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海珠!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划重点!
2024年1月15日,广州市代市长孙志洋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不少重点内容与海珠区息息相关,为海珠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平台产业承载力持续增强。在2024年工作安排中,报告中提到,要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5年以来,海珠区聚焦琶洲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主题,落地了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36个龙头企业建设总部用地项目,涉及消费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游戏、数字传媒、数字新零售等领域,重点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依托“边来总部、边建总部、边导产业”的“三边”工作机制,琶洲试验区总部用地项目近三年营收、税收年复合增长率分别接近40%、20%,涌现出10家超亿元税收贡献的企业集团。
海珠区数字经济代表行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四上”企业户数由2015年的89家增至261家;年营收规模由不足30亿元增至超700亿元,连续九年实现双位数发展,两大项目逼近“两百亿级”。全行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也不断提升,正式成为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第一大行业。(相关阅读:2024年微信年度盛会,落户琶洲!海珠合伙人+1)
关键词: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2024年工作安排中,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促进城市商圈建设提档升级,做优做强天河路—珠江新城、广州塔—琶洲、长隆—万博商圈,高品质提升北京路—海珠广场、上下九—永庆坊商圈。
《海珠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一圈引领、五圈支撑”的总体布局,整体提升“广州塔-琶洲”片区1个世界级商圈,培育壮大“江南西-太古仓”“广纸-沥滘”、滨江、中大、海珠湿地片区5个区域特色商圈。其中,“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商圈的打造是海珠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大亮点。(相关阅读:广州塔-琶洲世界级地标商圈规划发布!海珠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杆区→)
该商圈以广州塔为核心,广州塔南广场为重点,与周边的文化、商旅设施有机结合,打造成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将琶洲规划为超级商圈,构建超级总部商贸商务楼宇集群,打造对接国际时尚潮流的枢纽型都市级商圈。商圈将吸引全球优质企业来穗首秀、首发产品,发展首店经济、免税经济、夜间经济,树立全球消费潮流标杆。
加强商文旅展“流量型”消费融合。打造中西品牌美食集聚区,做好“千年商都”商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
报告还提及,要激活电商消费新活力,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促进产供销畅通对接。
2021年,琶洲试验区被认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数字创意特色产业园。琶洲试验区不只有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电商产业也发展迅猛。
去年,商务部根据《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综合评价办法》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现有154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琶洲试验区获评2023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综合评价结果A级,并再度成为广东省唯一一家进入全国成绩突出十佳名单的示范基地,受到商务部的表扬和肯定。(相关阅读:广东唯一!琶洲连续两年获国家级“点赞”!)
近年来,海珠区以琶洲试验区为重要产业承载平台,围绕产业赋能升级、产业生态打造、企业招引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推出系列精准举措,不断促进琶洲试验区电子商务产业实现从散到聚、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海珠区电子商务集聚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目前,海珠区已汇集电子商务企业约7000家,培育出汇美集团、广新控股、青木数字等一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逐步构建了“一区一轴”(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和南中轴电子商务大道)的电子商务产业格局。
关键词:
外 贸
报告提到,要推进外贸强市建设。提升广交会辐射面和影响力,打造贸易投资双平台。
坐落于海珠琶洲的广交会展馆,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展”和外贸“风向标”。每年,国内外客商都云集海珠,中国的对外开放窗口在此打开,海珠自然而然成为广州的“门面担当”。广交会是展示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采的重要“窗口”,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区位独特、地位特殊。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报告提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广州将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推进建设琶洲智数创新区、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和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海珠区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海珠区拥有中山大学、电子七所等28家大校大院大所,在科技成果在地转化方面拥有“近水楼台”的天然优势。
海珠区与中山大学建立联动机制,推动中山大学与区内企业共建联合研究平台。海珠区已将“环中大科技创新区”写进《广州市海珠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相关阅读:未来海珠如何发展?最新规划草案公示!征询意见)
同时,海珠抓住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重要契机,加快推进“四链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将大学大院大所的智力优势转化为本地的发展优势,通过开放更多应用场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科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关键词:
文商旅体服融合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报告提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广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等建成开放。
对今年的工作安排,报告提到,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深化文商旅体服融合发展,推进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高品质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支持广州塔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备受关注的广州新中轴线文化“四大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博物馆、广州文化馆均坐落于海珠区。美术馆、科学馆、博物馆位于广州塔南广场附近,文化馆位于海珠湖东北部。
举办第二届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14 个重点文商旅项目签约金额超 50 亿元;广州塔商圈获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大型文商旅综合体广州塔广场明年亮相;广交会展馆四期建成投用,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入选广东省级示范特色商圈......今年,海珠将打造文化强区,创建文商旅深度融合标杆、岭南文化传承创新样板、新时代文明实践典范,在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上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报告提到,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强力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
当前,海珠正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坚持“拆、治、兴”并举,以康鹭片区为重点,加速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开展城中村更新改造、人居环境治理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有序转移行动,引导推动村内产业升级涅槃,为全市城中村改造探路先行,以城中村综合改造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治理水平
报告提出,要提升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一轴两岸、四片多点”城市品质提升。
“一轴”指新中轴,“两岸”指珠江两岸,“四片”指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多点”指市内各品质提升项目。
广州新中轴线依然在伴随城市生长,在海珠,广州塔旅游区、阅江路滨江段等高品质空间将着重突出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广州塔广场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开业,届时,在广州新中轴线商圈打造文商旅融合新地标,弥补广州塔商圈及其周边住宅的消费需求。
广州塔广场将打造城市文化客厅,以立体式商业空间、天街商业景观和多层次交通流线,开启广州塔商圈新体验,吸引首店、潮奢品牌入驻商圈。
阅江路(广州塔—华南快速)滨江段则主打景观环境提升,项目以“珠联碧合,跃动广心”为主题,提升滨江段空间品质,助力琶醍缤纷水岸空间建设,解决沿岸慢行步道断点等问题,为市民营造滨江游憩观赏的新景观带。同时,项目将连接新中轴线大型文化设施,形成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
关键词:
绿美广州
在回顾过去一年成绩中,报告指出,努力构建绿美广州生态格局,海珠湿地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
在广州市中心城区,有着总面积达 1100 公顷的生态绿核——海珠湿地。海珠湿地以十年生态保护建设探索之路,为大都市的人居环境提升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
2023年,海珠湿地不断创下佳绩,在生态保护、自然科普、公共服务等方面屡获殊荣。海珠湿地入园游客433.7万多人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单位,成功接待国内外参观考察团队407批次7710人,成功对外展示海珠湿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宣传湿地生态保护理念。
此外,海珠湿地还开展浅滩恢复项目,因地制宜建设高潮位栖息地,完成690亩水鸟廊道建设,为不同习性的水鸟配置适宜的觅食场所。
据统计,截至目前,海珠湿地监测记录有维管束植物835种,动物1103种,其中鸟类种类从去年的187种提升至194种,2023年新增记录鸟类7种。
附件:
- 广州首个!海珠成立区级版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2024-12-06]
- 全国十大典型案例!广东唯一,海珠入选 [2024-12-05]
- “海珠速度”有多快?拿地不到24小时即动工 [2024-12-04]
- 海珠区迎新地标建筑群!琶洲眼片区设计方案公布→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