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要闻 > 专题专栏 > 高质量发展 > 印象海珠

重磅发现!消失44年后回归!

发布日期:2024-08-22 14:38:29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浏览量:-

  海珠湿地生物物种持续“上新”!近日科研监测人员发现了两种新鸟类红领绿鹦鹉领雀嘴鹎,至此海珠湿地鸟类记录增至200种!!!

  野外消失物种回归

  海珠湿地鸟类接连“上新”!

  消失多年回归——红领绿鹦鹉

  红领绿鹦鹉是非常漂亮的一种鸟,它们不仅长得可可爱爱、呆呆萌萌,而且还十分聪明好学,拥有4岁人类的智商,它们经常试图在周围环境中模仿人类的声音,还能通过听音乐来学习词汇。

  红领绿鹦鹉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历史分布范围较广,它们生活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广州是它生活最北的位置。

  华南地区分布的红领绿鹦鹉是大约在1900年时由外地引入,逐渐在野外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种群,曾广泛分布于广东珠江以南区城,在珠江三角洲的上空随处可见。

海珠湿地发现红领绿鹦鹉

红领绿鹦鹉

  由于红领绿鹦鹉体态优美、观赏价值高,曾一度遭到人类的违法捕猎、加上栖息地破坏等原因,红领绿鹦鹉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广州市自1980年后一直未有红领绿鹦鹉的野外记录。

  为了让红领绿鹦鹉重现野外,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用了多年时间,将人工繁育的红领绿鹦鹉进行野化训练,放生到野外,在此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生存适应能力培养。

  红领绿鹦鹉在野外主要栖息于森林中,以榕果、木棉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海珠湿地丰富的垛基果林生境资源能为红领绿鹦鹉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

红领绿鹦鹉

重回野外的红领绿鹦鹉

最初引进了20只,现在,海珠湿地已经可以观测到形成稳定种群的红领绿鹦鹉,分布范围包括海珠湖、一期、二期和小洲片区。

成功恢复红领绿鹦鹉,将确实有效恢复广州的本土野生动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后续其他本土野生动物的恢复积累相关技术和宝贵经验。

歌唱小精灵——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是一种属于雀形目鹎科的鸟类,嘴厚重,呈象牙色;具短羽冠;头黑色;颈背灰色;喉白色;嘴基周围近白色;脸颊具白色细纹上体暗橄榄绿色,下体橄榄黄色;尾绿色而尾端黑色;虹膜褐色;嘴浅黄色;脚偏粉色。

它们体型中等,拥有橄榄绿色的羽毛和黑色的头部,它们的喙较短而粗壮,非常适合啄食果实和昆虫。

领雀嘴鹎

领雀嘴鹎

  这种鸟类通常栖息在森林和竹林中,有时也会出现在农田和村庄附近。它们的叫声清脆悦耳,常常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最为活跃。领雀嘴鹎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春季,它们会在树上筑巢,并产下2到4枚蛋,由雌鸟孵化。

生态好引来群鸟栖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种

多年来的生态保护修复,海珠湿地水清岸绿、水鸟翩跹。越来越多珍稀野生鸟类在海珠湿地安营扎寨,海珠湖鸟岛更是成为省内知名的苍鹭繁殖地

图片

  作为世界超大城市中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绿核,海珠湿地在生态、科研、人文、区位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长期以来,海珠湿地大力推进绿美海珠生态建设,紧抓海珠湿地品质提升和周边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未来,海珠湿地锚定让“金饭碗”盛满“金果实”的目标,探索将生态“高颜值”变为经济“高价值”,继续深化“湿地公园+”建设,聚合多方资源,搭建高效合作平台,推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着力打造环海珠湿地生态价值圈

  海珠湿地将继续向世界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珠实践”,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贡献力量。


附件:
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