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化的突破口在哪儿?央媒聚焦海珠→
今年广州的人工智能赛道好不热闹,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域见杯”医检人工智能开发者大赛引发海内外创新团队激烈竞逐。两场大赛有着鲜明的共同特点——产业出题,AI回答。
人工智能发展逐渐呈现出应用渗透力强、技术创新快、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正加速与产业深度融合,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人们对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前景充满期待。如何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广州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构筑了优势赛道。
11月16日
《经济日报》整版报道
广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调查
其中,聚焦到海珠区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引领未来的战略性领域。应用,是人工智能从技术走向产业的关键环节。
制造业强省广东,拥有广州、深圳两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新引擎。广州市坐拥庞大的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市场以及多重政策利好,近年来坚持应用牵引,开辟了“造车健城”(智能制造、智能驾驶、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四大优势赛道,培养出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和生态。
场景应用多点开花
人工智能发力应用,正形成强劲风口。今年4月,百度飞桨(广州)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落地“琶洲算谷”,旨在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赋能,支持企业和开发者绕过复杂底层技术研究,便捷经济地实现行业应用落地,也充分反映出广州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高地的磁吸力。
广州既是千年商都,又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国领先。产业链条长、创新要素集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为人工智能企业在广州扎根发展提供沃土,引得龙头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广州已培育和聚集了致景科技、树根互联、极飞科技、小马智行等一大批人工智能优秀企业。
走进广州市海珠区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人们对于未来工厂、企业、产业的多种想象已真实呈现在眼前。
在湖南长沙,一台焊接机器人刚刚垂下手头的焊枪,600公里外的广州树根互联大屏幕上,各项指标实时呈现。“这是我们的客户三一重工的智能工厂实景。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对生产做实时优化和管理,机器、工人、物料、环境等实现全要素透明,我们称之为‘透明工厂’。”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表示,透明工厂的背后是AI技术的强大支撑。
树根互联“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被AI重构的不仅是工厂本身,还有“透明化”的向外延伸,贯穿企业产、销、研发、服务全流程。贺东东说,“AI还能让制造企业实现售后服务智能化。在‘云端+终端’平台上,所有设备、工程师、服务车辆、物料网点全部联网,接到客户维修要求后,从接单、派单到出工、维修都能精准控制,全程不到24小时。”
目前,树根互联在装备制造、汽车等数十个细分行业深度赋能,连接120多万台高价值工业设备,总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累计为客户新增效益达130多亿元、降低成本120多亿元。在广州,从树根互联等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到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在以AI技术为利器加速“智造”升级。
不仅在制造业领域,AI在广州城市交通、自动驾驶领域的全面渗透,也带来了颠覆性变革。
“链长制”壮大产业链
“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既是广州市的产业特色,也是广州推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抓手。”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总链主”——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部部长邓家青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该集团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组织广州人工智能产业链各链主单位在各自领域打造创新应用场景,带动一批人工智能新场景落地生根。
“造车健城”应用高地的形成,正是广州近年来积极探索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长制”、充分激发龙头企业活力的成果。
近年来,广州先后印发了《广州市关于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提出以“链长制”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战略举措——开展“十百千”战略,建设10个人工智能产业园、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示范、1000家左右人工智能企业,确定“造车健城”优势赛道,每条赛道遴选一批重点培育企业,形成百花齐放、相互赋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在“链长制”下,广州全力扶持人工智能链主企业,支持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专业机构,共建AI创新平台和产业生态。
近年来,广州精心遴选出多个在各自赛道沉淀多年、广受业内认可、具备较强创新力和引领力的企业作为链主,在多领域牵头打造AI开放创新平台。目前,已打造佳都科技智慧交通、金域医学临床检验与病理诊断、广电运通金融智造与服务、科大讯飞机器人智能交互等6个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围绕平台逐步培育起技术和应用生态。
人工智能让工业互联网步入“下半场”。树根互联作为广州市重点产业链“软件和信创”的链主企业、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扩大在广东小家电、定制家居、纺织服装等多个产业集群的“朋友圈”,以AI新技术赋能行业“智造”升级。如定制家居“独一无二”的属性,使中小型企业在智能化升级道路上举步维艰。树根互联为定制家居产业集群打造的“平台+共享工厂”模式,为产业链中小企业串联起订单转换、个性定制、柔性生产、透明交付等多个生产环节,大大提升了订单交付效率。前不久,树根互联发布了针对不同场景的工业互联网智能操作系统,既可帮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和基于AI算法的数字企业,也可协助龙头企业及地方政府打造智能化产业链集群。
在细分行业的链主企业引领下,人工智能生态已在垂直行业日渐繁荣。
全面赋能任重道远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繁荣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广州也在加紧推进大模型落地。
虽说大模型赛道火热,但要让AI全面赋能庞大的产业体系,依然任重道远。一方面,制造企业要享受AI红利还存在较高门槛。
另一方面,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缺芯少核”、高端人才紧缺等瓶颈问题也是广州面临的挑战。在聚集了科大讯飞、唯品会等众多头部企业的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与人工智能企业的交流中他们发现,企业最大的诉求集中在人才、算力等方面。
据悉,广州正从多方面着手破解AI赋能千行百业的一系列难题,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产业高地。
聚力创新,广州布局前沿算法,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瓶颈。
今年4月,琶洲算法库正式开启,首批已入驻约100个产业算法模型。广州着力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体系,打造了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为引领,6个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主体,众多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参与的“1+6+N”创新体系,推动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的脑机接口技术全国领先,开发了脑机AI智慧病房、冥想脑机接口交互系统、脑机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等成果。
琶洲实验室
着眼应用,广州强化“造车健城”优势赛道,培育全球引领型龙头企业。
广州设立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应用及创新平台。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在全国首创提出“四化”赋能专项行动,目前已打造3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0个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慧医疗领域已拥有多家智慧医院;智慧城市领域打造了智慧城市大脑“穗智管”……为让丰富的应用场景赋能产业,广州遴选10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发布“最具创新价值落地案例TOP30”榜单,充分释放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力。
强健产业,广州聚集各方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为解企业资金、人才之渴,广州开展“人工智能贷”专项融资服务行动,推动云从科技等一批人工智能企业上市,去年以来通过资金池撬动合作银行为824家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授信超86亿元;制定人工智能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完善引才机制,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支持人才团队携带项目“带土移植”;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招商,已形成近30个人工智能产业重点载体、4个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园。
附件:
- 广州首个!海珠成立区级版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2024-12-06]
- 全国十大典型案例!广东唯一,海珠入选 [2024-12-05]
- “海珠速度”有多快?拿地不到24小时即动工 [2024-12-04]
- 海珠区迎新地标建筑群!琶洲眼片区设计方案公布→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