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要闻 > 专题专栏 > 高质量发展 > 营商活力

【文创海珠说】“广州萤火虫”点亮二次元

发布日期:2023-06-30 17:09:22 来源:南方+
分享到:
浏览量:-

  今年“五一”,一只“萤火虫”引爆了国内动漫爱好者的热情。

  短短3天,超过20万人次的观众走进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萤火虫动漫游戏嘉年华再次展现出“华南人气漫展”惊人的号召力。线下,入场观众排队火爆;线上,“广州萤火虫”词条连续三天登上微博综合热搜前10位。

  这是一场动漫文化的狂欢。

  这也是李洪波13年前刚创立萤火虫动漫文化时,想,却又不敢想的。

  彼时,动漫行业前景并不明朗,一如“萤火虫”的名字,萤火虫漫展是夜里的点点微光,但也怀揣着照亮一方的梦想。


萤火虫漫展活动舞台

萤火虫漫展活动舞台


  凭借对动漫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萤火虫漫展在一届又一届的迭代中“小步快跑”。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二次元IP、人气最旺的嘉宾、动漫产业最具潜力的产品,都被迅速吸纳进漫展中:

  2011年,全国首创漫展痛车专区;

  2012年,首次将电竞赛事引入漫展;

  2013年,首次在漫展内设立内场展演活动;

  2014年,首次将二次元手游引入漫展……

  这只不“循规蹈矩”的萤火虫一次次打破常规,行业新事物在萤火虫漫展的舞台上涌现。

  萤火虫漫展也被贴上“全国最具创意的动漫游戏展”“动漫游戏产业前沿互动体验平台”的标签,成为国内动漫爱好者所熟知的代表性展会之一。

  如果说近年来行业环境的好转带来机遇,那品牌的成功塑造,就是萤火虫漫展能熬过低谷、乘上东风的核心。

  用最具创意、最新潮的内容打造漫展品牌,再以品牌影响力吸引前沿企业、大火IP,合作内容又再次强化品牌的号召力与流量,最终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良性循环形成,最初的萤光,汇聚成炬火,越来越亮。

  黑夜里的光

  创业者往往有着敏锐的嗅觉,李洪波也不例外。

  20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挤占纸媒市场,在动漫杂志工作的李洪波觉察到,转行的时机已经来临。奔波在深圳、广州的小型漫展中处理退货杂志,李洪波逐渐萌生自创漫展平台的念头。

  2010年,广州市萤火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诞生。

  彼时,中国动漫企业并不多、人们对二次元文化认可度亦不高。这些在李洪波看来,是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喜欢动漫的一帮人,就是一只只萤火虫,在黑夜里面闪着光。”

  “萤火虫”的名字就这样被确定下来。

  万事开头难,对李洪波来讲也不例外。刚起步的行业、不被大众认可的二次元内容、专业人才的缺乏,前前后后,李洪波经历了7年亏损的煎熬。


萤火虫漫展萤光奖

萤火虫漫展萤光奖


  “痛定思痛,我们还是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在“交学费”中探索,在探索中迭代,李洪波称这种进步是“小步快跑”。

  与国内其他展会不同,萤火虫漫展从最初的一年一届逐渐变为一季度一届,办展能力的迭代速度也随之提升。每一届展会结束后的复盘,又为下一次展会的升级优化提供经验清单。

  在一次次的“蝶变”中,萤火虫终于等来了黎明。

  展会跟着行业走。2018年前后,动漫产业迎来新的变现方式:一是动漫改编成影视剧实现变现,二是二次元动画改编的游戏吸引了大量粉丝充值。

  资本终于找到了风口。短短数年间,大量的新兴企业出现,催生线下推广需求的火热。

  顺应行业发展潮流,“萤火虫动漫嘉年华”升级为“萤火虫动漫游戏嘉年华”。2019年,广州市萤火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广州萤火虫动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随着动画、漫画平台的兴起,萤火虫漫展也逐渐赋能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从游戏企业拓展到互联网动漫平台,围绕“编织产业链条、打通产业壁垒、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企业服务新模式。


LIVE演出

LIVE演出


  “我希望萤火虫能承载中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能让更多的不同的动漫游戏企业在这里找到粉丝,推广品牌,销售产品,所以我们希望萤火虫是做一个更大的平台,一起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李洪波说。

  “捕获”年轻人

  “品牌的影响力是萤火虫竞争力的核心。”飞过黑夜、飞过低谷,李洪波认为萤火虫漫展品牌保持活力的关键,在于洞察年轻人的喜好,将他们喜欢的内容以最好、最完美的方式呈现给他们。

  每一届,萤火虫漫展都会邀请国内大量的KOL嘉宾参加表演,包装与推广最火的内容,积累品牌影响力。当发觉一种新兴事物为大多数年轻人喜爱时,萤火虫漫展会将这种文化单独作为产品推出。

  “我们先投钱,做赛事、做活动,把喜欢这种文化的人聚过来,再慢慢把产品商业化。”先引流、再变现,这种先投入、后产出的做法让举办时间间隔短、迭代速度快的萤火虫漫展,数次成为引行业之先的国内动漫展会。

  李洪波一直认为,年轻人喜欢的动漫文化,才是真正的二次元文化。


展会现场

展会现场


  通过品牌的包装、IP的营销,萤火虫漫展本身已成为具有年轻人潮流文化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当互联网上孤独的年轻人在萤火虫漫展这个平台获得线下社交时,这种线下流量也能引爆线上流量。

  平台需要内容,也需要流量。而这两者,萤火虫漫展都能够提供。线下展会拥抱互联网,线下内容在线上平台获得二次流量。

  虽然时代的发展,让漫展从“小众文化”渐渐走向大众。但壮大后的萤火虫漫展也为诸如地下偶像、同人文化之类的小众文化保留了一方天地。

  “广州的漫展也是从小众文化开始,发展到今天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漫展也是我们与粉丝共创共建,才能发展起来的生态。这类文化的氛围感是非常强的。”李洪波仍希望保留住广州漫展最初的味道。


萤火虫团队

萤火虫团队


  他也希望,让小众的文化被看见。“除了商业化以外,漫展还有更多的圈层文化的内容,我们也想试着把所谓的小众文化、把不同的圈层文化,放到更主流的社会中去。”

  飞向远方

  乘着东风,萤火虫想要飞向更远处。

  李洪波想,萤火虫漫展立志成为中国的漫展,它就不仅仅局限在广州。

  但李洪波也坦言,国内动漫产业发展仍然不够成熟,企业参展需求无法支撑一年内多次、多地的动漫展会。招商遇困,办展支出与收入失衡,这也是萤火虫漫展在近年来交的最贵的一笔学费。

  但谨慎扩张并不代表止步不前。随着动漫游戏企业项目落地境外,出海营销需求出现,萤火虫漫展正计划在港澳落地。


快闪活动

快闪活动


  “向外走”的另一个维度,是让漫展走出展览馆。

  “接下来我们会拥抱更多的场景,比如公园、商业地产、乐园等,把短期展览变成长期活动,综合更多元素做出更娱乐化、更多年龄层都能接受的产品。”萤火虫动漫文化品牌部主管何昊华说。

  自营周边衍生品的研发,则是萤火虫动漫文化实现品牌传播、连接用户的另一个渠道。

  经过十年的发展,萤火虫漫展的看板娘“虫娘”,已成为国内漫展中知名的看板娘形象。近两三年,萤火虫动漫文化更是花大力气孵化“虫娘”IP,以“虫娘”形象开发的限定周边衍生品获得了漫展粉丝的喜爱。


萤火虫漫展看板娘“虫娘”形象

萤火虫漫展看板娘“虫娘”形象


  与此同时,作为萤火虫漫展的代表性视觉符号,萤火虫动漫文化也通过将“虫娘”IP授权给餐饮企业、快消企业实现跨界营销。去年,“虫娘”也作为海珠文旅活动类宣传大使在缤纷海珠文化季亮相。

  “从动漫展会开始,到动漫文旅、到周边衍生品,再加上品牌营销,我们后续将通过在电商和新媒体上的运营,让萤火虫去辐射到年轻人每一个生活触点、构建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商业蓝图未来的发展方向。”李洪波说。

  以品牌为核心拓展业务,这只萤火虫会飞得多远,令人拭目以待。


附件:
相关新闻
相关文章
访问总数:-人次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主办: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海珠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ICP备05083207号-1网站标识码:4401050003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0066号