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年度报告 > 部门 > 2024年

广州市海珠区司法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12-05 15:04:24 来源:海珠区司法局
分享到:
浏览量:-

  2024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以务实、高效、精湛、创新的法治服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新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情况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政府建设。注重把学习贯彻党的理论、法治理论与谋划实施法治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步部署、协同推进,邀请专家教授分别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授课。局党组书记、局长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局党组会议和领导班子会议,通过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等形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及时研究决定全局性重大问题,有效推动法治建设重点工作落实;组织召开局法务审查委员会会议28次,及时研究法制审查、行政复议等业务工作中的重大、疑难涉法事项。

  (二)强化法治赋能,以高水平法治保障护航海珠高质量发展。一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创建共享法务机制,为区内腰部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全覆盖”“精细化”“定制式”共享法务服务。设立琶洲商事调解中心和文商旅融合圈商事调解中心。探索实施执法“观察期”制度,指引执法单位在重点执法领域对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推行柔性执法。构建“反向飞地”法治协作“三大联盟”,促成14家企业签约,帮助防范法律风险20余个。二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按季度举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法治沙龙,邀请政府机关干部、高校院所教授、知名企业代表及执业律师等,围绕数字经济前沿法治问题开展研讨,吸引华为、腾讯、美团等知名企业参与,推动解决法律实务难题。接入智能机器人“税宝”和自助办税终端设备,联动区税务局打造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海珠云上片区税费法律服务工作站。三是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走访康鹭片区13个网格,收集归纳9类疑难法律问题,组建旧改律师顾问团队,为城中村疑难法律问题提供更具操作性指引。创建全市首批“法治夜校”,开展城中村相关法治宣讲116场,为城中村改造夯实法治根基。

  (三)坚持依法行政,以规范化行政程序推进政府治理法治化。一是健全立法征求意见工作机制。协助省、市层面征集各类立法意见59件次,推动基层单位与立法部门顺畅沟通。二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科学谋划编制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紧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大关键性程序制度,完善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送审材料清单,指导决策承办单位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三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制发海珠区2024年度政府规范性文件项目库,修改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三大流程图和送审材料清单,探索开展部门规范性文件制定项目建库管理工作。推动海珠区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上线“广州市政策文件库”和“广东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实现全闭环数字化管理。

  (四)完善执法机制,以体系化执法监督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一是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制定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聚焦行政执法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提升行政执法质效。推动各行政执法单位设置内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执法结果公示及时率月度通报制度,推动行政执法监督和检察监督“反向衔接”。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在全市率先出台行政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制度,建立辅助工作清单,规范行政执法辅助行为。及时组织行政执法综合法律知识考试,把好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关。三是统筹指导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导师团,督促制定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提高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质量。

  (五)加强纠纷解决,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海珠实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是扩大人民调解品牌效应。首创成立调解协会,成立全省首个生态保护纠纷化解中心、全省首个“非遗‘和’文化调解室”,指导成立海珠区版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体系,筑牢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二是打造“复议+调解”法治品牌。成立广州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海珠工作站和李国彪个人调解工作室,加强与广铁两级法院联动,提供行政复议全流程调解,促进复议裁决与行政调解有机衔接。今年通过调解和解办结行政复议案件68宗,调解协议履行率100%。三是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化解。将定期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针对重要时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1—10月,全区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纠纷12728次,调解纠纷10772件,涉及2.47万人、4.11亿元。

  (六)聚焦群众需求,以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务增强公众法治获得感。一是强化群体权益保护。创建全国首个受侵害未成年人法律救助中心,打造“保护、疗愈”区级救助平台。组建“法治副校长”团队,举办海珠区法治副校长精品课程评选活动。创建“学校法治导师”机制,遴选105名律师担任学校法治导师,面向海珠区151所中小学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成立全市首家区级拥军法律服务中心,开通11个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为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190万余元。二是优化法律援助供给。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告知承诺制服务举措,实施行政给付(法律援助)801次、行政检查(律师事务所检查)3次,提供有效法律帮助1073人次,惠及受援人1874人。三是开展涉外法律服务。成立海珠为侨法律服务中心,梳理整合相关法律服务资源及涉侨政务服务事项,为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个人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和政务服务。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够深入,落实上级关于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力度不够,全局性法治建设合力有待加强。二是服务海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需深挖潜力,持续推出的法治保障“新招”“硬招”“实招”还需更加精准有效。三是法治人才培养没有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频,对前沿法律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相关法律问题调研、培训、研讨不足,工作人员也较少主动深入研究专业法律问题。四是司法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推动法治建设创新机制优势有效转化为依法治理效能还任重道远。五是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需求,预算、人员、能力等基本要素保障还有差距。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宽共享法务覆盖面,开展第二批初创企业摸查。成立区数据交易调解中心。继续开展法治沙龙研讨。总结提炼法制审查经验,加强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和规范性文件项目库管理。

  二是推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制定2025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继续围绕高频执法事项做好法规梳理和专题研究。推动各单位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推广应用“粤执法”。继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实行执法公示检查月度通报。

  三是赋能基层治理。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推进在产业园区、专业市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海珠区校园纠纷调解中心,在东西部分别设立校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与群防群治力量和派出所、综治中心等单位信息共享、联排联动。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