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五公开 > 结果公开

海珠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5-04-14 09:47:00 来源:海珠区政府
分享到:
浏览量:-

 

                                                                   ——2015331在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  徐咏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承前启后、持续发力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较好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1.4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5亿元,增长8.3%;税收收入181.56亿元,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640.81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45亿元,增长12.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增加(开发)就业岗位9.96万个。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保持定力,鼓足干劲,既立足当前,推动经济稳步增长,更着眼长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主导产业发展向好。推动会展、商贸、科技服务和文化创意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实现增加值增长9.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9%。琶洲地区举办展会224场,增长11.4%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16场,展览面积全国第一。成立广州琶洲会展服务中心。完成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申报。商贸服务业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商品销售总额4518.86亿元,增长24.9%;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70.2亿元,增长17.7%。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服务业四上企业238家、实现增加值80.02亿元,分别增长42.5%9.2%。新认定11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6.54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增至3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2家企业被评为首届市优秀文化企业,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被评为市第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琶洲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区规划、建设、招商稳步推进。南中轴电子商务大道汇集优质电商企业174家,一区一轴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格局已具雏形。服务外包登记合同额3.54亿美元,增长18.8%。金融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金融和投资企业148家,增长46.5%;区内融资租赁企业融资规模达80亿元;浙商银行广州分行落户。

重点项目推进顺利。推进年度25个现代产业项目、6个基础设施项目、8个社会民生项目建设。10个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03.2%164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00.37亿元,占全区的78.1%。全区新建成可招商面积46.7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成立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引入21家国内外知名招商服务机构开展招商工作。腾讯公司移动互联网创新产业基地、国美第二总部、家乐福华南区运营中心、复星集团南方总部等总部项目先后注册落户。市级总部企业增至30家。区认定的113家重点企业实现增加值31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6%。新增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09家,增长75.2%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14.885.0,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9%。新增四上企业397家,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240家,占比60.5%。实施外贸企业通关升A计划,A级企业数量增长47.1%,增幅全市第一。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作为广东省4个抽检区之一,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我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开展质量强区工作,3家企业获首届区长质量奖。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改革成效初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发展红利。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缩减82%,申领营业执照的时间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全区新登记商事主体1.97万户,增长15%。加快区域金融体系建设。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分别占全国的40.9%52.8%3家企业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审核。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7家。建立农村财务监管平台。出台农村三资交易实施细则,全年区三资交易平台共交易1804宗,成交金额18.63亿元,溢价2.85亿元。

行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推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和计生、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等机构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项、备案1项,区级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2.9%。全年受理行政审批事项3.07万宗,按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7.8%。搭建跨部门市区联合审批系统,分类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促进项目审批明显提速。分阶段推进政府权责清单编制。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制定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深化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区级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社会组织申办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探索诉访分离,引入律师参与接访,我区成为全省10个试点区县之一。完成第五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社区直选率为94.4%;完成20个联社、229个经济社换届选举。在全市率先开展区级公益创投项目,扶持公益服务项目14个。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城区环境日趋优化。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抓好重点区域规划,推进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和土地管理成效明显。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区、广纸片区控规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海珠生态城8.9平方公里启动区控规已报市政府。落实电网建设规划选址。完成海珠生态城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挖潜建设用地规模76万平方米。制定区五年用地保障计划,完成红线储备36.8万平方米,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均不少于300公顷。大力整治违法用地,复耕复绿用地7.71万平方米,卫片执法履职到位率、立案查处率均为100%。在市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考核、耕地保护目标履行责任考核中,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

生态环境内涵提升。完成海珠湿地二期生态保护和水系建设。完成高快速路及国、省道环境景观综合整治。新增绿道14154.720142016年),重点开展9条主要河涌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赤沙涌成为新增水质达标河涌。建成海珠湖环境质量和海珠湿地一期中心湖水质自动监测点。增设8个生态气象观测站,建成18个街道气象服务站。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广州文化馆、美术馆地块征收基本完成。开展琶洲征拆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征拆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争取市安排专项资金启动环岛路(三围油库至科韵路段)建设。广州首条有轨电车线路——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万胜围至广州塔)开通运行。洲头咀隧道建成通车。海珠儿童公园建成开放。

城区更新改造稳步推进。小洲村整治工程通过验收,获市美丽乡村称号。琶洲村复建房已交付分房。制定村留用地一村一方案。出台城中村安全隐患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4—2016年),试点村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坚持精细化管理,社会治理有序实施。立足社会发展新形势,创新模式,健全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城区管理持续加强。开展全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广州塔广场、海珠湖等重要节点和新港路等主干道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查扣“五类车”5.89万辆。整治“六乱”2.96万宗。清拆违法建设5.5万平方米。抓好垃圾源头分类,98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深化环卫保洁模式改革,逐步推行自主保洁。新增管道燃气用户4.43万户。我区获得市城市管理综合提升考评第三名,其中民意调查得分全市第一。

环境保护扎实开展。完成13家区属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取缔6家制售蜂窝煤工场,365个用煤单位和家庭全部完成整改,建成无燃煤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完成年度总量减排任务。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07宗。在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

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发展。确定第二批24个创新社会管理项目。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推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累计服务30万人次。57个创建单位全部获得幸福社区称号。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社会保持平安稳定。加强出租屋、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出租屋刑事治安发案数下降13.3%。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调解纠纷3428宗,成功率99.85%。开展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全面推行网上信访和依法逐级走访,全区受理信访件1.58万件次,越级到省、市上访的批次、人次大幅下降。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全区110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5.4%。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实际破获刑事案件数上升17.3%六大专项打击整治工作量化评价全市第二。打赢防控登革热和埃博拉疫情的硬仗。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大力打击制假售假,查处违法案件496宗,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

五是坚持民生为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全区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增长9.5%。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帮助3.56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2.8%。在全省率先设立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中心,案件调解率全市第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大险种参保人数216.2万人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放低保金4018万元。新增养老床位1125张、养老机构4个、日间托老机构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3个。建成区级精神残疾人康复中心并投入使用。筹集保障性住房300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322户,1538户保障对象家庭获分配公租房。制定直管公房危房改造五年计划,完成直管公房危房改造425367平方米

文化实力不断提升。连续2年以十香园为主题举办广州市园林博览会。举办新年迎春花市。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复查。区图书馆分馆增至11家,实现全区省特级文化站全覆盖。区属体育场馆每周免费开放14小时。完成305条健身路径维护、4片足球场改造。旅游环境不断优化,海珠客运站、广州塔成为广州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珠江琶醍艺术创意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9件(套)可移动文物被定级为国家三级文物。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数字化试点,推进古琴艺术(岭南派)数字化保护工作。我区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2016年)。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教育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强师强校强教、创教育品牌等三大战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区成为广东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顺利通过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规范化幼儿园督导验收。整合区内医疗卫生资源,组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珠江医院、广医二院、市红会医院4个医联体。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覆盖率100%。在全市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66.7%。免费为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人、重性精神病人提供健康检查服务31万人次。全面落实单独二孩政策,我区成为省科学育儿和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试点区。推进优生健康促进工程,为2.02万人次提供出生缺陷重点病种产前筛查诊断服务。新增停车场51个、停车位5012个。开展对湛江遂溪县、从化温泉镇扶贫开发和梅州丰顺县、大埔县等对口帮扶工作。我区连续8次获市双拥标兵区称号。工青妇、民防、民族宗教、保密、侨务、对外事务、供销、档案、修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是坚持强化作风,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找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区政府新制定或修订21项制度,建立健全关于调研、重大民生决策咨询公众意见等系列制度。区政府提出的65项整改事项全部按计划完成,取得阶段性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在全区开展整治违规修建楼堂馆所、腾退办公用房等专项行动。整治文山会海,全区性会议总量下降10%,发文减少37%,考核检查项目减少90%。通过明察暗访、曝光台等方式,督促整改问题427个。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市、区各级人大代表建议47件、政协委员提案83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市率先完成12345”政府服务热线分中心建设及政府相关热线整合工作。推广电子政务,海珠家园手机程序正式上线运行,开通海珠政务微信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加强政务公开,全年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15.51万条,依申请公开1306条。推进依法行政,受理行政复议案件27宗。我区被评为广州市法治政府示范区。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完善街道资产经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对全区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督管理。建立反腐倡廉智能化管理平台,强化权力运行监控。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3737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饱含着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海珠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海珠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基础仍相对薄弱,新兴产业正处于培育发展期,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不高;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药品监管等民生社会事业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勇于担当,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要增强战略定力和发展自信,谋划制定十三五规划;要确立问题导向,以问题倒逼改革,以改革破解难题;要坚持依法治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区环境;要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打造法治政府,建设宜居宜业海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口径)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法人口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增加(开发)就业岗位2.6万个。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稳增长调结构

从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出发,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处理好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创新驱动与传统优势的关系,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打造琶洲经济增长极。密切跟进总部项目落地建设,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创建。积极配合推进会展四期及相关配套建设。着力引进欧美著名展览公司,引进国际展览和会议。加强与港澳合作,研究探索香港展会一展两区合作模式,发展MICE产业。优化提升琶洲会展产业孵化园区。提高琶洲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服务工作,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琶洲基础配套设施,配合市继续推进机场航站楼综合体、物流轮候区等项目筹划建设。完成琶洲客运口岸可行性研究,力争纳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配合市推进琶洲土地储备工作。

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完善创新产业链,引进培育移动互联网、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高关联度的新兴产业集群;扶持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培育科技型企业,新增8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生态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广州海珠专利展示交易和技术服务平台上线;推进校地协同创新,联合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打造集创业辅导、创业孵化、创业风投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团队培育模式,推动优秀创业项目落户海珠;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和促进办法,打造创客空间,全年新增孵化器面积5万平方米;引导社会资本利用区内三旧物业建设孵化器、企业加速器、专业产业园区、总部基地,形成多层次产业园区。强化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动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落户;实施研发经费倍增计划,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对企业研发经费进行后补助;搭建风险投资与创业新型企业对接平台,引导科技企业上市,力争培育8家以上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水平,推动江南新地二期、富力天域中心等项目建成开业,促进广百海港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争取实现跨境电商保税仓零的突破。加大服务外包超千万美元企业培育力度。一手抓物业改造,一手抓业态提升,对现有的专业批发市场实施微改造,完善物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和配套。做好中大纺织商圈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推动筹划建设国际纺织服装总部大楼,打造中大布匹指数。

大力引资引技引智。开展总部招商、产业链招商。优化总部经济空间布局,提升新港路科技总部经济带,建设发展琶洲总部集聚区,筹划打造南中轴总部经济轴。加大总部企业扶持力度,实现区重点企业数量达120家以上。加快载体建设,加强楼宇、退二地块等资源的有序开发,重点发展楼宇经济、现代服务业、科技型企业,打造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高地。开展第二届区长质量奖评审。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制定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合作,建立总部经济人才培训基地。

转变服务企业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定制服务,对重点企业、总部企业注册登记实行一对一办理服务。推动企业管家系统上线运作。优化企业审批服务代办模式,实施重点企业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多证联办。继续实施外贸企业通关升A计划,提高企业通关效率。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多方交流平台。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四个一重点工作。

推动村社集体经济发展。全力推进落实留用地规划选址。加强对留用地开发建设的产业引导,探索先招商再建设的量身定制新模式。摸查全区村社集体物业情况,对闲散的存量经济发展用地集中布局、统一规划、整体开发。推动集体物业升级改造,通过微改造盘活村社用地。鼓励村社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产业园区。制定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优化三资交易平台和财务监管平台。

    (二)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着力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改革促发展。

深化财税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稳步实施营改增改革扩围工作。发挥国有资金资产平台作用,通过引进企业、引进项目、合作开发等方式,探索区属国有物业经营新模式。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开展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探索行政审批事权下放、审批事项标准化和审批服务线上线下同步化等改革事项。完善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制度。根据省、市部署,逐步清理区政府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事项,对区级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动态管理。推进政务服务一窗办改革,实现403项企业服务审批事项和83项个人公共服务事项在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申办。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提升电子政务智能化水平,整合一台两库,推广个人网页、企业网页和电子证照库应用。

加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监管。提高商事登记效能,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全城通办和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全区通办制度,健全商事登记后续监管制度。推进教育、卫生、文化领域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建设工作,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组织架构,落实法人自主权。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推进社会事业综合改革。优化全区教育规划,加强学区建设,探索和拓宽集团化办学的组建形式;建立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机制;启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推动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实现医养结合。支持和引导社区养老机构、其他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建6个日间托老机构,实现全区所有街道建有日间托老机构。

    (三)提升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建管结合,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区环境。

加强重点区域规划引领。推进海珠生态城(一期控规余下43.1平方公里范围)规划报批工作。配合完善琶洲A区城市设计及控规优化方案,深化广纸片区及轻工改造单元规划方案。抓住全市珠江岸线经济带、景观带、创新带建设的机遇,推进珠江沿岸规划提升,打造海珠特色的黄金岸线

着力推进城区建设。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科教文卫体等一批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四馆一园地块征收工作。推进安置房建设。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环岛路各段建设,完成马涌口至沙渡路段、大干围至沥村段施工,解决有关节点的征拆瓶颈问题,稳定环岛路未实施路段的规划选址。推进海联路马涌桥建设。完成华洲路、振兴大街道路排水改造。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启动海珠湿地三期保护建设,完善湿地配套,完成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验收。采用生态景观与河涌结合的形式,实施海珠湿地生态围蔽保护。建设复合生态林,最大限度发挥万亩果园的生态效益。全面开展马涌流域综合整治,启动重建东闸、新建西泵站、青柳大街段河道拓宽及清淤工程。启动石榴岗水闸重建工程。完成台涌、北濠、康乐等6条河涌清淤。开展土华涌北侧等9段截污工程。完成官洲龙船亲水平台、赤沙涌(地铁桥段)整治等工程建设。

开展城区更新改造。积极探索连片城区更新改造,结合地铁广佛线、城市快捷路二期和环岛路建设,配合市推进广纸片区已收储旧厂用地的开发建设和原有产业升级改造,推动海珠西部实现新发展。在新中路海珠湖周边区域开展微改造,推动社区产业升级和人居环境改善。结合打通消防通道、燃气管道安装入户、完善公建配套等,推进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整治。

加强城区精细化品质化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一张图理念提升城区管理水平。探索集发现处置、应急指挥、记录考评为一体的快速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管理规范和作业标准。强化街道在城区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加强部门、街道协同,形成条块结合、紧密协作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新港路等主干道、琶洲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采用疏堵结合、导向分流、规范管理的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着力整治一批六乱重点难点问题。发动各方力量,坚持不懈地抓好广州大道南、新路等主干道沿线五类车整治。完善区、街两级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结合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实现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病媒生物防制、创建星级卫生街道、控烟等工作。加强燃气执法,新增管道燃气用户8.2万户。加强耕地保护,开展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和升级改造,完善万亩果园土地巡查执法机制,全面强化用途管制。加强已供土地的日常监管和闲置土地的查处。落实查控违法建设共同责任制。完善环境精细化监管机制,探索建立专职环保协管员制度。建设海珠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基地和海珠湿地二期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对77所中小学食堂实施油烟污染综合整治。构建河涌电子化监督管理系统,实现全区74条河涌可视化运行维护监管。

    (四)统筹发展民生社会事业

坚持民生为重,守底线、抓重点、促共享,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区财政计划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增长不低于15%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抓好住房保障和危破房改造,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保障居住安全。全面开展以社工就业辅导服务为核心的就业携行计划,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失业人员就业率70%以上。做好被征地人员的转岗培训和就业推荐工作,落实富民增收行动计划。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两居参保扩面工作。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制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专业服务量化指标。发展卫生事业,逐步实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省市双拥模范区创建活动和扶贫开发、对口帮扶工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100%,启动2—3所示范性完全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舍建设,推进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二期工作。

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实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继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做优文化艺术品牌。以海珠湖为载体,融入海珠历史文化特色,逐步形成看海珠风景、听海珠故事、品海珠文化自然+人文景区。建设十香园书画文化带,打造岭南画派艺术展示地、交流地、研究地和传承地。做大文化创意产业。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广州报业文化中心、广州国际媒体港、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等文化创意项目建设发展,扶持一批龙头文化园区、文化企业。做强文化休闲旅游。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完成水上旅游开发项目策划。以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开通为契机,整合沿线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体验线路,推出广州塔黄埔古港古村联游产品。推进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善旅游标识指引系统。

建设平安海珠。探索建立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大食品抽检和监管执法力度,优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维护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严防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建立来穗人员服务管理跨区域沟通协作机制。深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切实做好治安和反恐维稳工作。以九打九治为抓手,推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清理。

办好民生实事。集中办实事,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今年计划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资金占财政支出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主要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领域倾斜,向街道社区基层倾斜。开门办实事,按照群众迫切需要的优先办的理念,办好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鼓励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公益惠民项目建设。

    (五)着力建设法治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依法治理能力,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

强化民主法治和依法行政。完善政府职能配置和行政运行机制,探索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规范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编制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决议、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制定行政决策必须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的程序,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民生决策听证制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推进依法信访,规范畅通信访渠道和解决信访积案,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完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渠道作用,畅通政民互动渠道。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推行五个一治理模式。整治庸懒散奢,推动纠正四风进一步向基层拓展深化。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问责力度,增强公务员队伍执行力。

建设廉洁政府。完善资产管理领域廉政风险控制体系。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切实防范决策风险、经营风险和资债风险。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督查、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完善行政监察、审计等监督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完善重大平台、重点项目、财政专项经费使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时代有新要求,群众有新期待。站在深化改革的新起点,我们深感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坚信海珠人有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景,有改革创新的勇气,更有创造海珠辉煌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紧抓机遇,齐心协力,奋发图强,攻坚克难,为建设国际展都、广州绿心、文化名区、幸福海珠而努力奋斗!

 

     附件:1.名词解释

           2. 2014年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清单

           3. 2015年区政府承诺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

           4. 2014年海珠区人民政府系统获省(厅)级以上奖项(荣誉)情况表

 

附件1

名词解释

 

1. “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房地产业企业,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2. 一区一轴海珠区电子商务产业空间布局,一区指琶洲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产业总部区,一轴指南中轴电子商务大道。

3. A计划:协助企业提升其海关分类管理等级的特色服务计划。A类及A类以上企业是海关部门认可的高资信等级企业,可以享受一系列的通关便利。

4. 三资资金、资产、资源。

5. 卫片执法:依据卫星遥感影像图片对一个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开展执法检查。

6. 五类车电动车(含四轮电动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含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三轮车(含人力三轮车、黄包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拼装报废车(含改装车、拼装车、报废车)。

7. 六乱乱搭建、乱摆卖、乱停放、乱拉挂、乱堆挖、乱张贴。

8. 微笑曲线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9. 六大专项打击涉毒、涉黄赌、涉食药假、涉电信诈骗及银行卡、涉车、涉枪专项行动。

10. 五大险种五种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11. 非遗项目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并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包括视频、文字、古籍、照片等的采集,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 

12. 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3. 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

14.MICEMeetings(会议)、Incentives(奖励旅游)、Conferencing/Conventions(大型企业会议)、Exhibitions/Exposition(活动展览)和Event(节事活动)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组成,是继M&Emeeting&exhibition)后产生的对会展更全面的解释。

15. 海关、检验检疫、外经贸。

16.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7. 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该系统由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作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票公开转让和发行融资的市场平台,为公司提供股票交易、发行融资、并购重组等相关服务,为市场参与人提供信息、技术和培训服务。

18. 退二引导工业(二产)退出中心城区,腾出发展空间。

19. 四个一一套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建设、一个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协调指挥中心、一个市场监管信息平台、一个市场监管网格化监管理念。

20. 营改增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21. 一台两库一站式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信息平台,企业数据库、审批数据库。

22. 四馆一园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文化馆和岭南大观园。

23. 一张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在图上标明管理区域、人员、标准、责任,完成人员入图、城市部件入图、联动管理入图,做到城区管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响应、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实现管理无盲区、事事有人管的目标。

24. 两居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

25. 九打九治突出油气管道、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渔业船舶、粉尘爆炸危险、瓶装液化气等重点行业领域,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打击整治行动。

26. 五个一一卡市民卡、一号“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一格网格化服务管理、一网网上办事、一窗政务大厅

 

 

 

 

 

 

 

 

 

 

 

 

 

 

附件2

2014年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清单

 

事项

年度目标任务

全年落实情况

1.保持就业稳定

帮助2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举办15场次就业专场招聘会,发放3000张职业技能培训券。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以上,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帮助3.56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共举办82场各类型现场招聘会,发放4232张职业技能培训券。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9万人,本区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

2.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筹建保障性住房200套。

推进7个街道直管公房1658户共2000平方米的危破房改造,以及58栋存在消防隐患的电线电路整改,改善居住环境和安全状况。

       已筹集保障性住房300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322户,1538户保障对象家庭获分配公租房。

       完成直管公房危破房拆平重建322179平方米、维修改建103188平方米;完成58栋存在消防隐患的直管公房电线电路整改,改善居住环境和安全状况。

3优化教育环境

完成100家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增加公办性质幼儿园学位3000个。组建区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建设2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完成启能学校(田心坊校区)校安工程并配齐特殊教育专用教学器具和仪器。

创建4千师万苗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试点示范社区。

      完成114家中小学和幼托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增加公办性质幼儿园学位3360个。在启能学校建立了区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和3个随班就读资源室。启能学校(田心坊校区)校安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已配齐特殊教育专用教学器具。

       千师万苗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点示范社区——海幢街陶艺科技已招生开课原计划创建4个,建成1个,其余3个因相关社区选址问题,已结合其他临近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统筹开展实施。

4.改善交通出行环境

配合完成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万胜围至广州塔)土建工程。

新增5000个停车位。

       2014123110时,广州首条有轨电车线路——海珠有轨电车试验段(万胜围至广州塔)开通试运营。

       新增停车位5012个。

5.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加快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海珠分中心建设和规范运行,实现热线平台与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互联互通,打造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投诉举报、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海珠家园手机程序正式上线运行。

       全市率先完成广州12345”政府服务热线海珠分中心建设及相关政府相关热线整合工作。全年处理工单6900件,无压件,无投诉。实现12345”网站与海珠政务“e网通、海珠政务微信等网络资源互联互通以及12345”热线知识库与实体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知识库共享,初步打造了政务咨询、民生诉求、政民互动、投诉举报、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海珠家园手机程序正式上线运行。

6.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4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

免费为10万名老年人、14万名高血压病人、4万名糖尿病人和2千名重性精神病人提供健康检查服务。

1000名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育龄妇女提供免费两癌筛查。

       已在66.7%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共为2.24万人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契约。

       免费为11.19万名老年人、15.1万名高血压病人、4.14万名糖尿病人、6240重性精神病人提供健康检查服务。

免费1105名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育龄妇女提供两癌筛查。

7.关爱特殊群体

为全区900三无人员及孤儿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金100元。

新增1100张养老床位。

将户籍贫困残疾人专项补助金发放标准由每人每月20元至60元提高到50元至100元。

建成区级精神残疾人康复中心。

      制定区特惠补助政策,在全市首创为全区三无人员及散居孤儿每人每月发放临时生活补助金100元,共补助3262人次97.37万元。

新增养老床位1125张、养老机构4个、日间托老机构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3

       20141月起将户籍贫困残疾人专项补助金发放标准由每人每月20元至60元提高到50元至100元,共补助4000人次400余万元。

区级精神残疾人康复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为社区精神病人和精神病康复者提供含咨询、转介、辅导、个案、危机介入的一站式综合精神康复服务。

8.丰富文化体育生活

举办300场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经典电影社区行。

维护全区305条健身路径,改造4片足球场,推进1—2个街道一站两点即:文化(体育)工作站(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点、国民体质监测点试点工作。区属体育场馆免费时段增加到每周14小时。

    已举办300余场文化惠民活动,放映经典电影1100余场。

已完成全区305条健身路径维护,4片足球场改造和沙园街一站两点试点建设。区属体育场馆免费时段已增加到每周14小时。

9.打造生态休闲新品牌

建成并开放海珠湿地二期、海珠儿童公园一期。

    海珠湿地二期基础建设已初步完成,各项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为更好保护湿地资源,给予动植物更多保育修复时间,目前海珠湿地二期以试运行方式,以团体为单位,通过预约形式逐步向社会开放。

海珠儿童公园已完成建设,于61正式开园。截至2014年底,共接待游客94.6万人次。

10.开展科技保平安及便民法律服务

新建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高清摄像枪1150支、移动高清视频系统28套、社会面二类视频摄像枪19241支。

提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便民法律服务,为全区257个社区各派驻一名律师。

      新建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高清摄像枪938支、移动高清视频系统28套,引导社会面二类点建设视频摄像枪2.03万支。受道路开挖等现场施工条件暂不具备的因素影响,有212支智能化高清摄像枪结转至2015年继续实施。

全区257个社区均已配置一名及以上的派驻律师,提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便民服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1509件;协助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审核修改合同及各项管理规定331份,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349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80宗;开展面向在校学生、普通群众及基层干部的讲座82场次,受众人数2.3万人。

 

 

附件3 

2015年区政府承诺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

 

事项

年度目标任务

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对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重点经营主体(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实施100%监督抽检,对食品品种(28大类加工产品、6大类食用农产品)实施100%监督抽检,累计抽检不少于3000批次。

2.促进和稳定就业

帮助2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举办15场就业专场招聘会,资助3000人参加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实现海珠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3.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新建6个日间托老机构,实现全区所有街道建有日间托老机构。为300户困难家庭长者免费提供功能性或实用性的居家局部安全改造。

4.提高特殊人群救助水平

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650元。资助1500人次重度残疾人、精神、智力残疾人参加每月10元的养老保险。为60%以上16—60周岁有托养需求的重度贫困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

5.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服务

8万名高血压患者和3万名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首诊测血压、建立健康档案、随访干预等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40/人年提高到50/人年。

6.加强住房保障

筹集保障性住房200套,审核新增发放租赁补贴430户。推进直管公房4000平方米危破房改造、73栋存在消防隐患的电线电路整改,及3417户直管公房燃气安装,改善居住环境和安全状况。

7.推进重点领域环境整治

推广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对77所中、小学食堂实施油烟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学校及周边区域空气质量。提高城中村视频覆盖率,新增、升级改造城中村视频监控摄像头840支。

8.实现公共服务轮候区免费无线网络覆盖

完成区属政府机关办事大厅、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政府公共服务轮候区无线网络覆盖建设,为群众在轮候区等候时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

9.加强社区文化康乐设施建设

推进10个廉政文化图书室和1个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完成4片足球场改造,新建健身路径20条。开展300场惠民群众文化活动,放映1000场免费电影。

10.提供更规范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

实现403项企业服务审批事项和83项个人公共服务事项在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申办,80%以上事项实现在网上办事大厅和海珠政务微信办理。

 

 

 

 

附件4

2014年海珠区人民政府系统获省(厅)级以上

奖项(荣誉)情况表

(共32项)

排名不分先后

一、国家(部)级奖项(荣誉)

序号

获奖单位

荣誉名称

荣誉级别

颁发单位

1

海珠区

全国文化先进区

国家(部)级

文化部

2

海珠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之乡(2014—2016年)

国家(部)级

文化部

3

沙园街

全国文明单位

国家(部)级

中央精神文明

建设指导委员会

4

沙园街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
示范街道

国家(部)级

民政部

5

南华西街

全国社区服务型

党组织建设示范街道

国家(部)级

中国社会工作

协会社区工作

委员会

6

赤岗街

南贤社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

社区

国家(部)级

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

7

沙园街

广重社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
社区

国家(部)级

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

8

沙园街

广重社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
示范社区

国家(部)级

民政部

9

江南中街

青凤社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
示范社区

国家(部)级

民政部

10

海幢街

宝贤社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
示范社区

国家(部)级

民政部

11

江南中街

紫龙社区

全国人口计生基层
群众自治示范社区

国家(部)级

中国计划生育

协会

12

海珠区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

国家(部)级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二、省(厅)级奖项(荣誉)

序号

获奖单位

荣誉名称

荣誉级别

颁发单位

13

海珠区

广东省2013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省(厅)级

广东省人民政府

14

海珠区体育

发展中心

2014年广东省第十五届体育节活动优秀组织奖

省(厅)级

广东省体育局

15

海珠区体育

发展中心

2014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二等奖

省(厅)级

广东省体育局

16

海珠区体育

发展中心

广东省百万职工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总决赛一等奖、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

省(厅)级

广东省体育局、
广东省总工会

17

南华西街

广东省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

省(厅)级

广东省委宣传部

18

素社街

广东省百万职工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总决赛一等奖、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

省(厅)级

广东省体育局、
广东省总工会

19

海珠区地震

办公室

广东省市县防震减灾
工作年度考核优秀
单位

省(厅)级

广东省地震局

20

海珠区文化馆

广东省第六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金奖1项(女声独唱《珠江最美海珠岛》)、银奖3项(男声独唱《家里都好》、女声独唱《雨中莲》、街舞《距·离》)

省(厅)级

广东省文化厅

21

素社街

海印南社区

广东省宜居社区

省(厅)级

广东省住房和

城乡建设厅

22

海幢街

仁厚直社区

广东省地震安全
示范社区

省(厅)级

广东省地震局

23

沙园街团工委

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省(厅)级

共青团广东省

委员会

24

海珠区光大

社区人口文化

大家园

广东省第二批卫生

计生宣传示范基地

省(厅)级

广东省卫生和

计划生育委员会

25

少先队广州市

海珠区工作

委员会

广东省少先队工作创新基层试点单位

省(厅)级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少工委

 

说明:

    一、海珠区人民政府系统获国家(部)级奖项12项。其中,全区性的有2项,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共有3项,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社区共有7项。

    二、海珠区人民政府系统获省(厅)级奖项20项。其中,全区性的有1项,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共有9项,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下属单位、社区共有10项。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