区三级政务服务机构总办件555367件,满意率99%;海珠区12345热线工单系统16万多件,工单办结率100%,满意率79.19%。

“互联网+工程”:跟进式服务大局,提升全程监督实效性。围绕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这项区委中心工作,运用“互联网+”工作理念开展智能监督,为区委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利用一站式平台对企业审批进度情况和满意度情况及时跟进,全面了解项目的具体建设合同内容、招投标信息、资金动态信息等。针对项目现场巡查以及巡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通过系统上传的图片进行事后监督,实时督促整改到位,打造衔接顺畅、同步高效的全流程监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