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要闻 > 专题专栏 > 高质量发展 > 近代风云

双清楼

发布日期:2024-03-11 09:49:30 来源:海珠发布
分享到:
浏览量:-

  双清楼是民主革命家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在1897年新婚后居住的地方1897年,廖仲恺和何香凝在广州结婚。婚后借住廖仲恺胞兄廖恩焘家中。起初,他们住在兄嫂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房楼下一间,后又住天台的小房。以月清、心清之意,将居所取名为“双清楼”。在这块小天地里,他们夫妻感情十分融洽,几乎成天厮守在一起,蝶蝶鹣鹣,情好甚笃,生活过得很甜蜜并富有意义。他们在“双清楼”上,共同居住了五年多,直到1903年去日本。

  为了纪念婚后的这段幸福生活,以后数十年居住屡迁,但这个室名却始终未改。何香凝作画自署“双清楼主”,且以此名落款的绘画贯穿在她一生创作的始终,并成为她的别号,其诗画集命名为《双清诗画集》,廖仲恺也将自己的诗词集题为《双清词草》,可见他们对这个室名的珍视。

  不仅如此,连何香凝、廖仲恺的后辈对该室名也视为“家宝”。廖承志作的诗就曾以“双清楼后人”署名,并坚定表示:“两代鬼雄魄,长久护双清”。

  "人月双清”展示的是一种清幽高洁的美好境界,它反映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高尚的情操。“双清楼”这室名之所以被珍视,其原因就在于此。他们把对高尚品格的执着和对崇高事业的追求结合在一起,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生活的志趣和革命的激情溶汇在一起,从而给“人月双清”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现实的境界。他们此后漫长的斗争历程,可以充分说明这两位楼主不是取此室名以标榜自己的清高,而是用来砥砺自己去身体力行的。

  近年来,海珠区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模式的多样化,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活化利用历史旧居建筑,链接资源、融合功能以传承历史、弘扬传统,让“沉睡”的老屋敞开大门,让市民共享文化遗产红利。

已编辑图片已编辑图片已编辑图片已编辑图片已编辑图片已编辑图片


游览指南: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敬和里龙溪新街42号

时间:9:30-12:00、13:00-17:00(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

门票:免费

交通:地铁线路广州地铁8号线,同福西站,A出口;公交站点:同福西站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