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委统一部署,2023年11月17日至2024年1月17日,区委第一巡察组对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党组进行了巡察。2024年3月28日,区委巡察组向我局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根据《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有关规定,现将巡察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整改责任,深入推进巡察整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改有条不紊。区委第一巡察组反馈意见后,局党组坚决扛起巡察整改政治责任,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狠抓整改落实。迅速成立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局党组书记担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在内审监督科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改工作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络、指导督促等工作。各牵头单位多次研究整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及时了解推进情况,分管领导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细化整改任务。及时召开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紧扣主题,聚焦巡察反馈意见,深刻进行对照检查,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全面认领问题,深挖思想根源,明确责任、细化要求、举一反三,制定了《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党组关于落实海珠区委第一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明确了问题清单、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做到问题整改不漏项、措施细化可操作性强、责任明晰落实到岗。
(三)全力推进整改,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紧抓整改实效。加强对整改全过程的监督,定时对账盘点,拉条挂账、事了账结,确保整改工作及时完成,问题整改落到实处。督促各牵头责任部门持续巩固整改成果,做好巡察成果运用,通过常态化监督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将巡察整改与作风建设、管理提升、党建工作考核等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堵塞管理漏洞,既注重“当下改”,更注重“长久立”,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体系,把整改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结合起来,强化整改成果运用。
(四)严肃整改纪律,狠抓问题整改。对反馈问题整改情况逐条逐项进行全面梳理,对已经完成整改的,强化巩固提升,防范反弹回潮;对基本完成整改,但仍存在部分收尾问题整改不到位的,继续整改;对需要长期坚持的,建立长效机制。对应付整改、虚假整改、边改边犯的,区分情况进行提醒、约谈或更严肃处理,全力营造良好的整改工作氛围。
二、强化政治担当,突出问题导向,逐项落实巡察整改措施
第一方面问题,贯彻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关于“百千万工程”任务目标有落差。
(一)都市型工业发展不均衡问题
1.针对“制造业当家”推进力度不足问题。
一是加大力度,坚定走深走实“制造业当家”道路。支持龙头企业稳健发展,通过加大数字化改造和技改等,推动光华药业、明兴制药、西卡德高等龙头企业稳步增长。二是加大力度推动“腰部企业”加速发展,壮大制造业产值规模。2022年以来已推动臻帅服饰等28家制造业企业新增纳统;通过支持企业出海拓业务、链接市场资源增订单,支持德擎光学、鼎汉交通、仟壹生物等一批“腰部企业”提速发展。
2.针对推动工业投资增长乏力问题。
一是加大工业投资项目挖潜力度。通过专题协调会、上门走访暖企等多种方式,不断推动项目库扩容和水电气项目投资提速。2024年以来工业投资增速稳中有进,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保持高速增长。二是立行立改,抓好重点项目服务工作。牵头协调区规划资源分局街道等单位从行政审批和属地保障等方面支持项目发展,推动珠江科创园项目加快投资进度,有力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决心。
(二)总部企业培育和引进较慢问题
一是发布《海珠区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产业发展策划》,聚焦柔性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海珠在全市率先提出要打造“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二是市区联动,印发《广州市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细则》,适用于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有健全的财务制度的大模型、集成电路设计的市场主体,大模型、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人才和团队,以及大模型示范空间运营主体。包括新生产经营奖励、规模化发展奖励、示范发展奖励、产业载体支持奖励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创新补贴、团队和人才补贴。三是升级打造海尚明珠、华新科创岛、时代方洲、华新汇谷等都市工业园区,正在推进珠江科技创新园、服装“数智产业园”建设。四是切实落实“链长制”工作,通过出台专项政策、召开产业链会议或调研等方式促进企业发展,持续支持产业互联网、会展、合成生物等细分领域“链长式”企业发展。
(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区有短板问题
一是持续支持区内企业“走出去”,协助企业申请广交会展位,第136届广交会的参展企业数和展位数均较第135届实现增长。二是主动铺排广交会综合效应承接工作,纵深挖掘会展招商资源,举办“广交会+”活动,开展“广交会客商走进海珠”系列活动,系统谋划擦亮海珠品牌。三是积极打造琶洲地区现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和美食园区,分别是南丰汇、六元素体验天地、万胜广场、保利广场、珠江琶醍园区,同时广报中心、环球贸易中心等总部大楼增设大量餐饮、休闲、娱乐配套设施,总体规模与业态已大幅度提升,大大提升了客商承接能力,基本可满足一般展会客商需求。
(四)引导园区产业链集聚效应不明显问题
1.针对指导产业园区产业组团导入不到位,园区产业构成主题特色不明显问题。
一是加大产业规划指导,推动各园区打造特色都市工业产业园,支持“海尚明珠智慧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引进德擎光学、牧今科技等都市工业企业。支持华新汇谷胜步园打造后航道智造园,目前超境汽车已进驻;支持华新科创岛打造智能制造主题园区,引进能迪科技、云蝶科技和技象科技等代表性企业。二是加强产业导入落地服务支持。通过“海珠合伙人”助企服务工作机制,送政策进园区,切实帮助园区做好存量企业的业态提升和增量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三是大力推进产业聚集生态建设,引导打造了T.I.T产业园、TCL大厦、保利发展广场、时代方洲、唯品会总部大厦、海珠科技创业园、华新中心、合创中心、保利中悦广场9家产业互联网特色园区楼宇。四是开展星级园区评定工作,评选认定工美港、中大科技园、海尚明珠、华新科创岛4个园区为星级产业园,指导形成了一批产业构成主题鲜明的特色园区,其中工美港已形成以数字创意为核心,集数字工美、互联网、动漫开发为一体的特色创新园区,中大科技园以创新创业孵化特色为主,孵化了启合科技等一大批创新创业项目,海尚明珠已引入德擎光学、牧今科技等企业,支持其打造成为智能装备制造标杆园区,华新科创岛已形成以琶洲实验室为龙头的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园。
2.针对重点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纳统率偏低问题。
一是持续深入各园区,全面开展走访调研,及时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所求,收集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切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重点宣讲税收、人才、就业等相关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对新入驻企业重点做好沟通服务,协助进行资源整合,对于有意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企业,依托现有楼宇园区,提供精准推介服务。二是发挥国企职能作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区属国企物业资产进行公开招租提升国有物业市场价值;推动琶洲未来产业园等自有产业园区开展国有园区升级改造;全力推进琶洲数字文化创意中心、琶洲算谷两个地块开发建设工程;加快村级工业园项目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三是经过积极引导园区载体提升入驻企业纳统率,东篱创新谷2025、壹号创汇、YEC青创城、凯创文化创意产业园、红船港、岭南V谷等园区实现“四上”企业从无到有。
3.针对部分重点园区内仍有相当比例在区外注册的企业问题。
深入贯彻落实“海珠合伙人”工作机制,持续关注重点企业发展情况,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员工人才入户、家属就医、子女入学等民生诉求,同时结合企业供需情况,推动链接区内资源,通过供需匹配找订单、协同发力拓市场、持续优化金融支持、强化政策保障等系列举措,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全力做好暖企服务工作,切实增强企业入驻我区的归属感、信任感。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海珠同创汇等重点园区目前入驻企业情况有所改善,注册率相对前期得到提升。
(五)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扶持不足问题
一是扩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以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库、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础,进一步优化我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名单,实现精准对接,全面发动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其中5家成功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二是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政策宣讲活动。联合上级工信部门、区内相关部门、各街道等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共同提升政策普及率,推动企业申报。三是做好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工作,全力发动我区各部门、街道开展2024年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工作,我区72家企业获认定2024年创新型中小企业。
(六)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发展有差距问题
一是印发《广州市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细则》,加大对大模型、芯片产业支持力度,推动引育一批大模型、芯片相关企业;二是大力推进算力大装置建设,现已建成算力220P,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链进一步壮大。
(七)发挥科技计划项目支撑引领作用不足问题
1.针对科技计划项目跟踪监督管理不到位问题。
根据巡察指出问题,我局剖析原因,对症积极开展整改工作,采取电话追踪、实地走访、发函职能部门协助等方式和措施,目前巡察所指出的区科技计划项目已全部完成验收。
2.针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申报条件设置有漏洞问题。
一是加强约束。在近期验收工作中,明确要求专家严格按照标准开展验收工作。二是建立机制。后续将视情况开展区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并参照上级部门做法,对项目实施期限作限制性规定。
(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工作有欠缺问题
1.针对有序转移投产企业未完成年度工作指标问题。
持续配合康鹭片区综合改造进度,联合清远驻海珠招商组对制衣链条企业开展“1对1”上门动员,清远驻海珠招工招商中心已建设完成,协助清远在康鹭新招工广场发布招聘信息,截至目前已有一批制衣链条企业率先从海珠转移至清远生产经营。
2.针对统筹在地提质集聚发展力度不足问题。
一是推动海珠区三盛围工业园一期改造,致景科技打造的海珠服装数智产业园已完成展厅与车间改造,合作工厂已入驻并生产;二是持续走访区内服装制造试点园区并更新园区情况,适时引导康鹭片区内制衣链条企业转移至园区发展经营;推动多家服装制造企业落地都市工业主体。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有短板问题
一是区属国企开展电动车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加强电动自行车入户排查以及回头看工作,确保完成住宅类物业检查全覆盖,扩大电动自行车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重视电动自行车整治行动的良好氛围。二是针对生产经营场所违规住人问题,区属国企开展违规经营、住人“清零”专项整治行动,对违规行为的租户进行了整改。落实经营负责人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强调“三合一”场所的危险性、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务必加强防患意识,决不能再次出现违规住人“回潮”现象,否则将依法追究经营者责任,解除租赁关系。三是督促琶洲会展区域各展馆制订相关应急处置等长效安全生产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效能。我局持续积极开展会展安全生产检查,多次参加广交会等大型重要展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向布展企业强调安全生产工作要求。自整改开始后,琶洲地区会展行业暂无发生相关安全生产事故。
第二方面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不够有力,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短板弱项。
(一)督促指导产业园区经济监管不力,攻坚克难劲头不足问题
继续完善共享平台录入机制,与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等加强联动,做好数据录入工作,加强产业园区经济监管,及时掌握园区入驻企业等相关工作进展情况。
(二)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问题
1.针对监督区属国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
一是已修订并印发《海珠区区属国有企业物业租赁管理暂行办法》,扩大区属国企公开招租平台范围,降低空置率。二是2023年年度审计时对区属国企应收账款的处理情况进行审计。三是各有关国企持续进行公开招租;拓展招租平台,如阿里拍卖、微信公众号等;通过协议出租方式引入优质品牌商家,助力招商引资。
2.针对推进“阳光国资管理系统”平台建设进度缓慢问题。
已将“对物业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和动态监管”纳入2024年区属国企经营业绩责任书中的专项考核指标。
3.针对国有资产物业租金减免工作监管不到位问题。
一是根据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报告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针对不符合减免条件的事项,已逐步按照程序追回减免金额,并要求企业做好相关催缴台账。二是进一步完善《海珠区区属国有企业物业租赁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公开招租时要求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物业的租金评估作为租赁底价,物业实际租赁金额应高于底价。三是直接监管企业不定期对企业出租事项、减免情况进行检查和审计。
(三)对下属国企监管宽松软问题
一是已制定《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海珠区区属国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海珠区直接监管企业申请发行债券办事指南》《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完善国企党建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二是不断完善国企人员退出管理机制,强化国企人员退出监督。三是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完善监事会人才结构,定期对监事会及科室全体人员开展预防谈话,落实区直接监管企业监事会列席国企决策会议制度。
(四)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存在廉政风险问题
1.针对制度规定有瑕疵未作修改问题。
一是已完成《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海珠区科工商信局政府采购管理规定》《海珠区科工商信局慰问及奖励规定》《海珠区区属国有企业跟岗学习人员综合管理办法》4份制度的制定、修订。二是加强内审监督,抓好制度落实。开展了内控制度学习培训,监督各科室、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局内各项制度,不得违规操作。
2.针对落实上级制度有偏差问题。
一是组织学习上级部门、财政局关于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政策文件,完善制定、修订了《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海珠区科工商信局财务管理制度》,并做好制度执行,要求经办人员严格按制度落实日常管理,形成闭环。二是专门对局机关和科创中心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并制定《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推动发现问题整改,发挥内部审计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五)公车管理不规范问题
1.针对公车管理系统信息录入不准确问题。
一是已按公车办要求,全局人员已使用公车出行APP,及时准确录入用车信息。二是已根据财务凭证补录公务车费用至系统,严格执行导出凭证作为报销依据。三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财经纪律的通知》,已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针对充值加油卡余额未清零、加油卡账户未注销,财政资金闲置问题。
一是充值加油卡余额已于2024年1月退回单位,并注销加油卡账户。二是根据政府采购相关要求,我局与自营店加油站已签订公务车加油定点采购合同,2024年6月起公务车加油需在广州市内自营店加油站进行加油(不可以在非自营店加油),并按相关财务规定执行。
第三方面问题,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不足,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一)“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不规范问题
1.针对未严格执行党组集体决策程序问题。
一是已严格要求贯彻执行《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党组工作规则》和《局长办公会议制度》,由局办公室牵头抓好贯彻落实,统筹安排上会决策事项,严禁先执行后补上会的情况。二是结合审计整改要求,修订《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党组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突发紧急任务的处置要求。三是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财经纪律的通知》,严格落实财务管理规定。
2.针对党组会议决议执行环节存在漏洞问题。
一是结合审计整改工作,修订《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党组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党组决策事项,党组成员按分工负责交办、督办,抓好落实,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党组书记汇报。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党组报告。二是就未组建广州市越海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相关情况,产投集团已向我局正式报送情况说明。三是已印发《海珠区区属国企主业管理办法(试行)》,以加强企业新设下属企业监管力度。
(二)监督指导下属党组织建设不到位问题
一是已制定《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拟对国企党支部采取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二是推动城发集团完善党组织建设,专门成立党委和纪委。三是已于2024年5月完成区科技社团行业党委改选,优化党委委员整体结构,并安排专人跟进社团党委有关工作,进一步强化委员单位间联动。
(三)干部队伍建设管理谋划不足问题
1.针对岗位职责定位不够明确问题。
一是结合本轮机构改革工作,新增行政编制数通过2025年广东省考试录用公务员及区内商调补充科室人手。二是制定新一轮干部轮岗方案,启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整改落实规范人员岗位编制问题,人员岗位匹配度进一步提高。三是结合主要领导调整和机构改革,通过局领导分工进一步细化明确区管职级干部工作任务,日常工作侧重协助和指导开展业务工作。
2.针对干部队伍专业结构与单位职能、岗位需求匹配度不高问题。
一是2023年度公招录用公务员2名,接收安置随军家属1人,已按经济专业招录。2024年度公招录用经济专业公务员1名已完成录用,2024年7月报到上岗。二是2025年省考试录用公务员招考计划已报经济类专业岗位2个。三是在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雇员及编外合同制人员的公招、选调工作中,将注重加强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选聘,强化干部队伍的专业性。
第四方面问题,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不力
(一)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到位问题
一是已修订并印发《海珠区区属国有企业物业租赁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区属国企物业租赁价格管理工作,包括明确租赁底价以及公开招租渠道。各区属国企根据暂行办法要求制定本企业的租赁管理制度。区国资监管机构会不定期检查区属国企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现场检查物业租赁管理情况,并对管理不规范的事项发放整改通知书。二是涉及有关部分房屋已进行清退处理。
(二)上一轮巡察指出“执行岗位编制不规范”的问题未整改到位问题
一是结合本轮机构改革,确定新增公务员编制3名,已按人事工作有关规定开展招考、商调等工作,缓解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制定印发《海珠区区属国有企业跟岗学习人员综合管理办法》,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国企交流锻炼人员的管理。三是修订《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党组工作规则》,进一步细化明确对重大人事议题的议事范围,规范人事管理。
(三)上一轮巡察指出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仍未整改到位问题
1.针对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盘点问题。
一是制定印发《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抓好制度执行。二是已聘请第三方公司开展局本级及下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物盘点,下一步将完善资产卡片信息,并将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做好处置手续。
2.针对机构改革后归并但无接收实物的国有资产处理不及时问题。
一是针对机构改革后归并但无接收实物的国有资产处理不及时问题,目前已根据《海珠区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规定,按照损失核销方式和无偿划转方式处置完成,并完成资产卡片信息核销工作。二是制定印发《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落实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3.针对新增资产未入账问题。
一是已将党建活动室的固定资产录入“广州市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纳入日常管理。二是已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了《海珠区科工商信局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制度落实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三、加强政治引领,保持整改力度,巩固深化巡察整改成效
经过集中整改,我局部分存在问题得以解决,并堵塞了工作漏洞,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丝毫不能懈怠,巡察整改工作还任重道远。下一步,局党组将持续深入抓好巡察整改工作,用好巡察成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从严要求,深化作风建设。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驰而不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定期分析研究廉政风险隐患,制定防控措施,及时化解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培育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持续用力,深化整改。强化问题导向,增强责任意识,对整改工作紧抓不放,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措施不软,持续深化整改,确保巡察反馈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三)建章立制,注重长效。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完善长效机制,及时总结整改经验,研究制定科学、管用、长效的工作制度机制。对已经建立的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对尚不完善的制度,深入研讨,把握关键,抓好制度建设,消除制度盲点,着眼于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把解决具体问题与推进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四)持续跟踪问效,巩固成果。坚持把整改落实巡察反馈问题和专项审计整改与作风建设、管理提升、党建工作考核等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对整改完成的事项,适时组织“回头看”,坚决防止“回潮”和“反弹”;对需要长期持续落实整改的事项问题,盯紧看牢,常抓不懈。通过整改促进工作提档升级,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切实把巡察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电话:020—84447699;邮政信箱:广州市海珠区泰沙路555号6-7楼广州市海珠区科工商信局;邮政编码:510260;电子邮箱:jjjc84447699@163.com。
中共广州市海珠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
2025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