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法治政府建设 > 年度报告 > 区政府 > 2021年

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1-12-21 15:20:23 来源:海珠区司法局
分享到:
浏览量:-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珠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区一谷一圈”配套调解服务、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单办理监督机制、基层专职环保员队伍建设等工作成效突出。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强化党的领导,高站位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问题。扎实开展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对瑞宝街道办事处等开展实地督察,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积极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南石头街道获评广州市法治示范街道。大力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江南中街青凤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二是夯实法治政府建设的理论基础。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区委党校培训内容,列入各党组、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列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会议第一学习议程,邀请省委党校教授专题举办理论讲座。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党组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三是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落实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学法制度,邀请专家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扎实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年度述法报告制度,将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区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组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线上旁听庭审活动,全区年度学法考试参考率、优秀率均达100%。

  (二)推进职能转变,高水平打造“数字政府”

  一是简政放权提效率。稳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调整承接市级下放事项2251项,将497项区级行政执法权限下放街道。深化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等措施,全区831项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综合性服务大厅,推出118项“一件事”主题服务,20个政策兑现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

  二是数字赋能强服务。擦亮“珠事通”品牌,累计上线超600个事项,在全市率先实现高频人社、医保类政务事项全流程“指尖办”,推出人大代表连线、普惠金融产品超市、海珠人才特色服务,打造高效便民优质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上线数字资源管控平台,实现全区党政机关办公平台化、标准化、协作化。

  三是优化流程增活力。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坚持“审慎包容”监管要求,出台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清单,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造全区统一在线企业服务平台,推出政策兑现“零跑动”服务,构建“线上首席服务”新模式,将“网上跨域通办”事项拓展至202个。“湾区通办”等做法被纳入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复制推广清单。

  (三)注重依法治理,全方位提高政府公信力

  一是提升决策质量水平。坚持合法性审查前置,法制机构提前介入土地收储、城市更新、国有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研究评估,出具法律意见509件。发挥区政府法律顾问作用,依法对64份以区政府名义签订的合作意向、框架协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进行审查。严格落实决策程序,编制并公布区政府年度重大行政决策目录。

  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管理。审查规范性文件7件,向市政府和区人大常委会备案政府规范性文件3件。建立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确立区人大常委会提前介入审查机制,形成互联互通互动工作格局。强化指导监督,开展涉行政处罚法等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5次,探索建立街道规范性文件统一审查制度。

  三是推动基层依法治理。争取市人大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成立全市首个产业功能区立法联络站,推动数字经济和大数据立法。围绕广州塔、琶洲等重点区域管理,发布《广州塔核心区域管理通告》《会展核心区域管理通告》,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区品质。组织对所有涉疫情文件进行法制审查,梳理《海珠区本土密接隔离酒店管理工作指引》等56项工作指引,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开展疫情防控。

  四是提高依法应急水平。健全值守呼点通报制度,完善信息报告程序机制,修编区级专项应急预案42份,编制危险化学品、第130届广交会等专项应急预案。制作火警、地陷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微教程”,与18个抢险救援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防洪防涝突发事件等区级应急演练8场次,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

  (四)稳步推进改革,高标准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一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稳步推进。深入18个街道开展调研,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研究制定《海珠区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工作责任。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办案等方式强化人员培训,举办培训12场,2000余人次参加。制定印发《海珠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应知应会知识手册》,梳理调整事项近三年实施情况、执法依据、执法流程图、典型案例和常用法律法规等参考材料。

  二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有效提升。严把执法“入口关”,组织行政执法证考试2场,共434人参加。推动“全链条”阳光执法,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自查3次。开展全区案卷评查并通报,制定《海珠区街道法制工作指引》《海珠区街道行政应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指引》。构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细化消防等领域执法权限划分,制定推进街道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清晰界定执法责任。

  三是法治队伍多元化格局初步显现。围绕打造法制员、公职律师与法律顾问协作配合的工作格局,组建63人的公职律师队伍,43个区内单位聘请了法律顾问。建立专职环保员队伍,实施标准化作业,推广应用专门APP,实行任务下达、现场巡查、流转处置、立案查处等全过程闭环管理,相应做法入选2021年广州市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清单。

  (五)服务中心大局,多层次推进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更加优化。优化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公证资源入驻全区18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共提供律师服务时长15195.82小时。在琶洲设立海珠公证处办证中心,促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辐射延伸。全区全年提供法律援助1097件,惠及1097人,挽回经济损失830.24万元,海珠区法援案件优秀率居全市第二。

  二是多元协同调解体系更加完善。制定《海珠区调解中心分类调解工作指引》,推动行政调解、行政处置和人民调解优势互补,健全劳资纠纷联合化解、治安纠纷司警联调等机制。加强行政管理释法说理引导、行政执法支持,推进行政调解委员会试点建设,化解纠纷17497宗。“融媒体+调解”模式、“一区一谷一圈”调解配套服务、快调快结医疗纠纷等调解工作品牌得到上级肯定,在市人民调解衔接机制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向全市推广。挖掘调解工作先进典型,凤阳司法所所长马胜佼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

  三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更加高效。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纠纷主渠道作用,开展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区一级政府“一个窗口对外”集中行使行政复议职权,收到案件234件,同比上升105%,复议综合纠错率18.1%。做好行政复议依法调解工作,开展“复议为民促和谐”专项行动,成功化解涉及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作的行政争议。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备案、结案分析,全区收到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4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62%。

  四是依法化解信访纠纷更加有序。提高工作效能,初次信访件30天内办结率达100%,办理时限平均缩短35个工作日,及时就地解决涉民生实事的事项1585件,国家件评价满意率居全市首位。大力推进治理重复信访、化解积案专项工作,推进30余宗长期未决的案件案结事了。高标准推进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六)主动接受监督,立体化搭建监督网络

  一是外部监督促提升。区政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1件、政协委员提案100件。区检察院充分履行公益诉讼职能,配合开展道路井盖、工业固废处置等专项监督行动,推动依法行政。区纪委监委开展城市更新全程监督,制定旧村合作改造廉政风险负面清单,建立容错免责事前备案制度。创新12345政府服务热线工单办理监督机制,发出督办函48份,促进各部门依法履职,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等报道宣传。

  二是内部制约抓规范。强化统计监督,对70余家企业发出数据核查通知书,对84家调查对象开展执法检查,切实提升数据质量。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完成就业、养老、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审计项目20个,促进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推进权力规范运行。紧扣区财政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抗疫资金、民生领域资金等纳入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对11个单位开展专项核查,提高资金管理效益。

  三是政务公开显透明。公开政府信息8400余条,发布规范性文件6个、政策解读文件6个,办结依申请案件超1000宗。加大政府权力清单公开力度,完善全区24个部门3124项权责清单,及时公开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等清单,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重大行政决策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提高决策水平。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年来,海珠区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法治服务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各单位工作推进不平衡,个别单位重视不够,法治政府建设合力尚未完全形成。三是行政执法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衔接过渡工作仍有待进一步理顺。

  接下来,海珠区将进一步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为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法治保障水平。以“一区一谷一圈”三大片区为主阵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等中心工作提供法律意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积极建设中央法务区海珠云上片区,探索建立云上法务区与线下法务区相结合的法律服务集聚区,探索成立商事争端协调中心,有效服务“数字+会展+总部+高端商贸”融合发展。

  (二)进一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强化统筹协调,研究制定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配套保障方案,有序推进精细化专业培训、法制专岗培养培训、执法队伍优化等工作,确保顺利衔接过渡。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内部监督,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和复议监督纠错力度,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提高执法公信力。推广运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实现行政执法全流程监控。构建行政执法协调体系,压实执法责任。

  (三)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认真开展党政机关学法活动,通过落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制度、组织领导干部旁听庭审等,推动全区领导干部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优化“一区一谷一圈”配套调解服务,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继续强化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法制员、公职律师的法律智库作用,提高运用法治方式推动政府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附件: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