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要闻 > 专题专栏 > 高质量发展 > 营商活力

广州海珠:链接世界 “数”智争先

发布日期:2023-04-19 16:28:50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浏览量:-

  最近,万商云集“链”全球,世界的目光投向海珠。

  4月15日上午9时,在海珠区,广交会展馆已是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开展首日,全天进场超35万人次,展馆内目不暇接的精彩展品和持续火热的旺盛人气,彰显着中国外贸的活力和韧性。就在前一天,首批港澳旅客坐船抵达琶洲,标志着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往返香港市区的航线进入试运营阶段,从“东方之珠”香港能“无缝”抵达海珠。

  人流和物流在此交汇,海珠成为广州城市形象新的代言人,以及助力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2022年,海珠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8.02亿元,增长14.8%,实现三个“1”——广州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行政区,增速、时序、进度均排名全市第一。在腾讯等招商企业带动下,一季度海珠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速排名稳居全市第一,有效带动海珠区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全市第一。

  海纳百川,誓要勇立潮头;珠联璧合,必定活力迸发。

  拥有无限可能、演绎无限精彩,海珠将全面加快“一区一谷一圈”建设,为广州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贡献海珠力量,为全市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海珠的新贡献,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走在前列扛起海珠担当、展现海珠作为。

  产业有“数”

  一支笔、一张纸,一个课堂。

  走进广西柳州市的柳州高级中学“纸笔课堂”,一眼看去,似乎与传统课堂无异。

  玄机在学生使用的纸笔里。经过数字化改造,纸笔通过数字文本采集技术,可以实时采集学生书写的每个字、每个答案,后台自动统计生成分析报告,并利用大数据分析自动形成每一个学生专属的错题集,实现精准教学。

  远在柳州的“纸笔课堂”,其背后是来自海珠的“数智方案”。

  “数字化技术,让因材施教变得触手可及。”云蝶科技总裁田雪松介绍,该数字方案背后是数字文本采集技术、计算机辅助识别技术等的支持,任何有书写的场景都可以运用,目前该方案正推广至建筑工地、农业等领域。

  对海珠而言,数字经济意义不凡。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者与领跑者,无论是体量大小还是业态之丰,海珠数字经济的发展都值得称道。

  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957.75亿元,增长6%。该区新引入超30家数字经济产业链企业,贡献超90亿元营收增量,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571.23亿元、增长22.5%,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增速稳居全市前三,行业营收超亿元腰部企业59家。

  这样的成绩是如何淬炼出来的?

  从新生事物到中流砥柱,数字经济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成绩背后是海珠区抓住每一个机会,找准每一个风口,开展产业先行的招商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2015年以来,海珠区秉承产业先行的招商理念,聚焦琶洲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主题,产业用地招商落地了腾讯等31个龙头企业建设34个总部用地项目,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2018年,海珠区又首创CSO首席服务官制度,该制度从创立至今不断迭代升级形成ToB端+ToC端相结合的新型体系,打造具有海珠特色营商环境。

  在这样的招商理念下,2022年四季度来,中南钢铁总部、中国电信南方科创中心、唯品会时尚中心、大参林互联网医疗国际创新总部、爱帛全国总部等5个产业用地项目招商落地,总投资额超120亿元,未来5年将为海珠区贡献营收超2000亿元。

  在做大数字经济这块“蛋糕”的同时,海珠正在通过探索“新配方”,让“蛋糕”的“色香味”变得越来越好,用领先技术诠释数字经济生生不息的魅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

  当下,海珠锚定琶洲建设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聚焦算法、数据、算力三大产业要素,打造琶洲算谷,将琶洲算法国际大赛打造成世界性大赛,建设区域领先的琶洲智能计算中心,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1200亿元,以产业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招引扩容。

  “海珠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引入了很多头部企业,也有琶洲实验室。所以在人才和产业的聚集效应方面,海珠区有独到的优势,区里也很理解这个行业,打造琶洲算谷,和我们的定位远景很契合,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产业发展未来。”百度飞桨(广州)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副总经理吴辉勇说。

  向上攀登

  楼为“城”,产为“市”,二者相融,便有城市。楼宇与产业的融合,书写了城市发展。

  在海珠区,踏着数字经济的春风,无论是划破天际的楼宇经济,还是层层相叠的都市工业,都长出了新的“高度”。

  楼宇经济不断“向上”,韧性很强。

  在2022年四季度,以琶洲试验区为代表的商务楼宇,在面对疫情冲击等考验之下,净吸纳量达到12.95万平方米,领先全市,占全市全年净吸纳量的68%,成为全市核心商圈唯一净吸纳量保持正向增长的片区。产业集聚方面,琶洲试验区商务楼宇进驻企业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TMT占比接近全市平均占比37%的2倍。

  都市工业不断“攀高”,劲头很足。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位于琶洲试验区南片区的珠江科创园内,广州市中心城区最大示范性都市工业园区正在加速开建,建成后预计园区年工业产值将超30亿元。

  扭转中心城区经济“脱实向虚”,海珠探索都市工业发展上,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

  海珠在全市率先实施工业回城,特色都市工业体系加速形成。去年,该区引入都市工业项目20余个,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8%,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我们将传统的工业园进行升级改造,转型升级为智慧园区。算力未来也会像水电一样,成为一个园区的基础设施,我们将推动产业园区‘通算力’。”吴辉勇说,该公司帮助传统的砂糖桔企业转型,砂糖桔分拣中心进行AI产线改造后,原本需要约55人的分拣线,如今只需要25—35人,分拣效率从6000斤/小时提升到4万—6万斤/小时。

  今年,海珠将高品质建设都市工业产业平台,推动传统模式活化升级。实施载体提质,谋划“一街道一特色园区”行动,推进小洲智造产业园项目改造,力争珠江科创园年底开园运营,推动海尚明珠智慧园等5个都市工业产业园专业化、特色化运营。

  拔地而起的楼宇,让城市向上攀登;蓬勃发展的都市工业,汇聚城市向前动力。拔节攀升中,海珠经济发展的韧劲和潜力日渐彰显。

  以文塑旅

  有“数”有“产”,不断向上的海珠,还要有人气。

  轻舟一叶过,两岸珠水长。4月14日,上午10时半,汽笛鸣响,“海珠湖”号客船缓缓靠近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并稳稳停泊。

  在相传江中“常有金鳌浮出,光如白日”的岸边,首批港澳旅客抵达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

  这几日,来参加广交会的全球客商,从这里下船,在口岸旁搭有轨电车,18分钟直达“小蛮腰”,抵达海珠区正重点建设的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

  在这里,每当夜晚时分,人们临江漫步休闲,不仅可以静态观景,欣赏广州塔的夜间风采,还可体验露营、展览、音乐表演等多种活动,让区域夜经济活起来。

  而另一边,与远处的广州塔、琶洲天际线遥相辉映,在风光秀丽的海珠湖畔,一座座岭南风格的园林馆阁静静矗立。

  这是全国最大的文化馆——广州市文化馆新馆,这里是海珠的城市新风景,也是全城期待的“高颜值”新地标,一下子成为广州文旅风景线的新热点。

  “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在文化新馆,不仅可以一览让人难忘的岭南风情,还能看到非遗广作的“前世今生”。

  文商旅融合得好,城市活力就强。当前,海珠区正加大力度推进文商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促商,打破文商旅三者间的壁垒,打通发展的“任督二脉”。

  该区还以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为引领,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区建设,全面推动会展消费、地标消费、数字消费、时尚消费和生态消费等五大消费发展,打造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

  在3月举办的2023年海珠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上,海珠还重磅发布了海珠数智文创“一平台两支撑”措施,表彰了优秀文化企业,开展了重大项目推介签约,彰显着海珠推动文商旅融合的雄心。

  海珠既有锚定未来的产业,又不断聚拢人气,正抱着“我亦乘风破万里”的决心,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为广州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作出海珠新贡献。

附件:
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