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海珠 > 旅游参考

解锁不为人知的名人往事,打卡海珠这些景点

发布日期:2023-10-30 10:19:41 来源:海珠发布
分享到:
浏览量:-

第134届广交会

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

在海珠悠久的历史中

又有哪些国内外知名人士曾集聚于此呢?

让我们跟随着名人足迹

一起来畅游海珠吧~

跟着名人足迹游海珠Citywalk路线

路线:黄埔古港——纯阳观——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仲恺农校旧址)——双清楼——邓世昌纪念馆——十香园纪念馆

黄埔古港

在新加坡,“黄埔先生”胡璇泽的大名众所皆知,至今还保留了以“Whampoa”(黄埔)命名的街道,圣淘沙还竖立着他的蜡像。从黄埔村走出来的胡璇泽,被清政府委任为驻新加坡首任领事,又被俄罗斯、日本分别委任为俄国和日本领事,成了中国第一位驻外领事,又是国际外交史上难得的一身兼三国领事的外交官。

被誉为“清华之父”的梁诚是著名的爱国外交家,也是黄埔村的梁家后代,是清政府派选第四批留美幼童之一,为中国争取到1196万余美元的战争赔款退款金额,推动设立游美学务处,也就是今天清华大学的前身。其弟梁询,曾跟随兄赴美国读书并随任,后任墨西哥领事、汕头银行行长。

此外,还有“永丰舰”舰长冯肇宪、糖业专家冯锐、铁路史上与詹天佑同期的胡栋朝……工农兵学商,行行有精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形成独特的“黄埔村现象”。

推荐打卡点:黄埔村牌坊——冯肇宪故居——梁询故居——胡璇泽故居——公祠(文堦冯公祠、云隐冯公祠、晃亭梁公祠、化隆冯公祠、主山冯公祠)——宗祠(胡氏宗祠、梁氏宗祠)——粤海第一关纪念馆——黄埔古港遗址

纯阳观

纯阳观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为清代岭南高道李明彻祖师在道光四年所建。纯阳观是广州市最大的道教宫观,也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海珠区十大文化名片之“漱珠朝斗”。

李明彻祖师自小勤奋自学,博览诸子百家之书,他将西方的天文学与中国古老的星象学结合起来,把自己对天文学的认识,编撰为一本名叫《圜天图说》的书。为了方便观测天象,李明彻修建了一座观星台,命名为“朝斗台”。

李明彻精通诗文书画,兼得漱珠岗环境幽雅清静,纯阳观遂成文人墨客雅集之所。光绪二年起,岭南画派的祖师居巢、居廉多次参访纯阳观,并寓居于此潜心创作,逐渐建立起岭南画派的风格特征。这些文人墨客在作画之余,结伴在纯阳观中遍植梅花,以结社雅集,号其名曰“梅社”。

中山大学

1924年2月4日,孙中山先生以大元帅名义发布《着创建国立广东大学令》: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广东大学”。同年11月11日,孙中山为国立广东大学成立典礼亲笔题写了“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十字校训。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1927年1月,鲁迅应聘来到中大担任中文系主任兼校教务主任,留下了“读书不忘革命 革命不忘读书”的谆谆教诲。

1932年,孙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先生赠送给中国四座孙中山铜像,其中之一现置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内。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前身是兴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办公楼,意大利风格建筑。孙中山先生许多重大决策,如反对南北军阀的护法斗争、平息广州商团叛乱、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都是在大元帅府内作出的。

广州大元帅府旧址是全球现存孙中山与宋庆龄共同生活时间最长、规模最宏伟的旧址。1917年至1925年间,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矢志捍卫共和,复兴中华。期间,宋庆龄同孙中山一道,投身革命洪流。宋庆龄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创立呕心沥血,被称为“国之瑰宝”。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

(仲恺农校旧址)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原址为何香凝于民国十六年(1927)3月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位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内。该馆落成于1928年,全面展示廖仲恺、何香凝和廖承志、廖梦醒两代人的生平事迹。

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政治活动家廖仲恺、何香凝夫妇长期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廖仲恺坚决奉行三大革命政策,领导开展工农群众运动,支持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积极筹建黄埔军校。何香凝举办妇女运动讲习所,设立女工学校,开展妇女运动,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

双清楼

1897年10月底,廖仲恺、何香凝结婚后,迁入该址居住,先住在楼下神厅后面的房子,后搬到天台自搭的阁楼。夫妇二人在此白天读书论道,晚上并肩赏月,自得其乐,何香凝触景生情,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佳句,这就是“双清楼”名字的由来。

邓世昌纪念馆

邓世昌纪念馆是一座以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主题的名人纪念馆,依托建于清中晚期的邓氏宗祠(邓世昌的家祠)为馆舍,于1994年成立并对外开放,祠堂内尚存邓世昌当年手植的萍婆树及古井等遗址。

邓世昌出生于海珠区龙涎里,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作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的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气吞强虏,最后壮烈殉国,时年45岁。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御赐祭文、碑文各一篇,寻谥“壮节”,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

十香园纪念馆

十香园纪念馆始建于1856年,因院内曾植有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等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为清末著名画家居巢、居廉(合称“二居”)所建,也是他们的故居及作画授徒之所。

“二居”为堂兄弟,番禺隔山乡(今海珠区)人,1865 年于隔山乡“十香园”定居,是晚清岭南地区著名的花鸟画家。“二居”在绘画上大胆地吸收外来绘画的技法与形式,将“撞水”“撞粉”技法发扬光大,因而在中国画坛上别树一帜,形成“居派”风格,后世又称“隔山画派”。居廉晚年在“十香园”开馆授徒,开近代美术教育之先河,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与陈树人。因此,“十香园”又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

温馨提示

1.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开放时间和参观要求以各单位最新官方发布为准。

2.请积极遵守“乙类乙管”有关规定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强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游玩安排请密切关注应急、气象、交通、公安、卫健、文旅等部门出行提示,提前查询出行地最新资讯,加强旅游安全意识,践行文明旅游,绿色出行,舒畅游玩~

走~跟着名人足迹游海珠

快来领略海珠的

风云历史吧~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