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清廉海珠 > 新闻速览

广州海珠 | 进古祠堂 读楹联识家训传家风

  • 来源: 海珠区纪委监委
  • 2022-07-20 14:30
  • 【字号:大
  • 小】
  • 分享到
    分享到

近年,海珠区纪委联合区相关部门举办了以传承家风家训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发动民间力量挖掘具有海珠特色的好家风元素。其中,区文联下属的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学者带领文艺志愿者们,对区100多座祠堂和家庙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期间采访了100多位知情者,依据详实的资料编写了《海珠古祠堂》。在调研和编写过程中,不少具备海珠特色、包含家风家训的楹联被发掘了出来,这些家风家训的祠堂楹联对于敦亲睦族、弘扬正道有正面作用,被归结为“廉、忠、孝、仁、勤、和、诚、学、文、法”十大主旨,值得后世传承弘扬。

简氏宗祠(海珠小洲):

楹联:

忠厚和平,乃祖宗遗训之常,顺哉固守勿失

礼义廉耻,为君子修身之要,勉矣明辩笃行

1海珠小洲.jpg

释义:上联的意思是,忠诚厚道、心气平和是祖宗遗训中做人的准则,子孙要坚决地遵守,切勿丢弃。下联则称,礼义廉耻是君子修身的关键,子孙要共勉,要辨别清楚,一心一意地实行。全联核心思想是“廉”。

邓氏宗祠(海珠宝岗):

楹联:

南海振风涛,报国情坚,斯有孤艚冲敌舰

丹心昭日月,成仁事烈,岂无崇庙奠忠魂

2海珠宝岗.jpg

释义:邓氏宗祠始建于1834年,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英勇殉国后,其族人用清廷抚银扩建为现今规模,以纪念民族英雄。祠堂内的这副对联,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歌颂了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上联写邓世昌为了报效祖国,在海战中毅然驾驶“致远号”冲向日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光荣事迹。下联赞扬邓世昌丹心昭日月,为了崇高的事业自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怎能没有宗庙来祭奠忠魂?全联核心思想是“忠”。

卫氏大宗祠(海珠沥滘):

楹联

数十壼中仙走出甲子来,交梨餐火枣並餐,自是襟怀落落

万千族内人同入蟠虬去,狐貉坐缊袍亦坐,居然文质彬彬

3海珠沥滘.jpg

释义沥滘村卫氏尊老爱老之风兴盛,已绵延数百年,村里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在祠堂为老寿星摆筵寿酒。卫氏第十九世祖卫廷璞是清代雍正四十八年(1788)进士,官至太仆少卿。有一年冬天,沥滘村卫氏正筹备为103位六十岁以上的寿星祝寿,此事被乾隆皇帝得知,便御赐祝寿屏风,借此机会弘扬孝悌之风。此联中的“壼”(kun),原指宫中的路,此处指村中的街巷;“壼中仙”指老寿星们;“交梨火枣”指道家所说的仙果;“狐貉”指穿狐皮貉皮大衣的人,泛指有钱人;“缊袍”指穿旧棉袍的人,泛指穷人。此联的意思是:数十位年过花甲的老寿星穿街过巷来参加寿筵,品尝着仙果佳肴,个个襟怀坦荡,落落大方;万千个族内人同去赴宴,不论贫富,都是文雅而有礼貌。本联既描述了为老寿星摆筵寿酒的盛况,也表现了卫氏宗亲尊老爱老的族风。全联核心思想是“孝”。

纶生白公祠(海珠龙潭):

楹联:

孝友睦姻任恤,六行交修,念仁粟义浆,实惠至今流族党

曾元来晜仍云,累传勿替,看旅楹松桷,宏规振古奠堂基

4海珠龙潭.jpg

释义:上联孝、友、睦、姻、任、恤是儒家的六种善行,上联四句意指,孝顺、友爱、和睦、联姻、担当、怜悯这六种善行要一齐修行,如当年先人白纶生乐善好施,为贫民提供大量食物,实际的好处直至现在,在同族亲属中也有受益。下联曾、元、来、晜、仍、云是指四世孙到九世孙(元同玄,晜同昆),泛指子子孙孙。下联四句意指,白氏子孙要将上述美德传承下去,切勿荒废。祠堂里这众多大气端方的楹柱和橼梁,早已为后人树立典范、奠定基础。本联赞扬祠主白纶生谦恭有礼、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大仁大义的美德,勉励子孙继承遗志,全联核心思想是“仁”。

斐客白公祠(海珠龙潭):

楹联:

有后弗弃基,肯构肯堂,聊报祖宗功德

奉先宜思孝,克勤克俭,须知稼穑艰难

5海珠龙潭.jpg

释义:“肯构肯堂”原指修缮房屋,后用来比喻子承父业;“克勤克俭”的意思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此联告诫后世子孙不要放弃根基,要子承父业,报答祖宗的功德。供奉祖先要常思孝顺,要勤劳节俭,懂得农业劳动的艰难。全联语言朴实,提倡耕读传家,核心思想是“勤”。

徐氏宗祠(海珠琶洲):

楹联:

同祖同宗同心同德光前裕后族风和煦

一本一脉一姓一家继往开来世景盛荣

6海珠琶洲.jpg

释义:琶洲村徐公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现已易址重建。徐氏出自商朝徐氏部落之后,几千年来不断繁衍,根深叶茂。本联赞颂血浓于水的亲情,描写了家族和谐的盛况。联中说:我们都是同一个祖宗同一个家族的人,可谓血脉相连,要为同一个心愿、同一个目的而努力,为祖先争光,为后代造福。大家要和睦团结,互爱互助,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让这个世界变得兴盛繁荣。全联核心思想是“和”。

郑氏宗祠(海珠琶洲):

楹联:

汉传诗书还遗金,皆显先贤风范

章灼礼乐置享祀,佑启后人情怀

7海珠琶洲.jpg

释义:琶洲村古有“还金远报”的故事,说的是广秀公的父亲汉章公在白云山拾获了两百两的金票,在原地等候多时,后在山中一凉亭守候,终于等来失主。失主十分感谢,要赠他一百两的金票。汉章公婉言谢绝,说:“我连两百两都没想过占为己有,又岂会贪图那一百两的赏钱?”后来皇帝知道此事,御赐“还金远报”的牌匾。这位汉章公,就是琶洲郑氏的祖先。本联说的是,汉代传下了诗书,还传下了拾金不昧的精神,这些都显示了先贤的风范。族人昭显礼节和音乐,设立祭祀,借此启迪后人的情志。全联勉励大家学习先贤风范,传承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美德,核心思想是“诚”。

左垣家塾(海珠黄埔):

楹联:

积累本无穷祥征凤浦

渊源应有自瑞纪龙头

8海珠黄埔.jpg

释义:清代乾隆以后,珠江三角洲经济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出现了大量有书院、书斋、书室功能的祠堂,左垣家塾就是其中之一。左垣家塾建于清嘉庆年间,是黄埔村梁氏大宗第十五世梁经国的房份祠堂,由梁经国号“左垣”得名。梁经国是十三行行商,他发家致富后,十分重视教育,聘请名师管教子弟读书,培育出七代名人。本联意思是,知识的积累是无穷的,黄埔村显露出吉祥的征兆。家学的源头有其原因,梁氏族人瑞气盈门,走出不少由商而仕而儒的出色子孙。全联勉励族人努力学习,早日荣登科举,光耀门楣,核心思想是“学”。

冯氏宗祠(海珠黄埔):

楹联:

文章开万世

诗礼著春秋

9海珠黄埔.jpg

释义: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冯氏族人遵循大儒的教导,认为儒家的著作开启了很多世代,而诗与礼是立身传家之宝,勉励族人努力学习,开创未来。冯氏历代族人勤学不怠,智慧经商,培育出如中山舰舰长冯肇宪等知名人士。全联的核心思想是“文”。

晃亭梁公祠(海珠黄埔):

楹联:

处世有良规,刚柔并济

治家无别法,勤俭交持

10海珠黄埔.jpg

释义:黄埔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黄埔古港因它而得名,村中有冯、梁、胡、罗四大姓氏。黄埔村曾经出过众多官宦、商人,这些人衣锦还乡后,捐钱建了不少祠堂。这副祠堂楹联上联的意思是,从事社会活动要有良好的规矩,刚强要与柔和相互补充,使它恰到好处。下联的意思是,治理家庭没有别的方法,那就是以勤劳节约的精神共同保守家业。全联核心思想是“法”。(黎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