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南华西街道办事处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南华西街道办事处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各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街道获评2023年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称号,是全市唯一连续三年获此荣誉的单位;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基层统计“7个一”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2023年度平安广州建设工作优秀单位。街道在2023年度广州市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中获“优秀”等次。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一是发挥总揽全局作用。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工委、街道办事处成立了法治镇(街)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讨论街道行政管理和执法等重要工作方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辖区治理的各方面和各环节,夯实街道治理法治化的政治基础。
二是坚持“三重一大”集体议事决策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党工委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发管理,坚持动态调整现行规章制度,严格把关审核文件制发,确保文件的合法性。
三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街道党工委学习中心组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概论、深入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六大专题学习活动,集中学习研讨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及教授专家讲课55次,组织领导干部旁听法院庭审活动,有效推动领导干部沉浸式学法。
(二)全面优化宣传服务方式
一是创新法治宣传模式。街道将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年度普法计划,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围绕街道招商引资、利企惠民等政策,聚焦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社区”等法律“六进”活动。常态化开展“安商暖企”行动,对企业经营主体和企业职工开展分类法治宣传活动,引导企业主体依法经营,引导职工依法维权。办好“一镇街一实事”,全面打通聚龙大街消防“生命通道”。创建“一街一品”廉洁文化品牌,打造党群中心“书香润南华、阅见好家风”阅读场景和万科小区“廉润南华、家风流芳”文化墙。
二是拓宽法律服务渠道。落实开展初创企业共享法务措施,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经常性开展“安商扶商”政策宣传,用好“海珠合伙人”机制,协助河南龙成成飞置业有限公司完成天誉半岛A4栋楼宇产权过户,为海珠增加税源约1800万元。举办“读懂南华西”分享沙龙,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分享会2场,凝聚发展合力,街道商会新址落成,建强企业互利共享实体化平台。支持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国有物业盘活和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主题化制定骑楼街、人民桥底、龙导尾片区、保利丰花园二期BC栋等区域整体提升方案,推动街道“连线成片、连片成环”开发。街道领导走访企业累计225次,解决企业涉及员工社保关系变更、税票额度受限、企业发展场地需求等诉求18宗。
三是推进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整合公证、法律援助、法律顾问、法律咨询、社区矫正、人民调解等多方面资源,以司法所为主阵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落实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参与调解常态化。促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辐射延伸,充分发挥公证服务站功能,实现公证与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互通协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上门服务。
(三)统筹做好平安建设工作
一是创新社会基层治理机制。以强化涉企矛盾调处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法治支撑。创新打造“枫桥式街区”,扎实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分类培育工作,建立“4+3+3”枫桥式基层治理模式,落实四大方面9项量化工作任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南方》杂志2024年18、19期专题报道《广州市南华西街道:协同打造“枫桥式街区”破解老城焕新的“幸福密码”》。刑事治安警情绝对数长期保持全区最低,获评2023年全市化解吸附“两强”样本,平安建设考评排名全区第一。深化“无毒街道”创建,联合派出所组建“禁毒星光宣讲团”。
二是深化多元化调解机制。发挥街道调解委员会、12个社区调委会、5个调解工作点和1个行业调委会作用,累计调解案件154宗。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和刑满释放人员信息化管理,安置帮教率100%。积极回应司法需求,重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行政复议机关提出的建议,及时回复司法建议采纳情况。街道主要领导出庭参与行政诉讼案,参与行政复议全流程调解,参与率100%。
三是筑牢街道安全生产防线。制定《南华西街道消防应急处置预案》,完善消防救援指挥机制,修订安全生产检查管理办法,打造“无事不扰”营商环境。整合环卫资源打造“三个一”能力,破解老旧城区消防救援难题,经验做法在全区得以推广。定期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检查各类场所11235家,整治隐患6013个,立案处罚362宗;为独居老人和失能群众安装空气开关300套更换老旧线路8户。针对性开展无牌电动自行车“清零行动”专项整治行动,暂扣电动自行车5211台;新建集中充电点位15个,广州首例联合市自来水公司、玖电科技有限公司对集中充电站消防联动系统进行升级,做到火情提前预警处置。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街道虽然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执法力量不足,缺乏基层法律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法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精细化治理街区能力仍需提高,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系统性规划与推进的力度尚有不足。三是法治建设宣传氛围不够浓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不够到位。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着力强化执法力量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优化执法资源配置,保障街道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二)聚焦基础设施改善提升。改善辖区供电、供水、燃气、排污、道路等基础设施,解决汛期个别地段低洼内涝问题。逐步化解部分老旧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能,应对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带来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三)加大法治建设宣传力度。把提升法治宣传工作质量和效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持续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引导居民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组织开展依法治街主题宣传,大力开展依法行政宣传工作,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法治街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