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要闻 > 专题专栏 > 高质量发展 > 营商活力

如何打造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海珠将这么做

发布日期:2024-03-19 10:35:42 来源:海珠发布
分享到:
浏览量:-

  3月18日,海珠区后航道沿线产业发展主题推介会在广州之窗举行。会上发布了《海珠区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产业发展策划》(下称《策划》),聚焦柔性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海珠在全市率先提出要打造“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

  会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工程师马向明介绍了《策划》的核心内容。其中提到,海珠将打造“4+6”服务型制造产业体系,构建“一心两翼四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打造湾区创新示范·广佛智造水岸

  马向明介绍,海珠后航道地处广州都市核心区,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

  具体而言,海珠后航道是“一带三轴”(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传统中轴线、新中轴线、东部创新轴)汇聚之地,既可与广州中央活力区(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试验区等)内多行业多领域科创资源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智库载体和跨界创新主体等高端服务进行便捷的交互融合,又可共享广佛(南番顺)制造集群(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天河科学城等)完善的供应链支持。

  同时,片区内部服务型制造产业基础良好,拥有汇美时尚、超境汽车、树根互联、鼎汉技术、德擎光学、牧今科技等一批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和工业设计类标杆企业,形成了“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配套企业+创新人才”集聚共生的湾区级服务型制造创新产业生态,是服务型制造企业发展的理想之地,有条件打造成为以“产品定制服务、智改数转赋能、数字运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服务型制造创新引擎。

  因此,围绕广州定制之都和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目标,海珠提出打造“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聚焦柔性智能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这一产业发展策划将发挥后航道紧邻“世界级展贸交流窗口+大华南制造产业集群+湾区级数字产业平台+湾区级跨界科研机构”的叠加优势,聚焦“纺织服装、智能终端、精密设备、智能建筑、医药健康、智能汽车”等行业,推进“先进技术+工业制造+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湾区创新示范· 广佛智造水岸。

  发展“4+6”服务型制造产业体系

  马向明介绍,在这一“后航道服务型制造创新带”内,将发展“4+6”服务型制造产业体系,构建“一心两翼四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马向明表示,将重点集聚纺织服装、医药健康、智能终端、精密设备4大柔性智能制造产业和绿色智能建筑、智能制造升级服务、工业设计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现代化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6类生产性服务业,构建“4+6”服务型制造产业体系。

  同时,顺应西翼产城融合、东翼生态创新的发展基底,构建“一心两翼四组团”空间发展格局,建设“湾区左岸”——一心,即生产服务中心·CBD专业服务极核,两翼即西部产城融合之翼、东部生态创新之翼,四组团即广纸产城融合运营组团、石溪智能智造价值组团、沥滘专业服务门户组团、湿地生态创芯制造组团。

  沥滘专业服务门户组团是以中轴滨水门户·专业服务标杆为目标,依托沥滘城市更新商务片区及广州之窗商务港,重点招商培育“绿色智能建筑、智能制造升级服务、供应链运营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面向本土内生企业的“CBD专业服务极核和生产性服务中心”。

  广纸产城融合运营组团以推进现有创意园区和传统园区等载体的产业智能化升级和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等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产业方向,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工业向智能化发展,打造为“产城融合示范·数字服务枢纽”。

  石溪智能智造价值组团依托现有创意产业园空间,重点集聚发展“精密仪器、智能终端、高端医疗器械”等柔性智造工业,打造为“产业升级引擎·智能智造聚核”。

  湿地生态创芯制造组团则发挥周边琶洲实验室、大学城、生物岛等科研资源和海珠湿地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发展“检验检测、芯片设计、文化传媒、设备制造”等创新产业,打造为“创芯生态硅谷·轻型制造雨林”。

  结合后航道沿线产业载体现状及更新改造进度,海珠未来三年将重点培育TIT文创园、BIG海珠湾艺术园区、O2PARK创客公园、海尚明珠智慧园、海珠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产业主题特色园区,力争培育引进服务型制造企业超600家,实现营收超430亿元。


附件:
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