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珠区纪委监委从严从实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紧紧围绕干部培育、选任、管理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促进纪检监察年轻干部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帮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纪检监察业务骨干,督促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把“主航线”促成长成才
丰富完善各类能力培养平台建设,强化综合能力素质,着力打造一支“逢案会办、提笔能写、上台能讲”的青年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一是搭建才能展示平台。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织年轻干部通过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不断筑牢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根基。创办“海莲青年论坛”,首课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巡察组组长为年轻干部授课,定期组织年轻干部及业务骨干通过座谈、演讲、讲座等形式,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在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综合岗位方面的工作感悟,促进年轻干部精进业务能力、提升格局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丰富机关文体生活,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四球”联赛运动会、党建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年轻干部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年轻干部的昂扬斗志,充分展现青春风采。二是搭建实训锻炼平台。加强多岗位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实行委机关干部、派驻干部、巡察干部轮岗交流、联合执纪监督等机制,根据年轻干部学历水平、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综合因素,让年轻干部在综合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巡察机构等关键岗位上历练,不断拓宽干部成长空间。启动第二批菁英培养计划,由各支部选拔推荐10名年轻干部作为培养对象,通过参与机关党建实训促进年轻干部增长才干,强化机关党建根基。三是搭建意见沟通平台。定期开展“我为我委提建议”活动,不断畅通意见沟通渠道,鼓励年轻干部积极为单位建设建言献策。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意见专栏等方式,充分收集年轻干部在业务实操、学习培训、干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将汇总的意见建议定期反馈委领导,让其中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想法落地,进一步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明“高压线”抓监督管理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廉政档案管理机制,定期抽查审核廉政档案,动态分析研判,做到早发现问题、早提醒教育、早监督处置,帮助年轻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忠诚干净干事。认真落实关于开展家访和谈心谈话工作相关要求,重点关注年轻干部,做到岗位变动必谈、组织处理必谈、发生家庭变故必谈、发现苗头性问题必谈,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家访15人,谈心谈话89人,通过与干部家属交流,深入了解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深化警示教育。抓好年轻干部警示教育工作,通过“海珠微监察”微信公众号、“@清廉海珠”微博号、“廉洁海珠”政务网站等及时转发中央、省、市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例。针对年轻干部量身定制警示教育套餐,丰富形式载体,采取组织区纪检监察系统警示教育大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通报违纪违法案例、编发违纪违法案例汇编、忏悔录等方式,深刻剖析典型案例的背后原因,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第一颗扣子”。三是营造廉洁风尚。在纪律教育学习月系列活动中增加年轻干部廉洁文化教育内容,组织年轻干部参观党政机关、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创新产业园区等地,观看党史、青年运动史等主题教育视频,采取灵活、接地气的方式,增强对年轻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引导力度。
树“风景线”创团建品牌
一是规范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团支部组织工作制度,明确团支部及支委会工作职责、标准,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规范组织生活,运用好“智慧团建”系统,定期梳理团员数量,督促新入职团员及时线上完成团员报道,按时缴纳团费、组织关系转接、团员教育评议、年度团籍注册等工作。选优配齐团干部,明确干部分工,通过集体学习、参加培训和与上级团组织或兄弟单位团组织的交流学习等方式,强化团干部业务能力,让团干部真正成为青年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拓宽工作思路。抓好团员教育管理,引导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创优建功,积极参与“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岗位能手”等“青”字号品牌评选活动,区纪委监委办公室、党风政风监督室荣获“广州市青年文明号”称号。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开展走访调研,探访海珠区文化古迹、科研院所、创新产业园区,一同走进城中村、访问老村民等,让团员青年进一步认识海珠这个珠水环绕、涌河交错的城区“老”与“新”的蝶变过程,更好地立足当地、服务当地。三是打造团建品牌。结合兴趣爱好,打造“海莲青年创意部”团建活动品牌,动员全体团员青年集思广益,每年结合纪检监察业务及兴趣爱好形成一份纪检监察宣传作品,体现海纪团员青年的活力与创意。结合志愿服务,打造“海莲青年志愿队”团建活动品牌,组织全委团员在智慧团建系统注册志愿者,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服务、帮扶助困活动,提升年轻干部社会责任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