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等一个“奇点时刻”
最近,琶洲很热闹。
4月28日,在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上,海珠湿地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空地一体化”协同AI竞技赛,全球顶尖团队展开角逐。
就在一个星期前,蚂蚁集团宣布其华南数字运营中心、万里汇跨境贸易运营中心正式落户,要肩负“海珠合伙人”的担当。
3月底,抖音掷金12亿落地琶洲,补齐海珠新“BAT”版图里的最后一块拼图。
也是在近期,创业公司筷子科技“员工多到快坐不下了”,又租下了隔壁办公室,皆因来到海珠琶洲后其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海外业务增长了1000%。
海珠,曾是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连的交汇点,在数字经济时代有了另一重“面孔”,既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又有“曲成万物而不遗”的柔性,不仅频迎“大树”,也孕育“种子”。
今年开年,海珠依旧能打:地区生产总值797.59亿元,以5.0%的增速持续领跑广州,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连续两年排名第2。在琶洲的头条、腾讯、阿里、唯品会、蚂蚁五大平台型企业带动下,全区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4.8%。
锚定“长期主义”,琶洲正等待一个属于自己的“奇点时刻”。
AI星河点亮“璀璨明珠”
在海珠,有一片“数智宇宙”。这里没有单一巨星遮天蔽日,只有璀璨银河的互相辉映。
从这片“宇宙”走出去的“AI超级框”,接连斩获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新加坡三地App Store榜单第一名,成为新晋“顶流”。
这是在海珠成长起来的AI应用——夸克App,夸克,作为阿里巴巴AI旗舰应用,夸克近期面向2亿用户发布“AI超级框”,打造All in One的AI全能助手,为用户工作、学习、生活带去更多便利。
“海珠琶洲作为国家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针对大模型产业推出了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形成了‘研发-应用-生态’全链条支持体系,扶持力度大、政策清晰。”阿里智能事业群公共事务部总经理崔澎说,他们拿到了来自海珠区900万元的大模型政策资金奖励。
同样拿到海珠区奖补的还有筷子科技。
走进筷子科技公司,在其AIGC全球创意数据动态显示平台上,一颗蓝色的“地球”徐徐自转,770道“星光”不时跳动。
每当“星光”亮起,就意味着来自全球77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000家商家正操作该公司的AIGC应用平台,操作的轨迹化作跃动的光,为这颗位于琶洲的“AIGC地球”注入活力。
这些“星光”都是曾经困惑的商家:想拍短视频营销,但是传统视频制作模式成本高、周期长,无法日更千条怎么办?
这家成长于海珠的企业,用AIGC提供了解决方案。
现在,商家只要随手拍几段视频上传,数分钟后,筷子科技的AIGC应用平台就生成了上千条视频,有字幕、有配音、有配乐。
利用这一平台,传统企业不再“传统”,内容产出效率提升超10倍,营收增长超400%,5人团队每日可制作分发超3000条视频。
筷子科技产品总监陈龙说,到琶洲后,他们迎来了“爆发式”发展,2024年营收已近亿元,其国际版产品也实现了近千万元收入。
与其他一些城市“巨星主导”模式不同,海珠“数智宇宙”结构独特:腾讯等五大“平台型”企业发挥稳定器作用;一批细分赛道企业作为腰部力量支撑专注场景创新;上万家小微企业协同分工,共促优势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
更难得的是,这个宇宙里,“星星”之间的互动也很容易,从筷子科技出发,步行10分钟,就能到夸克。
“我们旁边就有阿里、唯品会,还有很多行业内的头部公司,交流起来非常容易,企业之间也能高效开展合作。”陈龙说。
正是这些“海珠合伙人”的爆发式增长,散发出交相辉映的星光,造就了海珠这颗“璀璨明珠”的持续领跑。
“超前测绘”产业生态
“海珠合伙人”的种种集中爆发,能从海珠区的前瞻布局、系统谋划中循迹溯源。
早在2022年,大模型之风未起时,海珠区就率先提出打造“琶洲算谷”,来夯实数据、算法、算力——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引擎。
同年,海珠举办琶洲算法大赛,历经数届后,已吸引全球约40个国家的上万支队伍参赛;
2024年,海珠又出台全国首个聚焦大模型应用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并首创“印发即申报,申报即兑现”模式……
正是这些提前的布局,在大模型东风正劲时,海珠区及时抓住机会,今年在中央网信办大模型备案项目数达10个,几乎占据整个广州大模型备案数的“半壁江山”,AI垂类模型之都呼之欲出,扛起助力广州市发展大模型的重任。
更可贵的是,海珠不仅要发展大模型,还要叩响大模型“盈利之门”。目前,该区已有超50家大模型企业实现盈利、产业规模突破30亿元。去年,夸克的运营主体动悦信息营收实现6倍增长,预计今年将保持50%以上增长。
不久前,蚂蚁集团正式在海珠安了家。
“蚂蚁与海珠双向奔赴,新公司从动念到落子,仅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这受益于海珠区独具特色的‘海珠合伙人’制度,也充分展现了海珠区只争朝夕的效率。”蚂蚁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这样“点赞”海珠招商引资的效率之高。
“点赞”的背后,也是海珠招商的“先行一步”。
早在海珠区在为琶洲招商过程中,就曾在全国首创“三边模式”:边签约、边建设、边运营。如今,这种理念再进化为“招商即落地、落地即贡献”,全力缩短项目落地时间,一季度落地项目53个、预计达产营收超40亿元,新增企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海珠也着手下一盘“未来棋”——
头戴多模态脑机AI头环,无需动手或开口,就能控制轮椅的移动,在海珠,“读心术”“隔空移物”的科幻故事已然不远;
“Hello,CHENZHI C1!”今年,海珠新引进的辰至半导体填补了国产高端车规芯片稀缺版图:该企业在广州首次实现车规级中央域控制芯片流片并成功点亮,预计下半年实现量产;
中山大学王凯教授团队研发的“面向人机交互和机器人具身智能应用的触觉传感器”,以柔性电子材料为核心,成功突破机器人感知能力的技术瓶颈,为人机协作开辟新可能……
当琶洲越来越多的总部大楼亮起灯光,在广州塔散发出的七彩之光交映下,海珠已决意积势聚势谋势、先行先试先成,在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中,肩负着击水中流、奋楫争先打造“世界的海珠”之使命。
那就动身吧。
附件:
- GDP增速连续3年排名广州第一!海珠“开门红”底气何来? [2025-04-30]
- “云蝶杯”AI大模型算法优选赛上线 [2025-04-29]
- 现场签约超2000万元!海珠区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联盟成立 [2025-04-24]
- 蚂蚁集团“双中心”落户广州琶洲!成立子公司注册资本1亿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