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海珠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解读一

发布日期:2021-01-08 15:26:29 来源:海珠区统计局
分享到:
浏览量:-

  法人单位数量快速增长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50万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03万个,增长1.2倍;产业活动单位6.06万个,增加3.21万个,增长1.1倍;个体经营户8.80万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单位占比继续提高;行业分布出现增速分化,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一、单位集聚第三产业,虹吸效应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第三产业占比稳步提高。2018年末,全区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数量为4.91万个,占全部单位的89.3%,比2013年末提高了3.9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在18个行业门类中,法人单位数量位居前三位的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为1.80万个、0.98万个、0.54万个,占全部单位的比重分别为32.7%、17.9%、9.9%。绝大多数行业单位数量均比2013年末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增速较高的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建筑业,分别增长381.2%、325.3%、286.1%。在个体经营户中,单位数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4.90万个,占55.7%;制造业1.60万个,占18.2%;住宿和餐饮业0.85万个,占9.6%。

  分街道看,琶洲、凤阳、赤岗三条街道法人单位较为集中,数量分别位居全区前三位。其中,琶洲街道承载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创新型企业集聚效应明显,拥有法人单位6431个,比2013年末增长3倍,占全区法人单位的11.7%;凤阳街道因中大布匹市场及广一园区的集群发展,拥有法人单位6261个,比2013年末增长2倍,占全区法人单位的11.4%;赤岗街道因琶洲核心片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及办公楼宇集中、交通便利等优势拥有法人单位5584个,比2013年末增长97.0%,占全区法人单位的10.2%。

  二、就业焕发新活力 第三产业吸纳人才能力提升

  近年来,海珠区构建“一区一谷一圈”创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老城市新活力”,实现城市“逆生长”,带动相关行业、地区吸纳就业能力持续走强。全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8.30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11.95万人,增长21.2%。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55.98万人,增加13.07万人,增长30.5%,占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总数的82.0%,成为就业生力军;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2.32万人,减少1.12万人,下降8.3%。主要是随着“退二进三”政策的实行,中心城区功能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制造业技术进步,制造业从业人员由2013年的8.48万人减少至2018年2.82万人,下降66.7%。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为容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从业人员分别为11.10万人、10.88万人、9.46万人,合计占从业人员比重46.0%。超万人的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增速最快,2018年末有从业人员3.90万人,比2013年增长1.5倍,高于全区平均增长水平129个百分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包括物业管理及中介)作为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海珠区城市功能的提升,从业人员快速增长,分别比2013年增长91.1%和55.4%。

  三、行业分布多点开花,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1.批零业涌现新业态新模式

  海珠区商业发展历史悠久,逐步形成以原油产品、布匹纺织、钢材、有色金属、汽车等大宗商品为主的商贸市场格局,“千年商都”优势继续放大。海珠区批发零售业呈现“两多一新”的特点:一是法人单位最多,2018年末海珠区有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1.80万个,占全区的比重为32.7%。二是实现营收多,批发零售业企业2018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50.06亿元,占全部企业营业收入的53.1%。三是新业态不断涌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以网络零售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新零售业态快速扩张:与2013年相比,网上商店数量增长2.7倍,营业收入增长4.8倍;无店铺零售企业数量增长11.2倍,营业收入增长8.7倍;邮购零售企业数量增长1.6倍,营业收入增长1.3倍。涌现出广东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广州蛋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国美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州摩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一批新零售业态领头羊。

  2.高质高端服务业领跑出“加速度”

  代表高质高端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海珠区比重越来越高,领跑出“加速度”。一是法人数量增长最快,2018年三大行业法人单位数量合共1.91万个,比2013年增长1.8倍;二是规模扩张最快,合共实现营业收入合计726.29亿元,比2013年增长1.2倍。尤其在琶洲核心片区的带动下,互联网总部高度聚集促进海珠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壮大,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39.59亿元,比2013年增长6.3倍,是全区增长最快的行业。

  3.建筑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8年末,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1938家,比2013年末增长2.9倍;资产总计1207.33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79.8%;营业收入927.28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46.0%。海珠区拥有富利建设集团、中交四航局集团、中交广州航道局、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企业,以上6家企业合计资产总计939.78亿元,占全区比重的77.8%,营业收入634.51亿元,占全区比重的68.4%,集团企业规模集聚效果明显。

  4.工业、房地产业优化转型

  2013年以来,海珠区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各行业、各经济成分工业企业提质增效,经营状况持续向好,新旧动能转换稳步推进。2018年海珠区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510.36亿元,比2013年增长59.4%,户均营业收入达1293万元,比2013年提高261万元。都市型工业供应业在海珠区从无到有,引进落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南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华南天然气销售中心两家大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8.93亿元。

  201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结合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经过五年的发展,海珠区房地产业稳步发展。2018年末,全区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684个,比2013年末增长97.2%。受房地产开发周期及土地资源减少等方面影响,房地产开发热潮逐渐减退,继而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等下游行业快速发展。物业管理法人单位数量最多,共1206个,占全区房地产业法人单位数量的44.9%,资产总计358.44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66.7%;房地产租赁经营法人单位数增长最快,共434个,增长2.4倍,资产总计149.59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5.7倍。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