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对海珠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00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8-09-07 15:53:00 来源:海珠区政府
分享到:
浏览量:-

 

                          B类

海科工商信函〔2018〕76号

 

对海珠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1002

提案的答复

 

民革海珠区基层委员会

您们提出的“关于将我区打造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们对海珠区旅游发展的关注和给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意义的指导意见。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区住建水务局、区文广新局、区城管局、区国土规划局、区湿地办、区妇联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各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海珠区旅游资源及相关经济数据

海珠区是珠江前后航道环绕而成的岛区。旅游资源丰富,岭南历史文化旅游、湿地自然生态旅游、现代都市观光旅游形成三大特色旅游资源,其中广州塔、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广交会是我区发展旅游的三张名片。

截止20186月,海珠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的旅游景点3个。旅行社总社55家,住宿设施335家,星级酒店11家,五星级酒店1家,高端品牌酒店4家,床位近3万张,占全广州床位数的10.6%,形成了覆盖广、档次多、数量足的住宿服务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区纳统旅游企业营业(5家收费景区、27家酒店、43家旅行社)收入38.51亿元,同比增长20.46%;全区纳统旅游企业(5家收费景区、10家免费景区、27家酒店、43家旅行社)接待游客3247.16万人次,同比增长14.56%。(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信息管理系统)

二、相关工作情况

2017年,全域旅游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入国家战略部署。海珠区自20175月正式成为第二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我区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现就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完善创建机制,纳入我区发展战略和规划

一是“一把手”工程抓全域旅游。成立海珠区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规格之高,范围之广,开我区旅游发展先河。二是多部门联动协调推动旅游发展。成立旅游发展工作联席会议、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协调小组、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等促进专项旅游工作的机构,旅游、财政、建设、城管、文广新、公安等主要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参与。三是战略部署全域旅游发展任务。出台《广州市海珠区“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总抓手规划旅游发展;启动《海珠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已纳入我区2018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

(二)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推广全域旅游

一是借2017年广州《财富》论坛举办东风,联合4家旅行社共同发布“从海珠出发 走财富之路”经典旅游专线。二是通过与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等各类报刊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各类旅游推广活动;利用广州海珠旅游官方微信、微博平台每周更新旅游信息;支持打造海珠区特色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如美食节、啤酒节、购物节、岭南书画艺术节、珠三角咸水歌会、岭南古琴音乐会、岭南祠堂文化节、小洲艺术节等,多渠道促旅游、共发展。三是印制派发旅游地图、海珠环岛游折页、漫游海珠画册等旅游宣传资料累计逾十万份,覆盖省旅博会、各类推广活动、问卷调查活动、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海珠区旅游集散中心,宣传面广、力度大。

(三)实施旅游+战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发展旅游+会展,整合会展场馆资源、周边酒店、商场、景区等商务旅游资源。以2017年《财富》论坛为例,串联广州塔、广交会琶洲展馆、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香格里拉大酒店等旅游元素,从食住行游娱购全方位提供高端商务游产品链。二是发展旅游+文化,打造“生态景区+历史人文景区”。正梳理串联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等红色景点,海幢寺、岭南工艺大师街、骑楼街等人文景点,黄埔古港古村海丝景点以及T.I.T创意园、珠影星光城等创意景区。三是发展旅游+互联网的智慧旅游4A景区广州塔已全覆盖WI-FI信号,实行实名制售票系统和首创高塔分时段游览模式,2017年更推出AR全景导览系统,关注广州塔微信公众号可一键使用。广州塔景区的智慧发展是各景区的学习标杆。四是发展旅游+体育,广州塔的“垂直马拉松”以及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马拉松”都已形成良好口碑效应,2017年在黄埔古港古村和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总决赛的南粤古驿道赛事更将海珠+体育推上了新的高度。五是发展旅游+农业,继续努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指导黄埔古村和小洲村积极创建广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

(四)解决旅游发展不平衡难题,致力突破乡村旅游发展短板。

一是推出乡村旅游路线。在全域旅游的宏观大概念指导下,强化“海丝之路”发源地、“广东最美古村落”黄埔古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小洲村、“旅游文化特色村创建村”等品牌效应,串联“广州绿心”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形成海珠东部生态旅游区,构建不同特色与主题的生态特色游、科普游、文化游。二是指导黄埔古村、小洲村推进“旅游文化特色村”创建工作。指导黄埔古村成功申报市扶持资金用于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和服务的提档升级。三是支持乡村河道治理,两岸绿化,建设滨水游步道,加强村综合治理,建筑物整体风貌的整治等工作。四是打造本土乡村特色品牌,打响小洲村“艺术之乡”称号,充分发掘小洲村“书画之乡”特点,发掘祠堂与蚝壳屋等文化与建筑的价值;继续擦亮黄埔古港古村“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品牌,研究将黄埔古港古村打造成为广州国际灯光节分会场,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二、关于“景区配套设施与景区接待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建议的回复

旅游是国民幸福产业,是市民游客的重要生活休闲方式。贯彻“旅游惠民,主客共享”,加快构建全域旅游休闲服务体系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区高度重视包括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在内的惠民公共服务设施,执行了如下措施:

一是贯彻“旅游惠民,主客共享”,致力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近年对阅江路、会展东路、西路、新港路、科韵路、广州塔周边、猎德大道、滨江路等道路进行景观升级;升级改造珠江沿岸绿化及设施,对范围内的河涌实施清淤、整治,提升水系堤岸景观;定期更新破损、新增分类垃圾箱,就近设垃圾处理池,做到“日产日清”,打造干净整洁市容环境;四是完善区级公园配套设施,因地制宜扩大晓港、庄头、会展公园活动场地,适当增设体育健身设施;全区设置网络单车停车区,安排专人指导停放,减少乱停乱放。

二是努力改善景区乃至全区停车配套。据统计,目前我区现有各类停车场933个,其中露天停车场454个,室内停车场415个,路内停车场(含原咪表)64个。现有各类停车泊位114531个,其中配建停车泊位69471个、露天停车泊位40967个、路内停车泊位4093个。随着跟团游、自驾游的快速发展,游客市民对景区停车位配套的要求不断增高,辖内各景区不断想办法努力改善停车条件。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在湿地一期北门、湿地二期南门均设停车区域,共计约250个停车位,并视游客量开放湿地二期南门空旷区域车位约150个以满足自驾游客的停车需求。

三是紧抓厕所革命。20185月印发《海珠区“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采取提高标准、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创新管理的科学手段,力争到2020年底,全区共完成新建和升级改造公厕215座(含旅游厕所新建14座,改造17座),一类公厕建设第三卫生间,做到1224小时保洁、开放,粪便无害化处理100%,新、改建旅游厕所的女厕位和男厕位的比例应不低于32

四是努力推进母婴室建设工作。2017年将母婴室建设纳入我区民生十件实事和区政府重点工作并印发《海珠区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同年完成兴建母婴室20间, 2018年全区计划新、改建母婴室或开辟母婴空间23间以上。

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增强市民游客居住、游玩海珠的幸福感,提升完善包含景区在内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工作一直在努力推进中。然而在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部分景区因用地规划等限制,停车位大幅增设可能性较小。如邓世昌纪念馆、十香园纪念馆因场馆占地面积所限,车位极其有限,已无增扩停车场空间。目前主要通过交通指引,引领游客市民就近停放其他停车场和路内泊位,同时加大“低碳出行、绿色出游”宣传活动力度,倡导公共交通出行等方式缓解停车难题。下一步将发挥互联网+优势作用,通过推广市统一的停车场行业管理系统和倡导市民游客登录“行讯通”APP使用“广州交通信息网”停车场电子地图,推行停车诱导信息,引导车辆提前安排停放。继续鼓励发展“互联网+停车”的停车场新业态,逐步实现管理智能化、车牌可识别化、缴费电子化、车位错时共享发布等功能。

二是重大节假日部分景区仍存在厕所排长队现象。如广州塔景区及周边在重大节假日聚集人流量可达数万,目前主要指导包括广州塔景区在内的各景区在重大节假日前做好人流预估,提前增设流动性厕所,解决市民游客如厕问题。 

三是部分景区垃圾回收效率不够高,影响景区环境。如重大节假日期间各景区的垃圾量倍增,垃圾分类清运难度较大。下一步要继续要求景区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合理设置分类垃圾桶,加强卫生巡查,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同时也鼓励景区创新环境卫生管理思维,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自建园起即仅少量设置垃圾桶,倡导市民游客自觉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从最初垃圾较多、游客不理解到如今游客市民逐渐习惯性将垃圾带出湿地,这样的一个过程转变体现了本质上的治理效果。

三、关于“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问题”建议的回复

全域旅游是当前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个宏观大课题,要求我们夯实基础,逐步推进,并长期坚持创新,探索出适合区情的发展道路。

当前全域旅游发展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方面尚未完全落实。如建立典型全域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制1+3+N”(即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巡回法庭以及N个旅游服务机构)条件尚未成熟:如区公安机关编制调整权限在广州市公安局,区公安分局编制为国家政法专项编制,在编制管理上与国家行政机关编制调配使用有严格的政策要求,公安民警调整到非公安部门工作,上级公安机关均有严格的政策规定。且我区法院近五年来仅受理1件旅游纠纷案件,设置旅游巡回法庭的实际意义暂未凸显。随着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将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建立全域旅游综合执法管理体制。

四、关于“公共交通体系不够健全的问题”建议的回复

近年来,我区城市建设方面不断努力创新,致力优化公共交通体系。一是分段实施环岛路,开展珠江两岸桥梁建设规划,贯通辖区市政道路。二是针对我区旅游资源相对分散的实际情况,当前市、区正开展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 重点优化公共交通资源,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缺少慢行系统等问题。三是正组织编制《海珠湿地地区慢行交通系统改善规划》、广州大道(海珠北段)地区交通微改造方案等项目工作,力求进一步提升我区交通系统,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四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科学导引交通车流,改善交通状况。五是20185月制定发布《广州塔创建平安景区工作实施方案》,重大节假日在广州塔景区及周边实行实时人车流监控,人车流超警戒线预警发布,执行景区官网、景区周边LED多渠道公布限流预警信息,启动临时停车位、加强交通疏导、严查非法营运、暂停景区售票、临时调配公交工具输送人群等措施。

当前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如近年来全区致力于打通环岛路,实现海珠魅力环岛游的设想。但因拆迁补偿始终未协商一致和道路规划未定案等因素,导致江南大道南段等断头路还未打通。下一步将继续

五、关于“人文旅游景点开发、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建议的回复

海珠区作为广州市老城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及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据统计,我区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207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1处,不可移动文物126处。我区切实做好文物日常巡查、文物保护法规宣传和文物修缮保护工作。

何香凝、廖仲恺夫妇故居“双清楼”于20029月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并于20158月成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罗明橘故居2014年入选为广州市历史建筑。20183月《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获市政府批复,由市国规委公布施行。包含“双清楼”、江孔殷“太史弟”、罗明橘故居在内的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及历史建筑、环境将进一步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开发,延续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

 

 

                      海珠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018年731  

(联系人:姚欢洋,联系电话:8932922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区委办督查科,区政府办督办科,区政协提案委。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