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海珠法援为职工维权按下“快进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海珠区法律援助处积极行动,以区街社区法律援助三级服务平台为依托,为群众提供不打烊的法律援助服务,近日迅速化解一起因疫情引起的劳资纠纷,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贡献法治力量。
3月5日下午,江南中街法律援助工作站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我是来穗务工人员,工作的餐厅关门结业,老板也找不到,我的工资怎么办?老板打的字条有用么?请你们帮帮我们呀!”江南中街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耐心倾听,原来是蒲某餐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关门结业并办理了工商注销手续,24名员工拿不到工资、员工宿舍又即将租赁到期,面临着没有收入、无家可归的双重困境。
区街两级法律援助平台迅速联动,启动“援调对接”机制,开通绿色通道急事快办,仅3月6日一天就完成劳动仲裁申请、法律援助受理工作,指派经验丰富的孙连平律师承办此案。孙律师在接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用人单位注销为由对申请不予受理的通知后,又马不停蹄赶到海珠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疫情影响,案件定于6月初开庭。在等待开庭期间,孙律师不辞辛苦,继续与用人单位多次开展沟通调解,4月10日终于为24名员工追回拖欠的30多万元工资和经济补偿金。4月15日,员工代表一大早就主动来到海珠区法律援助中心,向工作人员连声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是你们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边说边送上一面写有“公平正义解民忧、法律援助伸援手”的锦旗。
本案看似是一起疫情期间简单的民事纠纷,但纠纷一方涉及众多农民工,如果处置不当,极有可能酿成一起群体性事件,法律援助机构迅速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法律援助承办律师考虑到疫情期间等待法院审判耗时过长,申请人既无收入也无住处,调解是能尽快结案的最优选择。在充分尊重申请人意愿的前提下,适当引导当事人以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减少人员聚集和疫情传播风险,及时依法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