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逐梦前行,绘就美丽海珠画卷
城央湿地美如画,走到比纽约中央公园还大的海珠湿地,一道道靓丽的自然风景映入眼帘,水网纵横、鱼鸟成群、繁花似锦、果树飘香,会“呼吸”的湿地发挥多种生态功能的同时,还飘荡着市民和游客的欢声笑语。广州塔、广交会、琶洲数字经济试验区这些新名片也在一片绿色底蕴中散发着光芒。
“十三五”期间,海珠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聚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89.3%,6项大气指标全面达标,PM2.5的年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相较2015年下降25%;PM10的年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相较2015年下降17%。全区15条重点河涌水质消除黑臭;东朗、猎德断面平均水质分别达到Ⅲ类、Ⅳ类,实现质的飞跃;海珠湿地主要水体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污染地块再开发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人居环境更加安全。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在海珠成为新常态,人民群众源于优美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高位推动,构建大环保格局
海珠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生态环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书记、区长分别担任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第一主任、主任及区第一总河长、区总河长,统筹全区生态环保工作。每季度听取生态环保工作报告,定期调度治水治气进度,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坚决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成为自觉行动,冬春季节,海珠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部门、各街道“百日冲刺,决战60天”,大家迎难而上、合力攻坚,加密会商、昼夜调度,每日8-24时不间断巡查,冲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最终顺利完成了“十三五”大气环境改善目标。
二、党建引领,锻造生态环保铁军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海珠分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业务学习以及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不断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分局党组注重从思想、制度、监督上筑牢三道防线,持续正风肃纪,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围绕打造生态环保铁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生态环保督察、污防攻坚、帮扶执法、抗疫专班,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海珠生态环保干部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攻克污染防治攻坚战役中的“娄山关”“腊子口”,全力把建设美丽海珠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三、精准治理,提升环境质量
明确“控尘、治源、控车、少油烟”治气思路,列任务清单挂图作战。精准控尘,形成“住建、生态统筹-街道巡查-主管部门督促-施工单位整改”闭环管理机制,2020年建设工地综合评分全市第一。深度治源,高污染工业锅炉全面清理,65家重点企业完成销号式治理,率先开展汽修行业深度治理并倡议错峰减排,严厉打击城中村“散乱污”作坊。严管油气,26座加油站全部完成油气回收治理和双层罐改造,提前完成赤沙站点公交车电动化,持续治理疏导8个交通拥堵点。削减油烟,推行标准化集约治理模式,全面完成全区中小学食堂油烟综合治理。探索优化餐饮油烟治理机制,制定《餐饮场所管理指引》,指导新开办餐饮业户规范安装油烟治理设施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扩容、严管、控源、治污”四措治水。推进排水达标单元创建、暗涌暗渠清污分流、城中村截污纳管工作,新建管网662.8千米,完成沥滘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项目,有效提升海珠区污水处理量35万吨/日,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94.9万吨/日。各级河长、网格员扎根治水一线,一年巡河达3万余次。生态环境巡查管治、河湖长巡河和河湖警长巡逻有机结合,严厉打击污染水环境行为。聚焦东朗断面水质达标,清理整治流域内“散乱污”场所155家、拆除违法建设10.53万平方米,对重点工业企业违法排污行为罚款565万元。将海珠湿地及其主干河流等面积约24.12平方公里区域纳入生态控制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2.75平方公里;推进水生态修复,湿地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Ⅲ类,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维管束植物从379种增至630种,鸟类从72种增至177种,鱼类从46种增至58种,昆虫从66种增至285种。去年世界环境日,海珠湿地的形象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中国屏滚动播出,在世界“十字路口”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按照“控风险、守底线、优程序、助发展”思路,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27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组织开展30个地块约250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区污染地块再开发安全利用率100%。依法简化调查评审范围,建立生态环境、规划资源、住建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优化评审流程,组织专家评审平均用时9个工作日,比“放管服”提速后的承诺时限缩减40%。
四、强化执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十三五”期间,共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928宗,移送法院强制执行500余宗;强化“两法”衔接,利用“公安网+盘查”“大数据+预警”精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破获污染环境犯罪案件5宗,判处有期徒刑10人,行政拘留4人。及时调处信访投诉。制定《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工作指引》,通过加强源头预防、强化污染防治、综合执法查处、重点案件跟踪督办、加强信息公开和政策法规宣贯等,切实解决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十三五”期间,共受理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近2万宗,按期办结率100%。以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修订完善《海珠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督促指导62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每年组织3次应急演练,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处置能力。
五、改革创新,增强环境治理能力
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突破。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制定《区级生态环境职责清单》,列出11大类70个责任主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涵盖街道、村社,打通生态环保履职最后一公里。出台《海珠区关于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30项常态化机制措施,提升生态环保工作精细化管理。
优化协同治理体系。每年向相关职能部门、街道下达任务书,并通过信息调度、监督检查、帮扶执法、交办督办、提醒约谈等措施,压实责任。在全市率先开展专职环保员队伍管理试点工作,通过规范队伍管理,坚持党建业务一体推进,搭建平台强化统筹调度,形成响应迅速、有呼必应的基层治理体系。中队成立以来,调处涉生态环境信访投诉7千余件次、检查单位7万多家次、整改问题3千余宗、清理取缔“散乱污”场所4千余个。
积极参与宏观决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出台《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方案》,高标准谋划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工作,到2025年,琶洲试验区将实现基本形成生态空间天蓝水清、人居环境宜居舒适、建设方式集约高效、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的绿色生态城区目标。
2021年,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海珠区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力减污降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海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海珠湿地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阅江路碧道成为新网红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