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要闻 > 部门要闻

海珠湿地新增四种鸟类

发布日期:2022-05-27 14:12:40 来源: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
分享到:
浏览量:-

已编辑图片

海珠湿地二期栖息的苍鹭

  近日,根据粤港澳三地观鸟大赛调查及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海珠湿地新增四种鸟类,分别是“高山短翅莺”“白喉短翅鸫”“鹰鹃”“红喉歌鸲”,其中,“红喉歌鸲”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目前,鸟类由183种提升至187种。一是致力生态系统修复。遵循“微改造、少干预”原则,启动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恢复雨水花园、生物沟等水敏性小微湿地,利用木头、树枝、稻草等原生态材料,搭建“昆虫旅馆”、“浮排”、草滩鸟岛等不同动物居住空间,打造城市自然栖息地,推动物种多样性指数逐年上升。目前,已建成果基鱼塘生态农业示范区约20公顷,恢复滩涂约13公顷,划定鸟类生境保护区约50公顷,恢复乡土水生植物种植约11公顷;推动海珠湿地鸟类种数从72种增加到187种,维管束植物从294种增加到835种,昆虫种类从66种增加到536种,鱼类从36种增加到60种;其中,近两年已发现两种世界新物种,分别被命名为“海珠斯萤叶甲”和“海珠珐轴甲”。二是致力水网生态恢复。开展水网联通、水系清淤、管网截污、“食藻虫”水生态修复等工程,通过生态修复+硬件提升方式,有效恢复珠江自然潮汐动力,实现水安全、水治理和水景观相互促进。发挥水质净化器功能,推动湿地内河涌与珠江相通,促进珠江水质的净化,使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目前湿地内水质基本从V类提升到Ⅲ类,部分指标达到II类和I类标准。三是致力城市生态守护。发挥“海绵城市”和“城市绿肺”功能,海珠湿地可收纳约200万立方米雨水,调节周边城区内涝50平方公里,有效缓解辖区东南部内涝现象。通过过滤空气颗粒物产生新鲜空气,有效改善中心城区空气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湿地周边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0%左右,湿地平均气温比周边城区气温下降0.5—1℃,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

红喉歌鸲(1).jpg

红喉歌鸲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