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江南中街道办事处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省委 “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对标对表《广州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推动法治广州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实落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我街强抓政治建设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一是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制。成立街道全面依法治理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委员会,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据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统筹推进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并就履职情况进行报告。二是抓实思想理论贯彻落地。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创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阵地,开展党工委中心组学习9期,街道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上党课64次,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纪委委员讲纪法课6次,街道党校开展学习《条例》2场次。三是落实学法考法机制。领导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邀请律师举办专题普法讲座等。运用“广州市干部培训网络学院”等平台,每人每年线下培训不少于90课时,线上培训不少于50课时,组织全街干部职工参加“学法考试”,优秀率达100%,提高党员干部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
(二)强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意识。一是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程序规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国家、省、市、区关于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等规定及《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二是充分保障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在依据《海珠区江南文商旅融合圈总体规划》依法决策对江南文商旅融合圈一期的升级改造工作中,将“总体格局示意图”“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等在网站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保障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江南文商旅融合圈获“广东省第四批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荣誉。三是完善政府法律顾问管理机制。在依法决策、合法性审查中充分发挥常年法律顾问作用,共审议各类合同98份,提供法律意见35条。
(三)做好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截至11月20日止,我街共通过“粤执法”系统作出行政处罚595宗,罚没金额296100元(均已收缴)其中简易处罚567宗,一般程序立案处罚28宗。一是强化安全网格监管力量。7月1日起,将原城管执法队和安监中队职能进行合并,执法队工作责任落实更加有力。二是提升改造老旧片区智慧消防系统。在紫来大街老旧片区打造智慧消防管控中心,实施24小时监控模式,安装智慧消防设备3000余个,成功阻止了2起真实火情。三是智能设备和消防硬件实现升级。新增智能烟感探测器1000个,高点双光谱测温球机14处,利用热成像技术对500米监测范围内进行智能烟火检测功能、温度异常报警功能。四是强化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完成辖区25家出租屋老化电线的更换改造,安装室内电气火灾监控设备计457个,清理违规住人26家。五是在老旧片区循环开展电动自行车整治。六是技术赋能“智慧城管”。设置视频指挥区,结合122个摄像头,进行视频调度1500余次,辖内“六乱”情况有所好转。
(四)运用法治思维持续推动基层平安建设。一是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纠纷实质化解,构建完善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结合街道综治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区资深法官的指导作用,探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机制,通过月度专题法治培训抓实调解员队伍建设。共受理矛盾纠纷479宗,涉及金额400余万元。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76次。共接收信访件137宗。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二是做好街道吸毒人员、“两类人员”等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排查,协助解决生活困难,做好教育、帮扶、稳控,有效化解风险隐患。三是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提升行政应诉工作水平。规范完成行政复议1宗和行政诉讼案件3宗,党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四是探索民主自治基层治理实践,织就一张覆盖全面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社区法律顾问坐班服务千余次,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五是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化水平。及时处理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工单6889件,办结率100%。
(五)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坚持“法治、德治、自治”融合宣传理念,构建“1+5+N”法治宣传模式,以青凤社区法治文化广场为基础,通过法律六进结合YY直播赵广军生命热线“海珠讲法”普法栏目、校园模拟法庭、法律明白人普法讲堂等多种形式,与区法院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讲堂”,建设法治文化凉亭,在情系江南中微信公众号设置普法专栏《“法”语微情》,开设“法治宣传”小课堂,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
(六)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公证服务进商会,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区司法局支持下,街道商会与海珠公证处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公证服务的便民惠企目标。二是升级改造青凤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巩固全国民主示范社区成果。我街、司法所联合街道法律顾问升级改造青凤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整合律师、公证等资源,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综合性服务。三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完善适合我街实际需求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创建海珠文商旅商事调解中心和枫桥服务站,运用枫桥经验推动纠纷实质化解,构建完善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四是推动法律服务工作站进驻,助力民主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建立了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及农工党海珠区基层委员会法律服务工作站,为街道治理和商圈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法治政府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街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法治观念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干部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局性认识不足,缺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着力提高干部法治意识和增强法治能力,鼓励干部在工作中坚持法治原则,尊重法律权威,依法行使职权。
(二)行政执法存在薄弱环节。一是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有待融合优化。城管执法队和安监中队职能合并,执法队内部仍需加强沟通与合作,提高行政执法效率。部分行政执法人员法律专业知识仍有少许欠缺,执法能力仍需加强提升。二是行政执法案件有待更加规范。严格行政执法合法性审查工作。
三、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一)完善商事调解机制。一是组建海珠区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商事调解中心法律服务队伍。二是联合街道商会编制商事调解中心宣传手册。三是邀请调解专家讲授商事调解技巧和工作模式,提升调解员业务能力。
(二)完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协调区法院加强指导、支持纠纷化解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基层纠纷隐患信息排查网络。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二是通过选拔优秀人才等方式,优化行政执法人员结构。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