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要闻 > 专题专栏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栏 > 联合奖惩

广州市加强对建筑废弃物处置监督,对违法处置行为“零容忍”

发布日期:2021-06-22 10:21:18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浏览量:-

  近日,广州市城管局回复市人大代表魏朗提出的《关于加强泥头车管理的建议》(第20212412号)。一直以来,市城管局协调各部门,定期联合执法,对各类建筑废弃物违法处置行为“零容忍”。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全市共立案处罚建筑废弃物违规运输排放2982宗,罚款3508万元;检查运输车辆4.4万台次,扣押《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110个,扣押车辆732台次。

  据市城管局介绍,为了进一步规范广州各类建筑废弃物处置,规范加强泥头车在内的建筑材料运输车辆管理,市城管部门积极组织协调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执法部门和各区城管部门,定期联合执法,对各类建筑废弃物违法处置行为“零容忍”;市安委办也印发《广州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工作方案》,指导全市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治理,其中将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秩序整治作为重点内容。

  源头治理是关键:2020年至今年4月,查处违规施工2544宗

  处置建筑废弃物,强化源头是关键,市城管局会同住建、交通、水务等建设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会同市国资委组织国有企业召开建筑废弃物处置源头治理专题工作会议,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加大排放工地的监管力度。每季度组织开展全市文明施工联合检查,推动工地落实“6个100%”要求。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全市查处违规施工2544宗,罚款4138.2万元。

  据悉,市城管局修订《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及车辆诚信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对运输违法行为实施诚信记分,实行市场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诚信评价管理体系,2020年以来共吊销违规运输企业12家。

  “黑科技”手段监管:视频卡口抓拍执法,实现远程管控

  与此同时,记者获悉广州市还建设“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监管平台”与“广州智慧余泥综合管理平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监管平台实施专业化管理,充分运用信息监控手段,实现非现场、非接触式执法监管,在全市范围内探索推广不密闭运输行为远程管控和电子围栏应用功能,对全市建筑废弃物处置全流程实施24小时全覆盖实时监管。建立视频卡口抓拍执法模式,共享公安视频卡口抓拍系统,对路面行驶的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进行抓拍,将抓拍的违法照片作为办案的证据线索,目前已接入公安视频约2600路,通过视频抓拍执法有效缓解了路面执法压力,提高了执法效能。

  2020年1月-2021年4月,通过公安视频卡口取证,采用非现场执法方式,针对运输企业违规运输建筑废弃物立案处罚415宗,罚款382万元。

  成效:2020年至今年4月,全市共立案处罚建筑废弃物违规运输排放2982宗,罚款3508万元

  建立市区联动、区域协作和部门协同的监管机制,实现联防联控防控体系。每月联合住建、交通、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全市统一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定点设卡、抽查源头、重点布控等方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全市共立案处罚建筑废弃物违规运输排放2982宗,罚款3508万元;检查运输车辆4.4万台次,扣押《广州市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标识》110个,扣押车辆732台次。

  未来计划:

  市城管部门将压实建设工程源头治理主体责任,会同各建设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狠抓源头监管,压实各建设单位建筑废弃物安全处置的主体责任,将建筑废弃物排放与运输纳入工程质量安全范畴实施监管。

  将违规雇请“野鸡车”、超装超载运输余泥的施工单位列入诚信黑名单,从源头上遏制违法乱象;严格执行“一不准进,三不准出”管理规定,彻底杜绝使用“野鸡车”、“百吨王”以及超装超载、洒漏污染等不良现象,坚决遏制各类管理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城管部门还将督促属地区政府严格落实好辖区监管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专项整治行动,从严打击无证运输、超装不密闭运输、撒漏污染、偷排乱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重点打击“野鸡车”偷运行为。

  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从违法线索移交、科技化监管信息共享、违法行为联合查处等各环节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尤其是在科技化监管应用方面,充分发挥工地源头视频监控、道路视频卡口抓拍、视频治超系统和运输智能监控平台的互联互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实现视频监控全市覆盖,不留死角。

  引导行业自律,构建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行业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面提升市场合法化、规范化、标准化运作水平。联合公安、交通、住建等部门,对建筑废弃物违法处置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利用诚信机制对缺乏诚信、屡教不改的运输企业予以清退。同时,注重疏堵结合,以新能源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试点工作为契机,完善车辆技术标准参数,探索运输安全与效率相契合的技术路径,树立绿色、安全、高效的行业形象,进一步提升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