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赋能!海珠举办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和成果运用合作大会
11月9日下午,海珠区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和成果运用合作大会在琶洲召开。
大会以“知产赋能 数智海珠”为主题,围绕数智时代下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运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展开。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引擎作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拥有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优势的海珠,是广州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强市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节点。未来,广州市将继续聚焦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持续以知识产权赋能企业发展。
海珠区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产业特色化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数智产业发展优势,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激发产业创新创造活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同时,不断完善政策引导和保障,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发挥社会力量,构建行政和社会协同保护体系,设立琶洲会展与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海珠区的重点产业提供知识产权公益服务。进一步畅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渠道,引导科研院所与区内数字经济企业在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以需求为牵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在分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广科双创产业发展(广州)有限公司、广东法丞汇俊律师事务所分别从企业、服务机构的角度,就“数智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发表演讲,分享了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的实践经验和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在项目路演环节,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郭建军、刘鹏飞教授等人分别就“数智时代下基于需求驱动的高价值专利产业化路径”“绿色养殖,健康未来,科技助力养殖业提质增效”和“知产赋能,种业创新,保障粮食安全”介绍了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的途径,以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优秀项目成果、技术优势、应用场景等。
本次参加路演的三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专利池中已经培育核心专利30余项,部分专利已实现成果转化应用,直接转化金额总计200多万元,孵化带动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为了加强产学研各方的交流互动与观点碰撞,大会设置了圆桌讨论环节,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教授谢惠加,云蝶科技、树根互联、金十信息、云岭知识产权等企业和机构负责人参与讨论。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协会秘书长赖洪川主持该环节。嘉宾们聚焦海珠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及趋势等展开交流与探讨,共商知识产权赋能区域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诸多积极共识。
近年来,海珠区高度重视,稳步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举办多个知识产权主题会议和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会议连续两届在海珠琶洲召开;发布全国首个《专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与纠纷处理规范》团体标准;全市首单商标被侵权损失保险落地广州,今年逸仙电商与中国人保续签了该保险,提高了保额并扩大了保障范围;海珠高校及企业知识产权促进运用成绩亮眼,2022年中山大学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近5.9亿。
截至目前,海珠区企事业单位先后有13项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8项专利分获广东专利金奖、优秀奖;2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附件:
- 广州首个!海珠成立区级版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2024-12-06]
- 全国十大典型案例!广东唯一,海珠入选 [2024-12-05]
- “海珠速度”有多快?拿地不到24小时即动工 [2024-12-04]
- 海珠区迎新地标建筑群!琶洲眼片区设计方案公布→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