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海珠区发改局关于区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03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29 16:59:12 来源:区发改局
分享到:
浏览量:-

罗林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活力,促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区科工商信局、区文广旅体局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抓好稳增长、促消费、扩投资、优环境等各项任务,全区上下树标杆、抓项目、拼经济,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全口径税收增长19.6%,三大经济指标“全市第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一、持续激发改革开放活力

  一是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今年以来,我区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瞄准产业制度供给、涉企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细化80项工作内容,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更加优质,推行市场准入“极简审批”模式,实现“一网联办、一照通行、e证准营”。编制发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完善政务事项办事指南要素,推动全区超1600项政务事项完成标准化清单编制,全区减材料率超90%。

  二是创新推出“海珠合伙人”助企服务模式。2023年6月以来,我区从企业和人才关心度最集中的问题出发,将“首席服务官”迭代升级为“海珠合伙人”助企服务机制,提出“和企业一同成长”的理念,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打破信息壁垒,全面整合载体、供需等资源,帮助企业“按图索骥”寻找资源、开拓客户,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从“给政策”“给优惠”向“拓市场”“找订单”转变,累计为4628家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今年以来全面上线“海珠合伙人”企业供需平台小程序,进一步提高沟通合作便利性和时效性,联合腾讯、抖音、欧莱雅等龙头企业举办7场生态伙伴大会,举办其他各类供需对接、宣传培训活动等超千场、参与企业超2万家次,促进上下游企业深度互动。

  三是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与香港贸易发展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团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深圳研究院与唯品会、能迪科技、琶洲实验室等区内企业、科研机构加强沟通交流,进一步强化大湾区融合发展共识。广交会“金字招牌”焕发新风采,第135届广交会人气、交易“两旺”,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刷新纪录,进馆人数达319.3万人次,线下出口成交247亿美元,较上届分别增长11.4%、10.7%。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持续升级通航水域交通疏导举措,通航提速25%。打造4个港澳台青年创业基地,启动建设大湾区首个跨境劳动关系示范服务中心,为大湾区跨境企业和劳动者打造一站式、全方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

  二、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

  抢占大模型、低空经济发展先机推动出台国内首个行业大模型政策文件《广州市支持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打造国内领先的盈利型大模型应用产业集群。成立广州(琶洲)大模型创新服务中心,遴选首批9个总面积47万平方米大模型示范空间,配套算力调度、评测、金融服务等平台,加速大模型项目研发落地成长。目前已落地百度政务云脑、阿里夸克曼、唯品会“朝彻”等超50个大模型应用,汇聚泛人工智能企业近2000家。制定《海珠区低空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推动海珠全岛、珠江水道“一江两岸”空域开放低空融合飞行试验,力争到2027年全区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亿元左右、新建10个左右常态化使用起降点、形成10个以上应用示范场景,着力把海珠全岛打造成为全省低空经济示范区,目前已落地海沃低空科技等一批企业。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上半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收415.92亿元、增长44.3%,成为全区经济支柱行业。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上”企业实现营收605.09亿元、增长29.4%,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1.4%。组建琶洲智算生态联盟,建成区域智算调度平台,沙溪智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启动运行,算力产业集群培育有序铺开。高规格启动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首次开放海外赛区,共吸引36个国家(地区)的6003支队伍争锋竞技,新增AI大模型挑战赛成为热点赛题。

  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纺织、医药、定制家居、供应链金融、MRO工业品6大亿元级特色产业互联网平台增长良好,上半年产业互联网相关企业营收突破360亿元,增长43.7%。培育唯品会大楼、南丰汇、海珠科技创业园等产业互联网价值园区(楼宇),推动产业互联网生产要素聚集。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大龙网、阿里巴巴流量和致景科技百亿级跨境电商平台项目落地。全区现有“四上”消费互联网企业118家,上半年营收327.5亿元、增长54.2%,数字教育、电商服务、流量广告等细分领域营收增长55.6%。

  四是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上半年,全区举办“海珠之约”系列促消费活动10余场,拉动消费超1亿元。承办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发放200万元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券,苏宁电器、京东MALL两家企业以旧换新撬动家电领域社会消费约2.96亿元;上半年全区汽车零售销售额增长11.6%,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2倍,增势强劲。春交会期间积极开展客商对接、婚庆策划、汽车促销等系列活动超30场,向全区商业综合体、餐饮企业、景点等筹集广交会客商专属优惠50多项,推动展馆周边商圈人流量、销售额同步增长,将展会“流量”转化为“留量”。商业载体加速建设,广州塔—琶醍美食集聚区等各商业载体密集招商,广州塔南广场已签约7家米其林餐饮,珠江琶醍二期、广报中心已新增设置超2.4万平方米餐饮经营空间。

  五是会展效应持续放大。2023年,广交会展馆四期及广交会堂建成投用,广交会展馆展览面积达62万平方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今年上半年,琶洲地区共举办展会144场,展览面积555.7万平方米,美博会、家博会、广交会等大型品牌展会成功举办,哔哩哔哩线下纪念展、DRE生活机器人出口展、中国生物制品年会等多场新展集聚,带动会展业(13.9%)、人力资源业(14.1%)、广告业(24.2%)、旅行社(31.9%)快速增长。举办“相约海珠、齐聚琶醍”系列会展+文旅消费节,多措并举推动广交会“客流”变“商流”。

  三、切实抓好养老服务各项工作

  经过多年建设,我区现已形成由1个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8个街道颐康中心、32间养老机构、N个长者饭堂和颐康服务站组成的“1+18+32+N”海珠大养老服务网络,各街道颐康中心、颐康服务站均已实现100%全覆盖,不断优化功能布局,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巡查督导,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强化服务提升,继续实施长者饭堂提质增效行动。截至6月底全区累计建立家庭养老床位3000张。加强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制定《海珠区2024年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工作方案》,开展首批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验收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区提供一站式和到户式综合养老服务50万人次,全覆盖检查养老机构9轮次,累计整改完成风险隐患798项,发出整改通知书7份。

  四、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打造文旅消费新热点。广州塔持续推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珠江琶醍升级改造项目开始主体结构施工。江南文商旅融合圈获评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及首批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一线城市首家京东MALL正式开业,太古仓二期项目进行建筑主体施工,江南文商综合体项目封顶。声音共和Livehouse、太空间Livehouse(音乐演艺新场景)、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街区乐购新场景)入选广东省文旅厅公布的首批50家“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

  二是深挖海珠特色打造文商旅融合亮点项目。利用晓港公园闲置物业,谋划建设花市博物馆,将打造成为广州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地、市民游客近悦远来的文旅打卡地、本地企业岭南生活美学的展示展销地、海珠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出海载体以及广州国际经贸文化交流的承载地。选址十香园纪念馆推动建设广州“岭南书院”,以赓续文脉、传承文明作为贯穿岭南书院建设发展的主线,深化文化交流和岭南文化学术研究,并以该项目探索文博场馆的活化利用,赋能江南文商旅融合圈。重塑“婚纱街”品牌活力,出台专项规划建设全域全链条发展的“幸福产业”,设计推出“1314”一生一世幸福游、同福同庆环岛浪漫游、海誓山盟珠联璧合甜蜜游3条婚恋旅游线路以及各具特色的结婚登记户外颁证点,构建“一街一湖一江多片区”产业格局,推动“婚庆+”多业态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域婚庆产业示范区。

  是推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以“千年花洲 欣欣海珠”为主题,按照“三大组团、百场活动、千万礼包、全网传播”的总体策划,创新打造年味经济海珠特色品牌,带动A级景区客流增长69.9%、星级酒店营收增长83.8%、主要餐饮企业营收增长24.4%。上半年举办文化惠民活动460场,新建3个图书馆分馆(学校联盟馆),全区共建成63个图书馆分馆(含内部开放分馆),30个文化馆分馆。扎实推进文体设施建设,完成年度计划建设91处以上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选址、技术勘察等工作,海珠体育中心二期北楼及周边场地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深化文物保护利用。启动全国文物普查,成立海珠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宣传方案,通过普查全面掌握文物状况,深入推进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科技赋能文物技防,完成区内113处不可移动文物视频监控设备的配置安装,7处不可移动文物倾斜、振动、白蚁等功能的文物监测设备试点配置安装,实现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文物保护的深度融合,守牢文物安全的生命线。加强不可移动文物活化利用,兴仁书院成功打造村史馆和古琴馆,在南洲大街12号蚝壳屋内实施龙舟文化展示馆展陈,因地制宜传播海珠历史和非遗文化。

  五、多举措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约九成左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区已成立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拟订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产融对接活动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辅导培训会等,贯彻落实《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实施方案》,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服务等支持,助力民营经济稳健发展。持续推进落实“海珠合伙人”助企服务模式,推动近地化解决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场地协调、办证许可、涉税事项、人才落户等服务,推动区内企业与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达成覆盖服装、食品、通信设备、后勤供应等多维度的订单和资源合作,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下一步,海珠区将持续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中走前列、挑大梁、作贡献,打造数字引领最强、产城融合最好、绿色宜居最美、文商旅融合发展最旺的“海上明珠”。

广州市海珠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8月27日

(联系人:王子艺,联系电话:020-84427148)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