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页 · 登录 长者助手 English
手机端
手机版二维码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长者服务专区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要闻 > 专题专栏 > 部门要闻

海珠区“三引领三联动三创新”打造“法治夜校”点亮“百千万工程”法治明灯

发布时间:2025-01-10 来源:海珠区司法局
字体:【

分享到:

  2023年以来,海珠区聚焦基层依法治理、城中村改造等,以“法治宣教+党建引领+传统文化”为特色,创新“法治夜校”普法模式,重点普及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安全生产法、城中村改造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力提升普法工作体系性。办校一年多来,全区全部29间“法治夜校”开展法治宣讲140场,基层村社干部、村居群众、街道执法人员等6200余人次参加,夯实“百千万工程”法治根基。

  一、“三引领”搭建三级“校区矩阵”,实现全区城中村全覆盖

  组织引领。根据区、街、村社在城中村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不同工作重点,“法治夜校”设立区、街道、联社三级校区,分别明确任务分工,构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工作矩阵。在区司法局设立校务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督办,构建有力的工作组织体系。目前,全区已设置“法治夜校”29间。

  党建引领。在区层面,主要依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教育基地、宪法主题公园、昌岗“红色+法治”研学路径等,组织开展旁听庭审、现场教学等,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应知应会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在街道层面,主要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将法治宣传教育与党建工作融合开展、一体推进。目前,法治夜校授课中,已组织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旁听庭审等8场次,500余人次参加,促进基层干部依法履职。

  文化引领。在村社层面,充分利用辖区内龙潭村史馆、小洲龙舟文化展示馆、简氏宗祠等历史旧址数量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将“祠堂”变“学堂”,推动法治文化融入祠堂文化、村居孝悌文化等传统文化。目前,已设置村级“法治夜校”20个,覆盖全区全部20个联社,实现“一社一校”。

  二、“三联动”组建专业“讲师团”,推动优势普法资源全聚合

  联动优质司法力量。聚焦基层依法治理难题,从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遴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干部,推动从城中村治安管理、预防基层干部违法犯罪、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群众工作等方面入手,发挥政法干警优势作用。

  联动重点执法单位。聚焦城中村治理难题,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持续发动区农业农村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应急管理局等单位执法业务骨干加入,构建起“大法治+大宣传”工作格局。目前,“法治夜校”讲师团已吸纳具有法律实践经验、各有所长的法官、检察官、执法业务骨干等50余名。

  联动多方法治人才。在深入发动区内执法、司法优势法律资源的同时,邀请辖内高校法学专家、优秀律师、公证员,充分利用全区1077名“法律明白人”优势资源,结合专业技能、工作履历等,适时组织社会法治人才参与法治夜校教学工作,有效补齐以往城中村普法队伍人员成分单一的短板。

  三、“三创新”开发法治“必修课”,保障高质量发展

  创新“实用型”课程,助推重点工作。围绕城中村改造、出租屋管理、安全生产、租赁纠纷等重难点问题,组织重点课题78个,制作课程清单目录,编印《城中村人居环境治理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手册》随堂发放。截至目前,已开展城中村治理相关课程16场次,800余人次参加。其中,为助推沥滘等城中村破解改造难题,先后组织资深讲师举办改造专题宣讲8场次,帮助村社理清症结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工作开展。

  创新“点单式”服务,实现“一村一策”。区司法局联合街道、村社针对不同村情社情、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提出一对一服务方案。各街道、联社围绕村社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对照课程清单自主选课。例如,东风、五凤、官洲联社村级“法治夜校”已结合集体物业租赁多的情况,按照“看单点课”,共开展集体物业租赁合同风险防范相关课程10余场次。

  创新“多样化”培训,提升法治素养。各级“法治夜校”结合“12·4”国家宪法日、“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法治宣传节点,适时举办季度大讲堂、旁听庭审、典型案例宣讲等,组织法治灯谜、法治文化演出等文化活动,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提升基层群众法治素养。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